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54(1 / 2)

d要留着

无法理解归无法理解,张正书还是要去汴梁城的,因为早就和曾瑾菡约好了,要一起出游看花灯。

宋朝的元宵节,实在是太过热闹了。即便是张正书搜寻那个倒霉蛋的记忆,都堪称惊艳,一点都不输后世的大型灯火展览。北宋诗人杨亿有首诗是这么写的:“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浸楼台。谁将万斛金莲子,撤向星都五夜开。”看到了吧,整个汴梁城都成了灯的海洋,洋洋洒洒的好像银河都落下来一样。

事实上,从冬至日开始,宋朝上下就开始为元宵节表演一事了,特别是在宣德楼大街搭起看棚。元宵节的几天里,街市各种表演团体竞呈歌舞百戏,锣鼓喧天,十多里之外都能听见。表演的节目嘛,也多种多样,像什么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都有,比如击丸,蹴踘,踏索上竿,倒吃冷淘,吞铁剑,药法傀儡,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弄灰药,杂剧,稽琴,箫管,烧炼药方,作剧术,杂扮,筑球,说五代史,耍虫蚁,鼓笛还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真的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当然,在张正书看来,很多都是利用化学、物理现象来变个魔术而已,谈不上什么技术性。叫技校里的学童过来,稍稍学过化学知识的,都能演个一丝不差。不过嘛,大家都是混口饭吃的,张正书也不去揭穿了,只要不骗钱,表演不就图个乐呵么

最壮观的当属舞龙了,这种舞龙不像后世那样是多人举着舞龙的,而是一头固定在皇宫大内宣德楼外的彩山上,这鱼龙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随风飘动,就像两条龙在空中蜿蜒翻飞,十分壮观。

这时候的元宵节,可比后世热闹多了。比如灯山、傩舞、骑竹马、舞狮子、斗白象、相扑、筋斗、扑旗子、武术打棍、上高竿等等,说都说不完。

没办法,这也是青年儿女一年一度难得的情人节,可以出来认识小书生,认识小娘子的大好机会。官府也任何这么一个说法,为了提高人口增长效率,让小娘子尽快找到人家,花大力气弄这么一个元宵节表演也在情理之中。

张正书也不能免俗,一早就和曾瑾菡约好了,晚上要一起逛灯展的。文学大家欧阳修都说了嘛:“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看,情人节定调没跑了。小青年肯定要追潮流的,为了讨小娘子欢心,再累都要陪着逛啊

再说了,宋朝元宵节也是三流九教鱼龙混杂的好地方,各种案件层出不穷,神宗年间大臣王韶的儿子南陔,不就是在元宵节观灯被人贩子盯上拐走了么好在南陔自幼聪慧,不仅有惊无险,还帮官府抓住了拐卖儿童的人贩子。

让曾瑾菡独自一人去看灯展,张正书自己也不放心啊

话说张正书乘着四轮马车,看着逐渐热闹的大街,心中也有点忍不住想下去一同热闹的冲动。不过嘛,看着同乘的管家张通,张正书放弃了这个想法。

“小官人,你瞧,是武技表演,啧啧,好一条汉子啊”

马车夫也喝彩起来了,张正书透过窗帘一看,可不是么,这一条身材魁梧的大汉,使得一手好枪棒,风声呼呼,似水泼不进。最关键的是,他身上纹着文身,看模样像是一只猛虎,盘踞在胸前、背后,还有双臂,威风凛凛的模样,直如天神下凡。

张正书更在意的是那汉子身旁的小孩,约摸三四岁的年纪,就随着大人走南闯北了。

“去打赏一两碎银子吧”宋人是很有骨气的,能凭着自己努力赚钱的,很少会让人施舍,这会叫人看不起。张正书也知道这一点,他打赏一两碎银子,只是认为那大汉枪棒使得好,值得给钱而已。实际上嘛,张正书是为了那孩子着想,再苦不能苦孩子啊,瞧那孩子才几岁,小脸在冬日里冻得通红的,张正书就不忍心了。

“张小官人打赏一两银子”

管家张通跳下车,把银子轻轻放在那小孩子托着的锣面上,用那汉子听得到声音说了一句。

“多谢”

那汉子停住了动作,拱了拱手,那小孩的脸上也露出了欢喜的神色。

“小官人说,给这娃儿买件衣裳罢,怕会冻出毛病来”

管家张通也是好心,虽然张正书没说过这句话,他却好意提醒了一句。

这大汉笑了笑,没说话。

那小孩却奶声奶气地说道:“我在练功哩,不能穿厚衣服的”

管家张通一愣,也不多说了,把手放在背后,回到了车上。“小官人,那小孩说是在练功,不肯穿衣”

张正书也是疑惑,这确定不是在虐待儿童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人家都不担心,他也不会多管闲事的。“你且记住他们,若是可能,叫他们加入保安队。”张正书吩咐了一句,心中起了爱才之心。武人都沦落到当街卖艺了,日子确实过得不怎样,而这些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虽然时有“劫富济贫”发生,可富人的钱财是正规来源,他们“劫富济贫”是不是就正确呢

最关键是,张正书是汴梁城最富的一批人之一

能帮大宋稳定发展,就是在帮张正书自己在大宋范围内铺开银行。试想一下,如果张正书刚刚在某个州府建立了银行,这个州府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第一个被冲击的是粮仓,第二个肯定就是银行了。社会稳定,才能快速发展,惠及到每一个大宋子民。

管家张通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张小官人这么“好心”,明明只是一个武人罢了。

第五百六十二章:九出十三归

“小官人,时日不早了,是不是去春明坊看一看”

管家张通有点面无表情地提醒道,他今日是带着任务来汴梁城的,自然想先完成任务。

“嗯,先去瞧瞧吧。”张正书也对张根富的办事能力有点怀疑了,甚至他认为张根富根本就不想办什么银行,只想继续放高利贷。不然的话,张正书把铺面的事交给张根富,他却总是不上心呢非得等张正书问起了,张根富才把那三间商铺给张正书,还是最不赚钱的三间商铺。

春明坊在汴梁城的内城里,穿街过巷之后,四轮马车才从小路绕到春明坊。没办法,在元宵节这日,大街上全都是人,四轮马车根本无法通行。

“小官人,就是这里了”

管家张通脸色不太好,因为这三间商铺向来是他打理的,可不管他用什么办法都赚不了多少钱。要不是不用交租金,怕是要亏上不少。

张正书定睛一看,这三间商铺也是搞笑,一间是卖杂货的,想来是之前那间杂货铺搬到这里了;一间是卖笔墨纸砚的,可没形成产业规模,读书人哪里会到这里来买笔墨纸砚最后一间还厉害,直接成了卖米的。不用说,卖的是张家的米。但被“家乐福”超市抢了生意之后,这米还卖得死贵,哪里还有什么生意

只见这三间商铺的伙计都百无聊赖地坐着,有的在抠弄指甲,有的直接在发呆,有的是在赶苍蝇,可大冬天哪里有什么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