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王庆无奈地说道,“再说了,这些苦主也不都在汴京城”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尽量去做吧,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怕是我们就永远失去先手了。”
王庆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出去布置了。
张正书看着王庆离去之后,也起身结账离去了。
不得不说,彭元量真的是继承了赵煦的优良传统,从来不会主动结账的。
王庆的动作很快,不用一个时辰,一个衣着上满满都是补丁,但洗得发白的半大小伙被皇城司送进了“京华报社”。张正书看着这个苦大仇深的娃儿,心中也是感慨。在大宋有太多被压迫得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他创办的技校里,孤儿的人数已经上升到了近百人。这还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开封府,其他地方更加不敢想象。
“你叫什么名字”
张正书柔声地问道,看着这个半大小伙,心中满满都不是滋味。
“我叫韩狗儿。”
这个韩狗儿虽然年纪轻轻,但防范之心很强。声音里,满满都是戒备的意思。
张正书倒是意想不到,虽然他知道寻常人家为了小孩能健康成长,取个贱名是很常见的。但一般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快要束发了,就要托秀才取个过得去的名字了。王庆说这个韩狗儿已经十三岁了,都快要束发了,连个大名都没,这真的挺意外的。不过,张正书也明白了,这个韩狗儿肯定是孤儿无疑了。
“你不用怕,我是给你爹娘沉冤昭雪的。”张正书把他的来意说了一遍,一边说,张正书一边主意着韩狗儿的表情。
到底是没有城府的小孩子,韩狗儿的脸上果然现出了愤恨的光芒:“你说得是真的”
“真的,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绝对能成”张正书说道,“可能不能让那贪官绳之于法,但贬官千里是能行的”事实上,张正书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利用韩狗儿去敲登闻鼓,其实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更大的作用是引起舆论的轰动。想想看,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被贪官逼得家破人亡,这绝对能引起百姓的同情心和公愤的。想想看,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平民头上,他们能不怕,能不恐慌,能不愤恨吗
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惧怕民意沸腾的,蔡京再厉害,怕也抵挡不住如浪潮般的愤怒民意,最后只能暂且退避了。
这就是张正书的计划,虽然实施起来不容易,但怎么都好,起码有个反击的手段,不至于只能挨打不能还手。
张正书相信,百姓的力量是伟大的。
贪官的权势再大,也不可能对抗全天下的百姓
有了民意做依托,赵煦也有借口贬谪蔡京了,蔡京还没有话说。谁叫你让天下人都起来反对你了呢,不拿你做替罪羊,拿谁
接下来的事,就非常艰苦了。
要教导一个半大小屁孩怼蔡京,拿出证据,这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加上时间紧迫,只有半天时间,即便不吃不眠,都未必能行。
从交谈里,张正书得知韩狗儿流落汴梁城,已经成了一名小乞丐。不仅被狗追,被人赶,其他乞丐也要欺负他。这么一个悲惨命运,张正书都觉得很压抑。这都是蔡京造的孽,也许蔡京也知道他让百姓破产太多了,才在日后主导了居养院和安济院吧
但是,这也不能抵消他犯下的罪孽
张正书更加坚定了要干掉蔡京的决心,即便不能肃清全部贪官也好,最起码让那些个贪官不要太过分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神仙打架
这一夜,很多人都彻夜难眠。
反倒是正主张正书,睡得很踏实。而在他身旁的曾瑾菡,这段时间很乖巧地顺着张正书的心意,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甚至因为担忧而失眠了,看着张正书安然入睡的模样,曾瑾菡在心中想着:“郎君为何一定要和蔡京过不去呢天底下这么多贪官,他都不管”
别说曾瑾菡了,就连蔡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张正书好像跟他有仇一样,逮住就不放了,使劲地和他做对。
要是张正书的能量小,影响不大,其实蔡京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他的。
就好像一头大象,怎么可能会在意蚂蚁的意见呢
只不过这一次,蔡京这头大象碰到的是行军蚁,这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咬一口还没啥,蚂蚁多了,伤口多了,大象也扛不住
这么一个普通,却又包含着杀机的夜晚,悄然过去了。
翌日清晨,公鸡如常司晨,张正书的生物钟让他自然而然地醒了。
看着旁边熟睡的曾瑾菡,张正书满脸柔情。轻轻为曾瑾菡盖上衾被,张正书像往常一样锻炼起身体来。此时的汴梁城,已经有点人声鼎沸的意思了。毕竟汴梁城是这时候的屈指可数大都市,市民们要像后世一样要早起工作的。
更有甚者,汴梁城中的官员,都要已经在大庆殿里了。上早朝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不论皇帝还是大臣,都需早早起床,若是大臣住的远,寅时便要起床,做好上朝的准备了。其实,很多臣子为了显示自己“两袖清风”,都不住在内城,而是住在外城里。这就离皇宫很远了。
有多远呢
拿欧阳修举个例子,他有首诗是这么写的“十里长街五鼓催,泥深雨急马行迟。卧听竹屋萧萧响,却忆滁州睡足时”。就是说,欧阳修上朝的时候,需要四更天就起床了,走到半路,还能听到五更天的鼓声。当然了,下雨天必须早点,这是常识了。别说宋朝这会了,后世也是一个样的。
而且宋朝这早朝不是一般人能上的,非得是五品京官以上级别,才能早朝面圣。不到五品的京官,只能在殿外站着。
赶早参加早朝的官员们,在禁门外集合。这时候官员们上朝,大多骑马。这马是朝廷配的,就是体谅官员们走路难,甚至俸禄里还有养马钱。当然了,没钱养马的,也不强求,你早点出门就是。
在禁门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象。因为起得太早天黑嘛,所以参加早朝的官员们,自宰相以下,都要用白纸糊灯笼一枚,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官位,然后举在马头前。灯笼相围皇城的壮观景象,被称之为“火城”。宰相最后进了待漏院后,灯笼就逐盏逐盏地熄灭了。
因为赶早,有时候皇帝没那么早起床,官员们又要等,怎么办呢于是,宋朝皇帝很人性化地在禁门外建了一个待漏院,专门给大臣们在里面歇歇脚的。甚至,待漏院里还有酒肉瓜果供应。
当然了,你要是有钱,想吃点热乎的,还能在待漏院外的早点摊买早点吃。汴梁城的百姓太会做生意了,再加上皇帝的默许,待漏院前面竟然成了一个小集市,专门给官员们提供早点的。于是,只要是例朝时间,待漏院前就灯火通明,小摊贩在禁门前卖肝夹粉粥,来往喧杂,好不热闹。
当一些官员提着早点进入待漏院,这场景仿若是后世公务员提着早点进办公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