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555(1 / 2)

d一路平安,而一般人则尽量避免出远门,否则很容易从此杳无音信。

尤其那些小商贾,为了获利不得不冒险长途跋涉,一般是相互结伴而行,但即便如此,也很容易在半路上出事。

对外要防剪径得强盗,以及防范沿途遇到的各种不怀好意之人;对内,还得防备伙伴下毒手,免得凶手回来后谎报说自己半路失足坠亡或者溺毙。

而远在他乡的人们,要想给家乡的亲人或者别处的友人写信,还得等机会托人送信,涉及人情往来多有不便,如今有了镖行,倒是会方便许多。

“这镖行的收费,想来不会便宜吧”

“那当然,不过也值得不是从关中长安到山南东边的黄州西阳,那么远的路,人家也不容易的。”

“这么远啊还拉着这么多货物,一个来回可不得数月之久”

“哪里,西阳和武关道中的上洛城之间通水路,尤其是回程,在上洛旁的丹水上了船,一路顺流而下入汉水再入长江,没多久就能抵达西阳了。”

“西阳啊莫非是独脚铜人所在的那个西阳”

“那可不是怎的,我跟你们讲,都说那独脚铜人嗜吃人肉,可依我看就不是那回事,黄州猪多,所以这位是嗜吃猪肉,什么火腿、腊肠、肉松,黄州多得很”

“如此说来,长安城里店家买的那些火腿、腊肠、肉松,都是黄州的”

“当然,还有黄州布和黄州书,不然你以为镖行运往长安的货物是什么”

“黄州书就是这几日闹得沸沸扬扬什么震惊、真相大揭秘、血泪控诉的黄州书么”

“对啊。”

镖队不远处,三名男子正在官道边交谈,又有十余名男子牵着马在旁边休息,看样是这三人之中有人要随着镖队前往山南,临启程前与相送之人话别。

“为兄此去邺城,也不知能否如愿,二郎带着叔玠去黄州,万事要小心,叔玠有何事,一定要与你三叔说。”

“是,兄长。”

“是,二叔。”

王二郎王颁,即将启程去邺城,他细细交代着三郎王頍诸般事宜,而已逝王大郎的次子王珪,将随同三叔去山南黄州西阳。

“兄长此去邺城,可有几分把握”

“不知道,但无论如何,都要争取到机会,待得大军挥师南下,即便只做普通士卒,我也要做先锋渡江,冲进建康城,为父亲报仇”

一说到为父亲报仇,兄弟俩情绪有些激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身为儿子,哪怕只有一口气,也要复仇

王颁与王頍,是南朝梁国名将王僧辩的次子和三子,昔年侯景之乱,湘东王萧绎在荆州起兵讨伐侯景,王僧辩为其麾下大将,立下战功无数。

王僧辩率军收复建康,侯景被迫出逃,最后为部下所杀,侯景之乱结束,湘东王萧绎于江陵即位称帝,并以江陵为梁国国都。

立下大功的王僧辩深受信任,镇守建康,其三子均留在江陵,算是做人质。

后来西魏攻破江陵,萧绎身亡,王僧辩与诸将在建康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齐国乘人之危大军压境,威逼梁国立被齐国俘虏的宗室萧渊明为帝。

围绕此事,梁国内部矛盾爆,镇守京口的陈霸先忽然进攻建康,未做防范的王僧辩兵败身亡,没过几年陈霸先接受禅让建立陈国,是为陈太祖。

当时因为江陵失陷而被掳至长安的王颁与王頍,听到噩耗之后嚎啕大哭,几次哭到昏死过去,杀父之仇,他们记了三十多年。

王僧辩有三子,大郎王顗,西魏进攻江陵时受命守城,城破之后随名将王琳逃亡齐国,后来在齐国去世,留下夫人李氏及幼子王珪相依为命。

二郎王颁,卧薪尝胆一心要为父亲报仇,于周国出仕。

三郎王頍,在长安长大,年少时好游侠,到了二十岁成了长安大侠,被兄长斥为不学无术,随后知耻而后勇,奋读书。

短短两年便通五经,博闻强记,为世人称为博物,又通晓兵法,二十二岁时,被周武帝引为露门太学学士,武帝每有疑问,王頍都能为其决断。

区区两年的读书时间,年轻的王頍,便获得了许多饱学之士羡慕不已的露门学士一职,王家两兄弟一文一武,憋着股劲要为父亲报仇。

适逢周国平齐,兄弟俩找到寡居的长嫂李氏和侄子王珪,接来长安居住,就等着周国平陈,届时父仇得报。

结果造化弄人,大象二年的变乱,让兄弟俩成了隋臣,周隋两国多年交锋,陈国在江南坐山观虎斗,眼见着报仇无望不说,还愈倒霉起来。

二郎王颁在蜀地为官,结果前年年底形势忽变,周军攻入长安,身在长安的三郎王頍成了附逆2臣,今年周军攻入蜀地,王颁也成了附逆2臣。

王頍毕竟是做学问的,所以不得朝廷赏识大不了在家看书,然而王颁一心要投军伍,就是为了日后平陈时能随军出征,眼见着虽然命保住了,却不太可能得从军平陈,急得王颁团团转。

此次率领周军平定蜀地的主帅席毗罗,对王颁还算是比较看重,所以写了封信让他带着到邺城去找门路,而王頍则决定带着侄子王珪去山南黄州。

眼见着时辰将至,三人在柳树下告别,王颁骑上马,领着随从向东疾驰而去,要前往洛阳过黄河去邺城,王頍带着侄子王珪,以及各自家属一道随同黄州镖队前往西阳。

王頍与王珪来到一辆车旁,向着车上一名女子行礼:“嫂嫂,一会就要出了,路上有何不妥之处,尽管与三郎说。”

李氏还礼:“三郎辛苦了,叔玠,一路上要听你三叔的话。”

“是,母亲。”

王珪答道,他性情淡雅,平日里不喜多言,所以方才二叔和三叔交谈,他也是听的时候居多,平日里不随意结交朋友,就喜欢看书。

李氏见着儿子从行李内拿出本书,不由得叹了口气,儿子喜欢读书是好事,可如今若不是靠着亡夫两位弟弟照应,她一个寡妇哪里能如此轻松。

王颁要去邺城,而王頍受定居黄州的刘焯邀请,要到西阳去校书,他知道王珪久仰二刘大名,所以王頍说动李氏举家搬到西阳暂居,让王珪能在二刘门下求学。

李氏不知道这一去祸福如何,毕竟长途跋涉的凶险常有耳闻,但是见着这所谓的镖队声势浩大,想来能保得路上平安,所以渐渐安心下来。

王頍和长嫂说完话,见着侄子在看书,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的模样,走上前去问道:“叔玠,所看何书”

“三叔,侄儿看的是古文尚书真伪初探。”王珪答道,自从三叔将这本书给他,便看得入了迷,毕竟这本书最近在长安的名声可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