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底是倡导以孝治国的,这件事表面还得做得好看一点。不过张正书也不怕自己的名声臭了,反正他的名声本来就不怎么好听。
“郎君,郎君,你听见了吗”
这时候,曾瑾菡的声音自下面传来。
“嗯”张正书此刻也收敛了心神,“新一期的京华报准备妥当的话,就立即付印罢”
张正书有系统,只要历史走势没有改变,那系统记载的历史,就会真真切切发生了。所以,张正书之前写好的新闻稿,就有了用武之地。即便写得模棱两可,但对战场的描述,却异常到位。宋人就喜欢看这些东西,更后世无数愤青喜欢上军事网抠脚敲键盘一个样。因为宋朝屡战屡败,已经触及到汉人的自尊了。如今总算打了一场扬眉吐气的胜仗,怎么能不大吹特吹呢
曾瑾菡得了张正书的肯定,连忙去准备了。可以预见,若是顺利的话,明日京华报就会一时洛阳纸贵的。因为是“独家报道”,这一期京华报卖出几万份是必然的事,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打破销售记录罢了。
唯一会郁闷的只有勤卷堂的陈掌柜,因为现在张正书的印刷作坊也建立起来了,根本不需要他印报纸了。眼瞅着一大笔细水长流的生意不见了,换个人也会不爽。但由于勤卷堂有了张正书新研发出来的铅活字印刷术,印刷速度是普通书坊的三倍以上,以至于汴梁城中新开的报纸都找上了勤卷堂,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而且让勤卷堂陈掌柜发不起火的是,张正书的油墨、纸张都是从他这里进货的。就连技校用的课本,也是勤卷堂印刷的。而且,勤卷堂的书架上,也出售技校用的课本。张正书并不打算敝帚自珍,这些基础性的书籍,如果能让大宋的子民都学会了,那绝对是一件幸事。
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籍若没有一个专门的老师教授,估计除了农学一书以外,其他都没有人学得会。所以,即便在勤卷堂上架了,也少有人问津。不过这也没事,反正张正书也不认为宋人会钻研这种“奇技淫巧”。那些宋朝秀才,都削尖了脑袋想往科学一途钻,能静得下心来研究科学的,少之又少。可能只有像沈括这种兴趣浓厚,还有一定空闲时间的官员才会钻研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力量也是国力高低的体现,可惜宋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整个中国古代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多。想想也是,在儒家主导的社会体系里,还有谁会在意科技的进步啊
只是这些文官不知道,平夏城在历史上可是差点被攻破城池的。毕竟是几十万打两万,兵力太过悬殊了。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有了配重投石机,很好的威慑了党项人,让他们放不开手脚进攻。再配合“霹雳炮”,杀伤力也是不俗的。
更重要的是,张正书还在西夏那边埋了伏笔。
“也不知道赵煦有没有按照我的建议,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去杀伤党项人的有生力量”张正书心里也是没底,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要是把西夏就此打得一蹶不振,甚至灭掉了西夏,那大宋的环境就好多了。
第四百九十章:定下基调
“哈哈哈,诸卿,朕接到西军战报,章楶打了个大胜仗啊,给大宋长了威风”
大宋皇宫内,垂拱殿里,赵煦召见了章惇、张商英、蔡卞、黄履、曾布、林希、蔡京、李清臣、安焘、许将、刑恕等朝中重臣,宣布了这个消息。
但其实,整个汴梁城还有谁不知道这件事的
“臣为大宋贺,为陛下贺”
一阵溜须拍马下来,赵煦的恶趣味得到满足了,才意犹未尽地说道:“就是战报太过简单,朕无法窥见西军是如何战胜四十多万党项”这确实是奇迹,西军最多能动员的人数,也就是十几万人,更别说平夏城守卒了,撑死了也就那么两万人。这么点兵力,哪怕是占据了坚城之利,也不一定能打赢啊现在好了,不仅打赢了,还是个大胜。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就多了,是趁机扩大战果,还是见好就收,这都是需要决策的。
“诸卿认为,该不该就势反击呢还是就地巩固战果,以待来年开春”
赵煦扫了一下垂拱殿里,这是他满意的结果。蔡卞是不偏不倚的中立派,蔡京是投机派,曾布、林希等是主和派,而章惇、黄履等就不说了,是主战派。朝中局势很平衡,章惇就算是独相也好,也不是一手遮天的。
这种情形下,蔡京是绝不会开声表态的,他要做的是揣摩上意,赵煦想和想打,他也就跟着,而且要抢先一步说出来。不过,蔡京也是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者,他早就暗中搭上了端王赵佶的线,只不过做得很隐蔽,暗中让人送些字画给赵佶而已,连皇城司都无法探知。
然而没想到的是,曾布是第一个跳出来的:“陛下,臣以为该提防辽国”
“嗯”
赵煦皱了皱眉头,章惇也有点意外,以曾布粗浅的大局观,他居然看得清辽国才是关键的主导“背后肯定有人出主意了,不知晓是哪个”章惇扫了一眼身边的同僚,发现都好像在集中精力听着曾布的话,没有动作。也是,都是官场老油条了,演戏谁不会啊,单论演技,每一个都是影帝级别的人物了。
“辽国与我大宋,一向面和心不和。若我大宋大胜夏国,则辽国必然遣使调停。”曾布倒也不是肚中全无干货的,倒也点出了关键所在。“若辽国介入,则我大宋北方危矣。为今之计,就是主动停战”
这个转折,倒也不显得生硬,只是主战派的尚书右丞黄履一听,立即冷哼一声,说道:“陛下,此举大大不妥。泾原路经略使章楶此前有奏云:若得横山、天都亦非常不世之功也。朝廷出师,常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既无水草,又无人烟,未及见敌,我师已困矣。
西人之来,虽已涉沙碛,乃在其境内,每天横山聚兵就粮,因以犯塞,稍入吾境,必有所获,此西人所以常获利。今天都、横山尽为我有,则遂以沙漠为界,彼无聚兵就粮之地,其欲犯塞难矣。我宋军每每出击,斩获甚众。大抵战兵在外,则守兵乃敢坚壁。」
可见,若得横山、天都山,则我大宋不必再担忧党项人大举进攻,甚至可以逼得党项人因无粮而自绝于沙漠之地。此乃千秋之功,岂能弃掷曾枢密使此言不妥,非谋国之言”
这番话,就差没指着曾布的鼻子骂了:你丫的到底是不是宋人怎么尽是为契丹人、党项人着想的
实际上,赵煦也是举棋不定了。无他,因为冬天啊,粮草什么的都运输困难,即便想扩大战果,恐怕也是困难重重的。再加上辽国在一旁虎视眈眈,赵煦也有点坐卧不安了。宋朝在辽国手底下并没有讨到过什么好处,所以对契丹人的忌惮是可想而知的。
曾布气得涨红了脸,高声说道:“陛下,若非要进军,则黄右丞乃大宋罪人也今我大宋兵马困顿,粮草不济,如何能再行征伐”
“曾枢密使此言差矣。”
章惇突然开口说道,“陛下,老臣前几日接到族兄章楶信件,信上有言,因西军准许商贾前往西北,以盐铁牛羊换粮。夏国盐铁,质好量多。牛羊更无消说,我大宋每年购买夏国牛羊,几近数百万贯。如今已有商贾,自发运送粮食前往西北了。粮草不足,已是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