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国公,谥号忠平,赵构特准备其子孙扶灵回乡安葬。
蔡京去世在朝廷已经渐渐淡去,却没想到这个马善还念念不忘。
李延庆没有多说此事,他的目光向一片空地望去。
李延庆记得很清楚,东城门旁边是一大片空地,荒废了几十年,杂草丛生,野狐出没,但荒地已经消失,建满了房舍,不过修建得很简易,都是用泥土夯制,连门也是用粗陋的木板做成,完全就是一个贫民窟的模样。
马善见李延庆一直注视那些泥坯屋,便解释道:“那边都是河东逃难过来的移民搭建,那里原来是慈恩寺的土地,让这些难民临时搭建帐篷,结果人家直接造屋子了,慈恩寺也没有办法,投诉官府也没有用。”
“从河东路逃来多少难民”李延庆问道。
“一共逃来三批,超过百万人,不过大都散去巴蜀、汉中、凤翔府等地,留在京兆府大概有三十万人,我们京兆城就有十万人。”
李延庆心中一动,这不是很好的兵源吗他又问道:“三十万人在京兆府做什么营生”
“做什么都有,最多的是佃户,租种别人土地,还有在店里酒楼做伙计,刚开始几个月真的混乱,官府也顾不过来,后来慢慢地自己也顺了,融进了关中,虽然大多过得比较困苦,但好歹有口饭吃吧”
“那为什么种大帅没有想过从难民招募士兵”
马善苦笑一声说:“招募士兵要钱啊现有士兵的军费都难以筹措,哪里还有余钱招募新兵”
“但我所知,朝廷已经将西北三路的税赋全部用来充作军费,还从巴蜀调来大量钱粮,难道军费还是不够”
李延庆着实有些不解,他并不是信口开河,他做过周密的计算,除了支付军费外,种师道这边应该有余钱招募士兵,以种师道的经验老道,他不会不知道面临东西夹击时兵力不足的痛苦。
马善有些尴尬地挠挠头,“这个我也不是很了解,我也只是听种大帅提到几句,具体情况真不了解,要不然我请吴参军来和太保谈一谈。”
李延庆点了点头,“此事很重要,我需要立刻向严参军了解情况。”
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转被动
严参军就是严九龄,太原军衙的左主事参军,太原城破时严九龄等十九人跟随韩世忠的败兵撤到了京兆府,他们也是种师道的老部下,当种师道重建陕西路防御使军衙时,便又全部启用他们,严九龄现任军衙录事参军。
听说李太保到来,众人纷纷走出军衙迎接李延庆。
这也是令人开心之事,李延庆很担心他们在太原出事,最后却在京兆重新相逢。
严九龄升为录事参军,另外两个老熟人张曲和周彦担任左右主事参军,他们三人主管军务并掌控着陕西路两万五千军队的后勤辎重。
众人热情地拜见了李延庆,又簇拥着李延庆进了军衙,马善和军务无关,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进去。
李延庆在临安府便和种师道交接了军权,他直接坐上主帅交椅,又让几名主要的文职官员坐下。
“严参军,我想问一问军费情况,能否简单说一下”
严九龄点点头,陕西路的军费情况,他了如指掌,他起身道:“陕西路军两万五千人,加上镇守潼关的京兆军两万人以及各县维护治安的厢军五千人,一共五万人,按照每人每月十贯钱的俸禄以及衣食开支,那一个月就要五十万贯,一年六百万贯,陕西路的税赋折合钱五百万贯,全部用来支付军费,另外巴蜀去年调给陕西路的军费是三百万贯,实际上军费收入共有八百万贯。”
李延庆算是听明白了,他又问道:“除掉六百万士兵军费,还两百万贯的军费是怎么支出”
“这里面内容很多,比如文职军人的俸禄、军马的饲养、刀矛、帐篷、盔甲、火器、投石机等军队物质的制备,其实最大的一块是耗费在北方边境一百多军寨的维修重建之上,去年光这一块就用掉了近八十万贯,加上其他开支,真的没有余钱了。”
李延庆也招募过士兵,知道士兵开支之大,宋朝不像唐朝还有府兵制,宋朝完全就是职业军人,每个月都要支付俸禄,养士兵和士兵的家属,战争时期俸禄还要加倍,所以宋朝的军费开始极重,宋孝宗在退位时也叹息着对太子说:“当今天下财赋,以十分为率,八分以上养兵。”
宋朝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都用来养兵了,士兵俸禄每月八贯钱,算起来每月六千文钱左右,每天两百文钱,在宋朝属于中等收入,士兵还要吃饭开支、军服军械开支,算起来一个士兵每月开支十贯钱。
增加一万军队,每月就要增加十万贯的开支,还有帐篷军马等等杂费支出,十万贯钱还不够。
这次李延庆经略西北,天子赵构承诺将巴蜀的税赋全部补贴给他,但巴蜀大半的税赋本来就补贴给了西北三路,全部给他也没有增加多少,李延庆算下来最多也就能增加四到五万军队。
“情况我已经知晓,现在陕西路的军粮还有多少”李延庆又问道。
“启禀太保,还有大约四十万石左右。”
“才四十万石”李延庆皱眉来回踱步。
他很清楚四十万石军粮听起来多,实际上去掉损耗,最多也只能够士兵食用半年,而且西北地区已经不像唐朝那样温暖湿润,一年两收,宋朝的西北也只有关中地区好一点,可以做到两年三收,其他地方只能一年一收,而且产量不高,一亩地最多收两百多斤麦子。
好在现在已是八月,再过几个月就是秋收,李延庆一阵头大,这些事情暂时还是不要考虑太多。
“再说说延安府和绥州,西夏军有过境侵犯吗”
严九龄点点头,“有不过是小规模的骚扰,但如果不防备,小骚扰立刻会变成大规模入侵,西夏在边境上屯了两万军队,种大帅为此十分头疼。”
李延庆心里明白,西夏军骚扰陕西路是为了拖住种师道的军队,不让他率军勤王,也不让他支援熙河路,倒未必真的要入侵陕西路,否则对方不会只部署两万人的军队,佯攻陕西路,实占熙河路,这才是西夏的战略。
在西进路上,李延庆就反复考虑西北破局的办法,宋军在西北屡屡失利,主要原因并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宋军采取防御策略,任凭西夏军随心所欲的进攻,十分被动,要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最好的破局办法就是主动进攻。
李延庆在京兆府休整了两天,便率领一万五千军队离开京兆北上延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