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人都是趋利的,当科举当官这条路行不通之后,就会把目光投向科学,投向技术层面。事实也是这般,在正史上的北宋末年、明朝末年,甚至清末,都出现了这个规律,也是为什么说明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缘故。这资本向来都是如此,哪里挣钱快,哪里挣钱多,它们就跑去哪里,亘古不变。
只要有利可图,这科学就有机会继续发展,哪怕儒家一直打压,都是如此的。有些东西,只要渡过了幼苗期,就再也不怕打压了。因为真理就摆在那,轮不到你不相信啊
赵煦也觉得心中不太踏实,他许了这个承诺之后,也没有落在笔下。
皇帝都是这样的,虽说“金口玉言”不能收回,可皇帝耍起无赖来,可比一般人厉害多了。张正书自然也知道这种事,皇帝为了江山社稷,自食其言算得了什么
又和赵煦扯皮了几句,张正书才出了皇宫。
出了皇宫后,张正书思忖着这天色还早,就回了一趟京华报社。这可太惊喜了,特别是郑月娥这个小妮子,激动得像见了偶像的小女生一样。张正书也有点感慨,多好的女子啊可惜的是,他不能误了人家。这不,好几次託人说媒,郑月娥都婉拒了,说还想陪爹爹几年。张正书哪里不知道,这是借口罢了。
就好像英雄救美一样,如果英雄长得俊,那美女会说:“多谢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要是英雄长得丑,那美女就会说:“多谢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来是做牛做马报答恩情。”看看,这还是得看脸。
当然了,这意思是一样一样的。
宋朝这会相亲,也得看女方意思。
哪怕是男方很满意,可女方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陪爹娘两年。”要是应承了,就会说:“但凭爹娘做主”
看看,宋朝的婚姻还是挺昌明的,可越是到明清,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要比相亲更重了,爹娘要你嫁,就非嫁不可;要你娶,你就非娶不可。婚姻自由怕是只有一小撮人能做得到
试了几次之后,张正书也知道了,郑月娥这女子,别看柔柔弱弱的,但心中极有主见。张正书心中已经没有往日的得意,只是觉得耽误了人家姑娘,每次见到郑月娥,心情都很沉重。倒是郑月娥越来越体贴关心张正书,让别人都看在眼中,也是惋惜的多。当然了,也有几个乱嚼舌头的,说郑月娥是癡心妄想。
“报社一切都好吧”
张正书为了避嫌,故意在正堂就与郑月娥谈起正事来。
“都挺好的。”郑月娥有点脸红,好似一朵看似柔弱实则骨气傲然的梅花。
“那就好,这段时间怕不是有个大新闻,你多留意一下国际形势”张正书说得。
“国际形势”这一个词,也是张正书“首创”的,很快就被宋人学会了,郑月娥也明白是什么意思。“小官人,你是说夏辽两国”
张正书不能做一个“预言者”,那么就会露出马脚了,只能含糊其辞地说道:“辽国使臣此刻上蹿下跳的,怕是会有大动作”
郑月娥点了点头,她也知道这个事的:“小官人,那你今晚会在报社留宿么”说这话的时候,郑月娥的脸上更加凝聚红晕了,眼眸里的满满都是希冀。
第九百四十二章:没闲着
张正书很心动,然后艰难地拒绝了这个提议:“不了,姝儿和师师都大着肚子,这不合适”
郑月娥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最后只能说道:“那小官人要快些走了,这天色不早了”
“唉,这都什么孽缘啊”张正书歎了口气,也知道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怕是要一直纠缠下去了。只要郑月娥不死心,谁都劝不听啊再好好安抚了一番京华报社之后,张正书又突袭了“建设银行”,为的就是打击内部腐败。这成天沾染钱银的行业,内部腐败是一定要警惕的。发现一例,处理一例,绝不手软这是张正书的底线,为此他还专门设立了“黑客”来监督内部贪腐。这是暗地里的,接到线报就开始明查,张正书还临时僱用查账的会计人员,或从其他作坊、超市调来,或直接从技校调来,反正就是突击。
好在这时候的宋人,大抵上都是没多少歪心思的。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安分守己的,但完全没有监督又不行,因为张正书知道,没有个高压线,必然会有人行差踏错的。
要想自己家的生意长久做下去,那就要有相应的完整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是这个觉得是公家的东西无所谓,拿一点;那个觉得东家赚那么多钱了,我拿一点怎么样了;还有觉得我为东家做了那么多事,多拿一点也是应该的,这生意还能做吗
所以,张正书的态度很明确,如此姦猾贪婪之辈,一定要扫除出去
果不其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经过“黑客”锁定,再经过查账,很快就查出了好几个人是手里不乾净的。张正书绝不姑息,谁来求情都没用,哪怕是为张家工作多年的,也是坚决要清扫的。这么来了一出之后,大家也都清楚了,平日里脾气极好的张小官人,一旦铁石心肠起来,也是非常可怕的。
更何况,张正书现在是官了,那些自己理亏的人,也不敢闹事,只是不断向张正书泼汙水罢了。但鑒于张正书良好的民间形象,这根本不起作用,别人都不相信啊对于这种人,张正书也是噁心够了,让“黑客”找出来之后,在京华报上把这人的事迹一曝光,登时这人成名人了。再后来,这人就没有在开封府露过面了。没办法,这里已经没有他生存的机会了,没有人愿意雇一个手脚不乾净的人。
此事倒是引起了不少波澜,有人觉得张正书太过赶尽杀绝了,毕竟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还有人觉得张正书心胸不够宽广,不就是拿了一点点钱嘛。也有一些文官兴奋地抓住这个,大肆在报纸上抨击张正书,一副不把张正书搞臭不罢休的样子。
为此,张正书亲自撰文,透过写一个铺子内部腐败,联繫到国家腐败,狠狠地骂了一回贪官。
也许是那些文官都有过“黑历史”,倒是偃旗息鼓了。赵煦自然也看到了,不置可否。
这不,秦元看到张正书来了,连忙迎出来:“小官人”
“最近银行怎么样”
张正书的做事风格就是这样,向来很实际的,没工夫跟你在这打太极。
秦元把银行的情况介绍了一遍,张正书点了点头,大致了解了情况,然后才重申道:“抓紧业务培训,严防内部腐败,知道吗”
对于张正书的手段,秦元算是领教过了,连忙点了点头:“放心罢小官人,若是有人敢贪一文钱,我定会让他知晓好歹的”
“还有,这工钱福利不能待薄了。”张正书又嘱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