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09(1 / 2)

d,就当彩头了”

赵佶愣住了,他真没想到居然有人伸手要东西要得那么理直气壮的,就好像天经地义的事一样。要不是知道张正书是“大桶张家”的独子,赵佶还以为他穷了半辈子

“哈哈哈哈妙人,妙人”

赵佶也耍了个无赖,拿起了蹴鞠,丢给了高俅,径自走了。不多时,技校外面就响起了马匹嘶鸣、马蹄翻飞的声音。张正书知道,赵佶也是懂骑马的,而且技术还不赖。可以说,纨绔子弟喜欢玩的,赵佶都会。

“啧啧,王爷啊,多稀罕。来这里也不是坐马车,而是骑马的”张正书心中亮堂,虽然宋朝允许在京王爷出城,但绝对不允许过夜的。李家村离汴梁城有段距离,若是走路、坐车,那有需要不短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骑马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从这两次见面来看,赵煦不傻,相反还很聪明。聪明人越来越多,傻子都不够用了。唉,可惜啊,他越是聪明,就越容易钻牛角尖,越容易任人唯亲,刚愎自负。那句评语果然没错,赵佶做什么都行,就是不适合当皇帝。为了不让你当皇帝祸祸百姓,我还是帮你积一下阴德吧”

想到这,张正书猛然喝了一声:“出来吧,玻璃”

“小官人,小官人,你怎么了”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回过神来纷纷“关切”地问道。

张小官人患有严重癔症,间歇性会发作的秘密,哦不,已经不能算秘密了,因为整个开封府都知道了。

“没事,小明啊,我问你一件事,你当初制造无色琉璃三棱镜的时候”

张正书拉着苏熙到了一旁,不顾形象蹲在地上,就着沙堆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在密谋些啥。

赵鼎瞧着眼热,不过他也是得了教训的,轻易不要惹了张小官人,不然他能让你从头到脚都不舒服。就因为烦了他几天,赵鼎就提心吊胆了好久。要不是今日赵佶亲自过来澄清,赵鼎真的以为张正书用了他的名字籍贯去糊弄一个亲王了。混账成这样的人,居然还是他的雇主,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难受的事了。

“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呢”

赵鼎装着不经意经过,想要探听一二。

结果,他只听到了一些晦涩难明的词语。什么“石英砂”,什么“二氧化硅”,什么“石灰石”,什么“纯碱”好吧,赵鼎认输了,他一个字都听不懂。不过他也是有点不屑的,不就是些奇技淫巧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瞧,那苏子明也是半懂不懂的样子。

“小官人,你决意要弄这个玻璃吗”

苏子明有点不解,“这玻璃乃是无色琉璃,此物不算赚钱,小官人为何一定要花大价钱弄它哩”

“我不是说了吗,要想得知世间大道,就需要明白一些基本的事物道理。比如,月亮上面到底有什么要弄清楚这个,肯定需要望远镜的。要制成望远镜,虽然透明水晶也行,但终究还是玻璃更为靠谱一点。再者,你怎么知道我这玻璃赚不了钱”

张正书的话,让苏子明有点发愣,最后才苦笑道:“小官人,我虽然也是出身商贾,却不喜经营之道”

“所以你做实验,我去赚钱,大家分工合作,多好”

张正书嘿嘿地说道,“我赚了钱,又会继续投入研究的。到时候你就会明白,光学一道,大有可为。”

苏子明半信半疑,良久才说道:“可琉璃工匠不好找”

“那技校里面培养几个。”张正书觉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要是可以挖人的话,多少钱都挖过来。实在不行,把他们的家眷绑过来,他也就跟着来了”

“小官人,这不符圣人之道啊”苏子明到底是个宋人,接受不了这么出格的做法。

“没事,我也就随口说说。财帛动人心,一百贯砸不来,那就两百贯。反正,总会有人来的。”张正书嘿嘿一笑道。

苏子明还是很踌躇:“即便有了工匠,作坊窑口”

“自己建咯”张正书无所谓地说道,“反正最关键的是窑温,除去铁,那就得到无色琉璃了,也就是玻璃。至于窑温,冶炼作坊的窑温已经足以融化石英砂,这个你不用担心。”确实,现在冶炼作坊在系统的帮助下,窑温已经可以达到1700摄氏度,在池窑里融化石英砂,将之化成均匀、无气泡的液态玻璃是很容易的事,更别说还有不少助溶剂相助了。

“小官人,这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琉璃的制作相当费时,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各项工艺的把握相当困难,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哪怕是熟练工匠,仅出炉一项,成败也不过各半”苏子明是接触过琉璃的,自然明白烧制琉璃有多困难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不能理解

“咳咳,不会的,我这个玻璃制法,绝对可以量产,不是那些限量版的琉璃可比的。”张正书也知道,烧制琉璃的时候,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这么低的成功率,使一件琉璃显得更为贵珍,价钱也不菲物以稀为贵嘛

可琉璃是艺术品,玻璃是能批量生产的啊

张正书一直认为,哪怕是一件再有黑科技的东西,它不能被完美复制出来,那这件黑科技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一样的道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汉人历来都是只知其然,却很少探究其所以然。这也导致了很多黑科技失传了,张正书非常痛心。

至于玻璃的生产,张正书肯定不会重蹈覆辙。

世间仅此一件的琉璃,名声是好听了,但其实没啥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