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18(1 / 2)

d

赵煦就懵了,他一直以为轻摇赋税,平抑物价,百姓就能安居乐业。怎么事实却并非如此

实际上,宋朝的赋税确实不算太重,因为徭役都可以用钱抵消。

然而,宋朝的税收却很奇怪。例如熙宁年间,开封、襄州、唐州、邓州等地一百亩的新开垦田地,朝廷只收四亩的税,后来打算收到二十亩的税,即二十税一。当然了,那些言官们不干了,开始为民诉苦报不平,即所谓“民间苦赋重”,结果朝廷根本就无法增税,只能一百亩之田继续收四亩之税。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些言官们的屁股不正。朝廷已经没钱了,却还是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想增加税收。哪怕朝廷实行两税制,也就是夏秋两收,也没法增加太多收入。

鼓励开垦嘛,哪个朝代都是这么做的。

可官员又是地主,哪里肯交那么多税

交税这件事,很明显就转移给了佃户、自耕农。哪怕是二十税一、三十税一,折合成夏秋两收,也是等于十税一、十五税一了。再加上各种杂税、佃租,佃户交税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这个税收,哪怕是在历朝历代来说,这个隐形的税收都很重了。

问题是,压力都转嫁给了佃户、自耕农,那地主呢基本不承担税收,哪怕农税只占了宋朝税收的三成多,可这种畸形的税收比例,已经埋下了足够大的隐患了。

如果给张正书来执政,张正书肯定会一手刀枪,一手税单,把地主强加在农民身上的税赋给减轻,逼迫地主交税。这个模式是不是很熟悉不错,就是后世米国的国税局模式。在后世的米国,不管是黑白两道,还是平头百姓,最怕的不是警察,不是fbi、cia,而是国税局。要知道,国税局可是掌控武力的。换而言之,这是一群持枪上岗的税务官。武力催税,你敢不交税他们能开着坦克到你家门前,分分钟教你做人

在百年催税行家,米国国税局面前,只有税收一件事,不知道多少人栽倒在他们手上。可以说,只要米国国税局想查你,连你祖宗十八代都能查得一干二净。

可惜,宋朝皇帝都太软弱了,凭空养着那么多兵都不懂用。

赵煦也无法接受这个模式,满朝官员也会竭力反对的。在那些文官看来,他们可是道德典范啊,怎么可能偷税漏税逃税还用武力催收税赋,这是有辱斯文的事他们还能煽动舆论,逼迫皇帝让步。

冗兵、冗费、冗官,并非一日而成的。宋朝是根基,就是这样一步步被腐蚀的。

贪婪的文官,假仁假义的地主,就是大宋的掘墓人。

看看宋朝此起彼伏的起义就知道了,官员还没有问责制度,大不了换个地方再捞钱。

畸形的税赋,让大宋雪上加霜。要不是王安石改革了一下,充实了国库,恐怕宋朝连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了。但王安石也因此得罪了天下地主和无数同僚,怪不得他下台后所有人都弹冠相庆了。

从实际情况看,轻摇赋税、平抑物价是没错。

但赵煦却忘了一件事,公式并不能乱套的,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满天下的文官、地主都吃得满嘴是油了,还要给他们轻摇赋税,平抑物价,只能让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唯有像张正书这样,刺激消费,才能将达官贵人钱窖里的钱全都“诱”出来。

赵煦无法想通这件事,因为他的思维就是很典型的宋人思维,眼睛里只盯着农民,却忘了天下财富有八成是在那些达官贵人、巨贾乡绅手中的。

“这没道理啊”

赵煦想来半天没想明白这事,最后只能苦笑:“那姓张的小子,总能给朕一些惊喜”

“不错,张郎君最近挺喜欢抛头露面的”

第四百八十一章:水银之祸

“抛头露面”

赵煦又被吓了一跳,“他又弄出甚么天怒人怨之事了”

“这倒是没有,只是他又造出了一辆新式四轮马车。颇为精致小巧,也很是气派”彭元量不敢隐瞒,老实说道,“连日来,张郎君乘坐这四轮马车穿街走巷,出入酒楼茶肆、勾栏瓦舍,皆引起周遭百姓围观。”

“他倒是享受”

赵煦也不以为意,要知道宋朝皇帝出行,那才是真真切切的气派,前后足足有两万人,首尾连起来,能从汴梁城东到西。更别说皇帝的辇车了,那才是奢华好不好车顶的华盖、车尾的旌旗,包括流苏均是金黄色与杏黄色。车上所有杆头的顶端,包括车辕与旗竿都以龙头装饰;车上分别陈设着一屏风一条案和一扶手椅,屏风和条案上均镶嵌着金丝图案,高贵而文雅;而车的围栏及扶梯的柱头以及装饰花板都是以象牙制成的,柱头上雕刻着祥云,花板是镂空的,纹样简洁大方;辂车的车轮的雕刻与装饰以象牙雕制成莲花的图案,车轮周围均衡地分布着象牙制成的镂空花图案。并间隔金丝镶嵌,沿着车轮的周长,上下两层密布着的几百粒宝石,皇家风范呼之欲出。

单单是一辆辇车,造价就不菲了。

张正书的四轮马车再厉害,在赵煦看来,都比不上他的辇车。

“还有一件事”彭元量有点踌躇,不知道该不该讲。

赵煦也没在意,问道:“难不成这姓张的小子又弄出甚么新奇玩意了”

“回禀陛下,是端王似乎与张郎君起了冲突,因为和乐楼的李行首”彭元量大概把他们的冲突说了一遍,听得赵煦眼神都凌厉了起来。

不得不说,皇城司在汴梁城真的太厉害了。只要他们想知道的消息,就没有不知道的。虽然没有缉捕权,但无孔不入的皇城司,肯定能引起文官们的恐慌。用皇城司来监察一个商贾,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端王”

赵煦的脸上,突然现出一股煞气来。

彭元量一看,就知道要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