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85(1 / 2)

d那你肯定是在图谋不轨

虽然逻辑很混蛋,但在皇权的时代,这个道理却已经深入人心了。

“原谅则个,小的这就进去通报”

门房回过神来,连忙作揖说道,正想关门的时候,一只手抵住了朱门,随后一个淡淡的声音传来。

“让他们进来吧”

门房回头一看,张小官人居然站在了他的身后,他的脸色霎时间涨红了:“小官人,小的不是存心”

“我知道的,你做得没错。这里我来处理,你先回避一下吧。”

张正书的脸上看不出喜怒,这个门房心情忐忑地走了。

“不知道是哪位章相公大驾光临寒舍”张正书不卑不亢地说道,“草民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一边说着,张正书一边观察着这顶轿子。虽然轿子有点寒酸,甚至还比不得一些富贾坐的轿子,但张正书却知道,这是朝廷重臣在避嫌。难道你贪污了巨款还要不断炫富吗这是得有多缺根弦才会这么做啊

所以,张正书发现了一条规律,汴梁城中的轿子,要是商贾家的,那都是富丽堂皇;要是官员家的,都是寒酸得很,一个比一个破旧。甚至有的官员还不坐轿子,直接走路的。你以为这些官员真的清廉如水屁,都在装穷,装孙子

宋朝这时候的官,一个个都抓了杀头,那肯定有冤枉的;但隔一个抓一个去杀头,那肯定有漏网的。贪污成性,奢侈成风,已经是宋朝官员的写照了。平头百姓、读书人都痛恨这些贪官,但又无比渴望加入他们的队伍里面,不得不说,这真的很讽刺。

据张正书所知,章家在福建路可是一方巨贾来的,断然不会穷酸到一顶好轿子都用不起。章家人这么做,用意已经昭然若揭了。

第四百零七章:讨教

章家的相公确实不少,除了章惇以外,还有龙图阁端明殿学士章楶,章惇的四个儿子,俱是进士出身,可谓是一门官宦。随便来一个,张正书都得尊称一声章相公。

只见,一只白白嫩嫩得看不出年龄的手掀开了轿子的门帘。张正书心道:“难道是章惇的儿子”

汴梁城的人都知道,因为章惇现在是独相,所以他的儿子、亲戚都要避嫌,不在朝中任要职。所以即便他的儿子俱是进士出身,都只是领了个闲职,拿一份寄禄官的俸禄,每日都缩起头来做人,生怕家声风评不好,害了章惇。

不过,章惇的那些孙子就不那么成器了,比如章仿、章儋、章倧、章侁、章俲、章仅、章亿、章杰这些,都是有名的小衙内,在汴梁城中也算是有风雅之名了。最出名自然是章仿,因为和那倒霉蛋的一架,弄得满城皆知。现在很多人都记不得张家小官人,却记得章家小衙内,谁叫他爷爷是当朝宰相呢

只一瞬间,张正书就转了无数的念头。

但来人出来的时候,张正书愣住了。这个人,居然是章惇

“张家郎君,老夫又来向你讨教了”

章惇好像已经放下了身段,但也显得有些不咸不淡。没办法,一个进士出身的宰相,怎么可能把身份放下,和一介平民打成一片这种事,估计只会出现在宰相需要政绩工程的时候,才会暂时演一演戏,让世人看看,宰相还是为百姓着想的

这种事张正书心知肚明,也不会点破的。

“章相公,没想到是你”

张正书也打起了哈哈,说实话,张正书对章家人的印象都不太好,他也难演出那种热情相迎的感觉,所以只能这么生硬地回了一句。

“怎么,不请老夫进去喝杯茶水”

章惇怎么说都六十多岁了,情商绝非张正书能比拟的。要是当宰相当到连情商都欠奉,恐怕章惇也要跟王安石一个下场。

“章相公,这边请”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正书也不好往外赶人。怎么说都是宰相啊,那是百官之首,张正书也不敢得罪狠了。他再有本事,也不过一介屁民。一介屁民,掌权者觉得你有用时可以给你两三分面子,但如果惹恼了他,就是自己作死了。张正书拎得清轻重,自然不会做自寻苦恼的事。哪怕是之前和章仿的矛盾,张正书也一概不提。

来到前堂,张正书挥退左右,亲自沏了一壶茶,给章惇斟了七分满。

“张郎君,老夫今日前来,其实是出于好奇之心。”章惇也不藏着掖着,对一个平民,他没必要把朝堂上那一套虚伪的为官之术用上。只听章惇开门见山地说道:“老夫知晓,你与陛下相识,但为何尽是出些用不得的计策”

张正书给自己斟了一杯茶,也不在意几分满,端起了茶杯,用茶盖撇开上面的茶沫的茶叶,啜了一口茶水后把茶杯放下,然后才缓缓地说道:“章相公何出此言本就是草民一家之言,你们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决定权在你们手中,怎么会来诘问我这个好心为国之人”

这句话连消带打,把责任全都推开了,章惇也瞪大了眼睛,没法指责。对啊,凭什么你们当官的提意见可以不被接纳,也没有任何责任。可他只是说了自己的看法,就要被诘问这逻辑说不过去啊

“张郎君果然牙尖嘴利,老夫早就领略过了你的本事。”章惇抚着胡子说道,“老夫亦知道,你这等离经叛道之人,想来是看不惯老夫这些迂腐之人的。但老夫为了大宋,还得问个清楚,何为剪灭敌之有生力量又如何保存自身,快速出击,打完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