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夏天。但是,越是轻松,张正书内心就越是不安。因为张正书可不觉得蔡京和曾布是傻子,会被他一张报纸耍得团团转。想必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了。等蔡京一干贪官反应过来,岂能不向“京华报社”报复
所以,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甚至有可能,还要先下手为强。
就在张正书吃着冰镇甜瓜降暑的时候,从李家村调来的史陌走上了小楼。
“来了啊吃瓜,吃瓜”
张正书招呼着史陌坐下,史陌却恪守主仆之别,没有坐下。这也难怪,虽然张正书不以僮仆看待史陌,可史陌却把自己当成了张正书的仆人。
“真不吃吗这可是冰镇甜瓜啊”
张正书觉得他太不会享受了,多好的瓜啊而且还是不惜成本,用硝石制成的冰块。
史陌吞了吞口水,在这会甜瓜的价格也是不便宜的,哪怕是在甜瓜大量上市的季节里,大概也要三十文钱一小个。宋朝的甜瓜都不大,大概也就两个拳头大小,一只手完全拿得起。张正书这盆中的甜瓜,都有好几个了。
“小官人,你找我有事”
史陌干脆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直接转移了视线。
“我且问你,你认不认识市井中人”张正书一边啃着甜瓜,一边口齿不清地问道。
“市井中人”
史陌有点发懵,不知道张正书问这个干嘛。说实话,他在卖艺的时候,也认识了不少市井中人,大多也是和他一样,靠着卖艺为生的。把实情说了出来之后,张正书点了点头,才继续说道:“我需要他们这么做史陌,你能做得到吗”
“小官人,这这不太好罢”
史陌实在难以相信,张正书居然有这个要求。
“你放心,以你的武力,谁打得过你”
张正书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他说道。
“不是这个小官人,这是故意找茬罢”史陌摸不着头脑,这也太不道德了。
张正书拿出一堆证据来,说道:“这是他们做过的事,你看看”
“我认不得那么多字”史陌更加无语了,这不是故意为难他吗
“反正你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倒贪官就行了。额,好吧,其实我不该叫你的。这个任务,还是刘忠去比较好。”张正书觉得自己有点失算了,要是刘忠的话,二话不说就做了。为何因为刘忠在做挑夫的时候,可没少被人欺压。特别是贪官,对挑夫的压迫就更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刘忠一介挑夫,居然也能和贪官扯上关系
其实很简单,挑夫所挑运的,大多是粮食。大宋早在十几年前就存在一个弊端了:随着官运漕粮逐渐减少,私仓屯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粮商越来越多,那么汴梁城的粮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按理来说,挑夫的工钱也应该越来越多才是的。
事实上,恰好相反。就拿刘忠来说,一天辛勤干活下来,居然赚不到三十文钱。要知道,刘忠可是身高力壮,一个顶两个人用的。可想而知,普通的挑夫能一天赚多少了。能一天赚十文钱,已经很不错了。可汴梁城的粮价这么高,生活成本是多少呢张正书算了一下,每天要赚十五文钱,才能在汴京城勉强活下去。也就是说,那些个挑夫还差五文钱的缺口。
因为这样,那些无良粮商就想到用流民这一个流氓的招数。
明面上是给朝廷的招募禁军减轻了压力,其实是在剥削这些流民,压榨掉最后一丝价值。那和贪官有什么关系呢
开玩笑,朝中没有人,谁敢做粮食生意
根据“黑客”的调查,敢囤积大量粮食的粮商后面,都是贪官。甚至,有些贪官在昧了官粮之后,把官粮倒腾出来当私粮卖,卖的钱自然全部进入他的口袋了。而蔡京的家族,也在汴梁城经营着一家米行。张正书都不用派“黑客”去调查,都可以知道里面肯定有不法之事。
可朝廷不管啊,你知道有啥用
大宋太过优待文官了,文官只要不造反,最多也就是贬官而已。贪污侵吞公款损公肥私那都算什么事
可张正书现在和蔡京开战了,必须要抢一个先手。不然的话,等蔡京出招,怕是张正书都撑不过一个回合。怎么办呢张正书就想出了这么一个阴招,通过闹事来把事情搞大。可以说,闹事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汴梁城的百姓都知道贪官是怎么剥削的,是怎么抬高粮价的
这又是一波引导舆论,没人比张正书更清楚,一旦真正引爆舆论,就算是人治的时代又如何一样是要妥协的,不然的话,就要面对百姓无尽的怒火了。
可惜的是,史陌并不想去做这个恶人。
“也罢,我去让人通知刘忠去做。你,现在就贴身保护我吧。对了,你带来的那几个保安队员,要护住京华报社,可做得到”
面对张正书的质疑,史陌涨红了脸,憋着一股劲说道:“小官人,我们肯定做得到”
点了点头,张正书从太师椅上站起身来,把最后一块甜瓜塞给了史陌,笑道:“尝尝鲜”
说罢,张正书就下去了。
史陌吞了吞口水,最后还是抵不过那甜瓜的诱惑,轻轻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味蕾上传递开去,史陌觉得很满足了。
第七百五十八章:连环阴招
张正书这时候,却在思虑着这么做的后果。主动挑事,对战的还是蔡京,这要如何收场呢万一败了,又该怎么自保呢
不得不说,跟这么一个大奸臣过招,是一件很耗费脑力的事情。没办法,人的名树的影,蔡京的名头在那,即便没有正面对上张正书,张正书已经觉得亚历山大了。
别看蔡京现在只是一个翰林学士承旨,可他的能量太大了。翰林学士承旨是个什么官呢要是搁在唐朝,这可是宰相一职了,甚至已经成了宰相兼职的标配。到了宋朝,翰林学士承旨已不再像唐朝那样具有宰相的职权,但仍为翰林学士院主官,别称“翰长”、“学士院长”。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为正三品官。
这翰林学士承旨清贵啊,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要在皇帝出巡的时候充当顾问。宋朝是翰林与科举接轨的时代,翰林学士必为进士出身。翰林学士都这么厉害了,更别说他们的头翰林学士承旨了。
可以说,惹了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也就等于恶了整个翰林院。
要知道,读书人最厉害的本事,就是占据道德制高点来抨击你。而最佳的反击方式,就是让他们占据不了道德制高点,提前揭穿他们的真面目,让他们暴露伪君子的本性。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张正书想到的是引导舆论。京华报还不够火,这时候需要趁热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