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挥。”
“肯定服从”赵构冷冷问道。
“肯定服从”
赵构拾起李延庆的报告,翻了几页道:“朕要撤换几个人,一个是苗傅、一个是张威,还有一个杨褚,这三人必须免去他们统兵之职。”
虽然赵构开始对李延庆有点忌惮,但他对李延庆的判断一向是比较信服,李延庆送这份报告来,显然是提醒自己当心兵变,虽然觉得可能性不大,但赵构还要做好预先防备,至少不能有漏洞。
王渊不知官家为什么会清洗这几人,但官家的命令他不敢违抗,他连忙道:“陛下,苗傅和杨褚带领士兵外出训练,要三天后才能回来,不如卑职先处理张威。”
赵构想了想,“那就等另外两人回来后,一并处理。”
“卑职遵旨”
王渊犹豫一下,还是终于问出口了,“陛下,这三人有问题吧”
“他们是你心腹”赵构反问道。
“心腹谈不上,不过都跟随卑职多年,彼此比较了解,而且他们都很忠于陛下,这一点卑职可以担保。”
“忠于朕”
赵构冷笑一声,“如果忠于朕,那为何要去拜见朕的父皇”
王渊着实吃了一惊,“有这回事吗”
赵构看了他半晌,淡淡道:“看来你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就这样吧三天后,等他们回来,三人立刻撤换。”
天刚亮,一艘小船便驶向隐龙山庄码头,距离码头还有数十步,立刻出现了船只上前拦截,小船上的一名举起令箭,“苗将军令箭,不得阻拦”
苗傅按照赵佶的要求一共发出二十支令箭,每一支令箭都可以顺利上岸,前往隐龙山庄。
拦截的小船的纷纷闪开,船只加速向码头驶去,片刻,船只停靠码头,男子下船向隐龙山庄飞奔而去。
昨天晚上赵佶睡得稍微晚了一点,身体有些疲倦,不过他听说白虎堂有紧急情报禀报,他还是勉强起身,接见报告人。
白虎堂是赵佶设在临时城武陵门附近的一处情报站,各方面的消息都汇集到白虎堂,然后再进行梳理,目前白虎堂的负责人是黄潜善之子黄兴尧,此时前来送信之人,正是黄兴尧本人。
不多时,黄兴尧被领进了书房,黄兴尧单膝跪下,“卑职参见太上皇陛下”
“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赵佶立刻问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紧急情报都会让人心惊胆战。
“启禀陛下,是宫中送来的紧急消息。“
黄兴尧取出一份消息呈上去,赵佶打开看了,顿时吃了一惊,三天后将苗傅、杨褚和张威免职,尤其苗傅掌管临安城数万军队,是这次兵变最重要的人物,他如果被免职,那就意味着兵变很有可能会失败。
赵佶是何等老谋深算,他立刻意识到儿子赵构的突然发力,一定和李延庆有关,李延庆那边刚到临安城,这边便开始出手,配合倒是很默契。
不过赵佶还是发现了一丝端倪,苗傅和杨褚目前在会稽府练兵,三天后才能回来,按理,天子应该立刻派人去会稽府解除苗、杨二人的兵权。
另外,张威可是在京城内,为什么不立刻解除兵权,还要等另外两人回来后一起解除,听起来好像是怕打草惊蛇,但赵佶还是捕捉到了天子赵构心中的犹豫,他或许并不是太想这样做。
这个发现让赵佶欣喜若狂,显然自己的迷惑阵起作用了,儿子赵构还真以为自己不再谋求复位,还真以为自己在和他谈判重大军国政务的界线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天后苗傅等人归来,要被解除兵权,这将对自己的兵变计划会造成巨大影响。
这一刻赵佶终于下定决心,他必须要提前动手了,既然李延庆已经到了临安城,那他在曹家埋藏已久的那颗震天雷就该启动了。
赵佶斟酌良久,终于提笔写下了几封密信,令心腹侍卫立刻送出去,尤其命令苗傅和杨褚立刻潜回临安城。
第九百八十章 城门遇刺
上午时分,李延庆在八十名亲兵和二十名女兵的严密护卫下乘坐两辆马车进入了临安城,两辆马车中一辆是空车,李延庆则坐在另一辆马车内,如果半路有袭击者,他们就不得不分兵对付两辆马车,无形中就会削弱袭击者的力量。
今天李延庆要去觐见天子赵构,亲自面陈他写的西路各路经略报告,这种报告当然已经提前派人送进京城,但他亲自向天子面陈是一种态度问题,不管形势再危机重重,他都必须要来见天子。
一路还算平安,李延庆很快来到了皇宫,众亲卫在皇宫外等候,而由扈青儿率领七名女护卫陪同他进宫。
这就是李延庆带女护卫来京城的主要原因,皇宫不允许他带自己的亲卫进宫,但赵构也理解他的难处,所以答应女人可以进宫,这便绕过了皇宫不准外来士卒进宫的铁律。
每个女兵外面都穿着宫服,显得娉娉袅袅,但她们却暗藏杀机,里面穿着贴身软甲,头上的两支发簪却是两根锋利的飞刺,手腕的金珠手串是用精钢打制,而且软甲内也贴身藏了三把飞刀,扈青儿的腰带则是她的鞭刃,这七名女兵是扈青儿的高徒,都是极厉害的暗器高手。
李延庆不能不防,这些宫中守卫都是刘正彦的部下,万一刘正彦在皇宫内对自己下手,他真的就死路一条了,尤其现在宫廷侍卫手中拿的都是真家伙,而不是木制仪仗兵器,他更要小心谨慎。
一群秀丽的宫女簇拥着李延庆向宫内走去,引来无数人瞩目,士兵们也不好搜她们身,只要没有手执兵器,或者没有明显的暗藏兵器,便放她们进去了。
扈青儿带着七名女兵簇拥着李延庆来到垂拱后殿,这里是御书房所在地,戒备更加森严,八名女护卫就不准再向里面走了。
李延庆向扈青儿点点头,取下腰间宝剑递给扈青儿,他有权带剑上殿,但这里的剑可不是指真剑,而是无锋的仪剑,李延庆从一名侍卫手中接过一把仪剑,佩戴在身上,便跟着侍卫向御书房走去。
“晋王殿下驾到”
随着侍卫一声高喝,很快便传来天子赵构爽朗的笑声,“延庆,终于把你盼来了”赵构亲自出御书房迎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