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实质性的好处。
李大器沉吟问道:“那你母亲呢”
“母亲追封郡太夫人,可以重修墓地。”
李大器点点头,“这样最好,过两天我就给你母亲修衣冠墓,修好后,你带妻儿们都去拜一拜。”
“我记住了,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不知父亲有没有兴趣。”
“你说”
“我昨天接到官家的手谕,要求将向家的商铺、庄园、矿山之类全部折卖,不知父亲有没有兴趣”
李大器眼睛一亮,“什么价格”
李大器当然知道向家的产业都是好东西,他怎么会不想要,关键是价格,如果价格合适,有几个产业他一定要拿下来,李大器早就眼馋很久了。
李延庆微微一笑,“之前向家把一窟鬼茶馆卖给了郭四郎茶坊的东主,价格是一万两银子。”
“胡扯”
李大器急得一拍桌子,“一窟鬼茶馆光地价就至少值两万两银子,还有茶馆、茶妓,还有苏州的一千亩茶园,还这块响当当的牌子,五万两银子也买不下来。”
“问题是这桩买卖官府最终承认了。”
李大器忽然明白过来了,“你是说,向家的产业可以用便宜价格购买”
李延庆点点头,“就以一窟鬼茶馆为先例,其他产业都折价卖,当然一般人是没有这个机会,实际上就是权贵瓜分了,官家给了我三个名额,父亲可以自己挑选”
说着,李延庆从怀中取出一本名册递给父亲,李大志连忙接过名册展开,一共有一百七十多项产业,旁边都有明码标价,他可以从中挑选三个。
“丰乐楼的另一半份子我当仁不让”
李大器首先要丰乐楼的另一半份子,丰乐楼在西湖边上,占地二十亩,光地价就值十万两银子,李大器自己估过价,丰乐楼至少值三十万银子,一半份子也是十五万两,现在售价只要三万银子,这么好的事情去哪里找。
“明州的这座海港码头我要”李大器指着名册中的明州海港码头道。
他和郑小胖家在明州合买了一座三十亩地的小码头,当时花了十万贯钱,包括一座仓库,向家的码头就在他们旁边,是明州最大的海港码头,占地五百亩,光仓库就有八座,李大器估价三十万两银子,现在居然只卖两万两银子,如此低廉的价格,李大器眼睛都有点红了。
李延庆笑了笑道:“买这么多产业,父亲忙得过来吗”
李大器呵呵一笑,“那你就不懂了,其实不需要我管,这些年我培养了一批大管事,对我忠心耿耿,我把产业交给他们打理,我只管看帐收钱。”
说到收钱,李大器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在名册中寻找,第三项就是他期望已久的目标,向家的汇金银铺,这可是朝廷指定发行会子、兑换白银的天下三大银铺之一,售价只要二十万两白银。
“延庆,汇金银铺我可以选吗”
李延庆犹豫了一下道:“父亲,汇金银铺曹家也想要。”
李大器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向家最好的产业就是汇金银铺,没想到被曹家抢先了,他只得叹了口气。
“要不这样吧”
李延庆想了想道:“父亲把丰乐楼的一半份子转给曹家,我说服曹家把汇金银铺的一半份子转给父亲,这样两家都不吃亏。”
丰乐楼当然不能和遍布天下的汇金银铺相比,李大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既然放弃了丰乐楼的份子,那父亲还可以再选一个。”
李大器看了看名册,笑道:“珠光宝气怎么样”
珠光宝气是东京三大珠宝铺之一,钱塘县的珠光宝气就在宝妍斋隔壁,已经被查封,但李大器知道,这家店铺光地下仓库里的宝石就难以计数,况且还占地十亩,现在居然只要价一万两银子,这简直就是白送。
李延庆欣然点头,“既然父亲看中了,最好今天下午就去州衙把它们定下来,先交三万两银子,剩下银子一个月内付清,汇金银铺之事我现在就去找岳父商量,中午前给父亲一个明确的答复”
第八百三十九章 卖地决定
税署以北的空地上已经扎下了一望无际的大帐,延绵十几里,足有数万顶之多,第一批南迁民众约十几万人已经抵达钱塘县,随同而来的是二十几名官员,虽然杭州地方官和朝廷官员已经全力以赴,但这种短时间的人口大迁移还是给钱塘县带来巨大的压力,房租上涨、物价飞涨,各种治安案件也接连上升,使得钱塘县百姓怨声载道。
大帐区内,到处是喧闹的民众,几名男子在大帐旁摆下小桌子喝上一杯,畅谈着未来的计划,远处两个妇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起来,一群孩子欢快地从大帐之间奔过,一队巡逻士兵在大帐间穿行,两名争吵的妇人连忙把士兵拉去评理。
再远处搭建了十几座公共茅厕,十几万人南下给防疫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消毒石灰洒满了大帐间的小路,使整个营地内充满了生石灰的刺鼻气味。
李延庆在一群官员陪同下来到营帐区巡视,他原计划要去各州巡视,但迁都带来的巨大压力使他无法置身事外,只得继续留在钱塘县。
韦琎忧心忡忡道:“李太尉,我刚刚得到消息,又有八万民众渡江到了润州,恐怕钱塘县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李延庆眉头一皱,“这八万人都是汴梁百姓吗”
“恐怕有的是,有的不是,目前很难分清。”
按照朝廷初定的方案,钱塘县只接收东京汴梁的百姓,但事实上,整个中原地区的百姓都在南撤,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大家都想去新都钱塘县,官府就很难区别,而且百姓已经到了钱塘县,也不好强行赶走,说到底,迁都南撤还是太仓促了一点。
这件事只能用利导的方式,让百姓觉得去其他地方有利可图,然后再逐步离开,强行驱赶只能让矛盾激化。
现在南迁之民还只能继续接收,想到这,李延庆沉吟一下问曹俨道:“仓库里还有多少顶帐篷”
曹俨摇摇头道:“已经不多了,今天上午我去清点,大概还有三千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