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少亲情可言,但终归要在外面面前保持一个和谐状态的。
如今,李乾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梁太后也只能软禁他了。
“还有,彻查兴庆府内,所有暗探,只要是陛下的人,一个不留”
梁太后觉得她还有翻盘的希望,辽国靠不住也好,也得拉拢辽国调停才行。一旦宋朝退却后,她再打通了丝绸之路,那西夏就能苟延残喘一时。等恢复了元气,再和大宋掰掰手腕。
嵬保没、结讹遇二人退下之后,梁太后觉得有点悲从中来。
她并非是一开始就想占据权柄的,只不过被形势逼到了这一地步罢了。她是夏毅宗第二任皇后梁皇后的亲侄女,也就是上一任的梁太后。那个梁太后从夏惠宗李秉常即位开始,就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权长达十八年之久。梁氏也是因为这样,才逐渐掌权的。
等上一任梁太后死后,西夏皇帝李秉常也突然暴毙。除了长期抑郁的缘故之外,梁氏恐怕也在里面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
可能因为父亲被害的消息传入李乾顺的耳中,导致李乾顺对梁氏痛恨非常。但由于梁氏势力很大,轻易翦灭不了,李乾顺也只能忍气吞声,暗暗发展实力。只是天算不如人算,李乾顺还是失败了。他的生母梁太后虽然不像上一任梁太后那么铁腕,但也不是什么易与之辈。为了生存,李乾顺依旧被软禁了,等同废帝。
只是天可怜见,梁太后并非想做皇帝的,她没有这个野心。只是她很明白,一旦放弃了手中的权力,就是梁氏覆灭之时。
李乾顺真的会杀了她的,即便不是他亲自下手。
梁太后不敢冒这个险,只能继续把持权柄了。可梁氏现在,也分成了好几派,甚至还有专门和梁太后做对的。饮鸩止渴,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第五百四十八章:转了性子
西夏内讧的事情,其实根本瞒不住谁。
毕竟这事闹得太大了,数量如此众多的将领、大臣,说杀就杀了。这还大敌在外呢,现在西夏国内已经人心惶惶,能不能抵挡得住还在磨刀霍霍的大宋西军,都是一个未知数。更要命的是,一大批有本事的将领被清洗之后,军队已经有哗变的迹象了。
事实上,西夏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哪怕是汉人,都会被强行征入伍,充当炮灰的。而成年的党项人就更不用说了,一旦打仗,是肯定要全民披挂上阵的。这也是为什么西夏人打仗打得那么凶猛,却始终无法突破固有土地的原因。
无他,西夏国力实在太弱了。
弱到一旦打仗,那国内的粮食肯定供应紧张。粮草供应不上,再能打的军队都成了软脚虾。
而且宋朝也不是软柿子啊,他们也会变通的。知道在野战难以打赢党项人,所以就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国力碾压,步步为营,通过修筑堡寨,修筑城池,一点点蚕食西夏的生存空间。
在这种高压的状态下,不少党项人转投了宋朝,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大宋的打手。可以说,大宋能把西军练起来,这些大宋的打手出的力气不小。
西夏在小梁太后的带领下,年年打仗,西夏越打越弱,在第二次平夏城之战后,宋夏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非常悬殊了。党项人毕竟不多,也就一百多万而已。要是还有数量庞大的汉人,西夏这个小国也就百来万人口罢了。
党项人青壮,在打了败仗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再吃一次败仗,那西夏存不存在都两说了。一个国家连人口都没了,那还拿什么来统治
再加上现在西夏内讧,绝对是宋朝灭西夏的最好时机
不得不说,宋朝的情报机构也不是吃素的,这个情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大宋。
根据“黑客”的情报,宋朝内部已经制定了计划,在不能打仗的冬日,开始诱降西夏的将领、大臣。
“赵煦也算是开窍啦”
张正书感慨了一声,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按照大宋的性子,肯定是要堂堂正正把西夏弄死的,怎么现在又不拘手段了呢张正书左思右想都不太明白,最后只能归结到章惇身上了。这个小老头,说是披着儒家的一层外衣,但实际上却在用着法家那一套。只要是对大宋有利的,怎么做对章惇来说,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他都能妥协。
政治的艺术,就是妥协嘛这也是为什么章惇能独相的原因,即便他不得人心,但他会办事啊,能让赵煦省心啊
有这么一个臣子,皇帝能省多少事
“如果是章惇出手,那事情就说得通了。”张正书是知道的,大宋给降将的福利太好了,可以说是优渥都行。最起码,西夏降将过来,还会得到重用,不至于坐冷板凳。这都是因为大宋的兵制问题,根本不怕将领造反。
再加上大宋的俸禄那么丰厚,将领还能自己去做生意,做买卖,相比起苦哈哈的西夏,好太多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权力问题。权力比在西夏少,那是肯定的。毕竟大宋是一个汉人的朝廷,一个党项人,怎么样都无法涉足到高层,也无法攫取到更多的权力。甚至,即便是在军队里,隐隐约约的针对还是有的。
作为一个降将,就要有被针对的觉悟。
就好像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的折家将,也是党项人,所以即便是在西军之中,折家将也是被隐隐排斥的。不过嘛,排斥归排斥,该有的赏赐大宋都没有短过折家的,西军其他将领有的东西,折家将都有,这也是为什么折家甘愿为大宋马前卒的缘故。
“算了,算了,要是大宋这都干不掉西夏,那就只能说大宋是扶不起的阿斗”
张正书叹了一声,然后把目光放在眼前这件物品上面。
两条腿,两片镜片,再加上鼻托没错,就是眼镜张正书感慨,这是他见过的,最接近后世的一件产品了。
虽然,这镜片是用玻璃打磨出来的,而且度数非常不精确,但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戴上这幅眼镜,也能大致看清东西的轮廓了。只要走得近一点,还是能看清楚一个人的面部细节的。
“申王赵佖好像不会出府的,不知道有什么线可以搭上,让我去见一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