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25(1 / 2)

d资本原始的积累,本就是血腥的。

很显然,周篷被张正书的话忽悠了,只觉得前途尽是一片光明。他甚至幻想着自己已经操纵着一艘大船,航行在汴河上,岸边有个美娇娘等着他

正做着美梦的时候,张正书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小官人”

周篷随口问道,但当他抬眼一看的时候,差点没吓到了。眼前这一栋房子太异于寻常的房子了,在白雪皑皑之中,宛若水晶殿一样。雪白的瓷片,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这这就超市”

周篷差点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完完全全被惊呆了。

张正书也有点惊讶,他也是看过这瓷片的,只是没想到在冬天居然会有这个效果。怪不得东水门这里聚集了这么多吃瓜群众,原来事出有因啊

不得不说,这盖起来的钢筋水泥屋子虽然方方正正,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什么雕龙画凤都不可能有。但就是因为这瓷片,竟然也有点清新脱俗的淡雅气质,非常符合宋人的审美。宋朝和唐朝不一样,不喜欢大红大紫,却对素色有着狂热的追求。简单来说,宋人的审美情趣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水墨画、单色釉瓷器、衣着打扮无不透露着极简的风格。别看后世玩极简的概念玩得飞起,其实就是千余年之前宋朝玩剩下的了。

看看宋朝的皇宫就知道了,黛色的墙壁,青墨色的瓦片,知道的是皇宫,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一个大户人家而已。至于那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懂行的人都会嘲笑,那是暴发户才会用的颜色。宋朝以前,包括宋朝,皇宫用瓦多是墨色和绿色,没有黄色的用法。只有从元代开始,才使用金黄色的瓦片,符合草原王朝对黄金家族的寓意,其实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就像顶着一头黄翔

到了朱重八,这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对黄色也独有情钟,因为那代表着黄金的颜色啊以至于南京的宫殿也是用黄色的瓦片,鉴于朱元璋太过强势,所有人都不敢有异议,才延续了下来。说实话,朱重八估计也想不到他习以为常的宫殿瓦片颜色,是金人流传下来的

朱棣迁都北平之后,皇宫的样式也是由他手下的大臣决定的,他本人大概也偏爱黄色,才延续使用了金黄琉璃瓦,这才是紫禁城红墙黄瓦的由来。

暴发户就是暴发户,根本丢了中国人外表低调,内里奢华的特质。说白了,红墙黄瓦是从金国开始流行的宫殿配色,“金钉朱户”,“丹楹彤壁”,色调浓烈,符合北方渔猎民族审美也就是暴发户的样子,永远被人诟病的。其实整个中国的审美也是被这些游牧民族带偏了,由盛唐到明清一个审美水平衰落的过程,比如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等

不管怎么说,眼前这个白得不像话的钢筋混凝土房子,实在是太耀眼了。可这种耀眼不是那种夺目的耀眼,而是出尘得不像宋朝建筑的夺目。

“哟,瓷片都贴好了啊那看来很快就可以开张了”

张正书大喜过望,率先挤开人群,往超市走去。

“咦,那人怎么能走进去”

“你眼瞎了啊,那是张家小官人啊”

“张家小官人又怎样,他就能进去不成”

“这房子是人家的产业,你说哩”

“原是如此”

“哪个张家小官人”

“你不知晓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啊就是那个创办了报纸、香水的张小官人,还有此时汴京城卖的绿菜,都是他家的产业”

“哈,俺道是谁,原来是他”

“你们说,张家小官人是不是与和乐楼的李行首有什么瓜葛”

“哦这位兄台知晓内情”

“我与你们说,你们千万别传出去啊。和乐楼李行首是谁名震京师的行首,没个数十贯钱都别想见她一面。可张小官人只需露个面,就能见到李行首了。这里面若是没有内情,谁信啊”

“说得也是”

“那李行首岂不是很快就要赎身了俺听闻这张家的钱,多得连钱窖都放不下去了,为个行首赎身,怕是轻而易举罢”

“嗐,你那是旧闻了。这张家小官人用钱太厉害了,听闻就这么几个月来,已经花去了数万贯了。张家再有钱,能经得起这么挥霍听闻,气得张老官人都卧病在床了”

喜欢聊八卦,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一样的。张正书也没想到,他只是在人前这么露个面,关于他的八卦就传得整个开封府都是了。人人皆道,开封府出了个败家子,里面说不得有些别有用心之人在推波助澜。不过,这些都是小事,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真正让宋人沸腾的,还是那瓷片屋宋人就是这么叫的。没办法,这太符合宋人的审美了,像冰裂开来的外墙,迥异于寻常房屋。就像宋朝名窑哥窑的瓷器一样,什么细碎纹、冰裂纹反正宋人就觉得别有情趣,特别养眼

第四百九十七章:准备开业

张正书也是郁闷,不就是瓷片吗白色的瓷片里还夹着水泥的黑,这样丑陋的外表,放在后世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了,在二十一世纪是绝对不会用的,已经过时很久了。可没想到,宋人居然就是买账。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张正书就不用费心去宣传水泥作坊了,自然会有不差钱的土豪,在盖房子的时候想。诶,我好像可以盖一个钢筋混凝土房子啊四处一打听,得,就张正书这么一家供货。

独门生意是赚钱的,也是最让人眼红的。

如果可能,张正书想连瓷片都垄断了,让那些人得红眼病去。但很可惜,中国就是一个开了挂的瓷器大国。只要有个样品,就近观察一下,有经验的老瓷匠,回去鼓搞个几窑瓷器,立马就能拿出类似的产品来,想垄断也垄断不了啊

不过这样也好,瓷器也是一个需要人手的作坊,这和张正书的初衷是相符的,就让瓷片兴盛起来吧,这样水泥也能卖出去更多了。额,不过好像中国人用鸡蛋清、糯米汁一样能起到水泥的效果不管了,要是水泥都不能淘汰糯米汁和鸡蛋清,那张正书无话可说。

走进超市,地面已经铺好大理石。

这又是另一项创举,看得周篷眼睛都大了。

“小官人,这超市怎么全都是石头做成的”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怎么,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本来张正书想弄瓷砖的,但是瓷砖的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的,再者时间上赶不及,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大理石了。中国人运用大理石,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虽然汴梁城附近没有大理石的开采点,但并不代表汴梁城附近就没有大理石卖。相反,在汴梁城中,大理石的销售是整个大宋最旺盛的地区。达官贵人的家里,哪一个不是用大理石铺就的地面就连屏风、书桌、凉亭中的台凳,也多是用大理石做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