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734(1 / 2)

d白,所以就“嘿嘿嘿”一笑了之,虽然回到西阳后都希望立刻追随西阳王杀敌,但既然能有三十日的假期和家人团聚,许多人也是真的高兴。

无论是金窝银窝还是狗窝,始终是自己温暖的家,大家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立下军功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

好不容易从岭表活着回来,带着沉甸甸的钱粮回家,与双亲、妻儿团聚,然后带着家人去看新分的田地,张罗着来年春耕,憧憬着来年秋收,那场景得有多温馨。

张定和此时就在憧憬着,他本是长安人,隋国还在时是宫中侍卫,后来随着街坊邻居一起,迁移到长江边上的鄂州定居,因为想出人头地,才带着妻子到西阳,投了虎林军。

用命来换军功,借以改变自家的际遇,张定和愿意如此,但他的妻子却顾虑重重,为此还经常闹别扭,而现在,张定和终于能够以实际结果向妻子证明,他做到了。

张定和此次随军南下,奋勇杀敌立下许多军功,累计起来已经可以在西阳郡分得田地,虽然那还是荒地,但周边的水利设施均已完善,只要努力耕作,数年后收成就上来了。

张定和平日里在军营住宿,而耕田光靠他妻子一个人可不行,他夫妇二人在西阳举目无亲,没什么族亲来帮忙,但这不是问题,因为张定和还有同袍,还有“组织”。

虎林军组织了“互助会”,专门服务虎林军在役或者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其中一项服务内容就是帮助将士们开展春耕、打理农田以及秋收,还有日常生活中展开各种互助活动,会费不高,却真的很可靠。

张定和已经盘算好了,在互助会那里雇佣佃农、租赁铁犁、购买种子,待得来年春天,把春耕做好,然后雇佣佃农负责打理新田,妻子时不时去看看即可。

到了秋天,他家就有收成了,虽然新开垦的土地头几年收成不会太多,还得扣掉雇佣佃农的开销,但肯定有粮食盈余。

这些盈余,一开始不会有多少,但张定和凭着军饷便能应付家里的日常开支,更别说他这次立下的军功,除了分田还能分得许多钱粮、布帛,省着些花,足够夫妇俩接下来一两年的开支。

田有了,房子有了,就差儿女了,所以张定和憋住了劲,回去后要抓紧时间造人。

他一门心思要造人,其他同袍各有打算,有的想着找媒婆说媒,有的想着分了田地如何开荒,有的则是想着如何理财。

“我在日升昌柜坊存钱来个钱生钱,家里婆娘老是不愿意,怕被骗,没奈何存了一年,这次回去,存期也差不多到了,到时候看她还有何话说下一笔,我要存个三年定期”

第二百零九章 西阳景

西阳城,一列样式独特的马车行驶在轨道上,拉车的是两匹马,其后的马车有两个车厢,每个车厢有四个轮子,前后串联在一起,车厢还有车棚,可以遮阳挡雨。

每个车厢的长度比寻常马车车厢明显长上一截,前后两个车厢连通,里面坐满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眼见着前方有人横穿轨道,车夫敲起挂钟,吆喝起来:

“哎让开让开”

横穿轨道的人让到一旁,马车沿着轨道继续前进,在三十余步外的长条形凉棚旁停下,随车的乘务员高声喊着:“青云街站到了青云街站到了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先下后上不要挤”

有乘客背着包裹从车厢后门下车,不久之后前门打开,等候在凉棚下的男女老少排队向前门走去,门口处的收费员拿着纸皮大喇叭喊着:

“这趟车往西出城,往龙头山新港去的两文钱一个人孩童半价一文钱,只要身高不超过这个杆子就是一文钱一直做到最后一站都行”

“不要急,不要挤这趟上不了,还有下一趟在六点钟以前,都有马车经过”

趁着乘客登车之际,车夫拿起竹筒喝起水来,片刻后登车完毕,他扬起马鞭吆喝着“起”,凌空虚打了一鞭,驮马向前行走,拉动满载四十人的马车继续前进。

若是平常,两匹马是绝对拉不动搭载四十人的马车,然而当马车是行驶在“铁路”上时,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两条铁制的轨道,由枕木连接成平行线,形成一条双轨“铁路”,在铁路上行驶的特制四轮马车,用两匹马来牵引,不光能搭载四十人,还能搭载沉重的货物。

西阳城的铁路是复线双向,实际上就是平行两条铁路,每条铁路单向行驶,长度都是四十里,东西走向,东端是西阳城东郊外巴口港,西端是西阳城西郊外龙头山西麓新港。

铁路横穿西阳城,马车走一个单程,平均耗时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车票就两个价钱:成年人两文,孩童一文,可以从起点一直坐到终点。

因为是行驶在轨道上的马车,所以这种马车又叫做轨道马车,一个月多前全线开通,试运行一个月后,三天前正式投入运营。

虽然由试运行期间的免费乘坐,变成了成年人两文、孩童一文,但每列轨道马车的上座率依旧超过五成。

“每天早上七点,东西对开首班车,下午五点对开末班车”

轨道旁,王頍拿着一张宣传单小声念着,即是念给自己听,也是念给旁边的王猛听,他们一行将近二十人,此时正在看热闹。

王猛看着眼前这四条铁轨,有些不确定的问陪同人员:“这是包铁的木轨,还是实打实的铁轨”

“王将军,这可是实打实的铁轨,江南大冶监炼出来的铁锭,运到西阳后再化了打成铁轨,耗资不小,全长四十里的铁路,可是用了大半年才建好。”

“这”王猛本不是好奇心重的人,奈何铁路这事物真是天下奇闻,不由得他不好奇:“这铁路耗资不小,光靠运客的话,亏空想来要许久才能补上”

“王将军,这复线铁路,用来客运只是为了方便百姓,盈利是谈不上的,不过用来运货,那就不一样了,正式运营三天来,每天的货运量极其惊人,想来官署收回成本,不超过半年。”

君子耻于言利,但王猛不是读书读傻了的所谓君子,他为官数十载,带兵打仗、劝课农桑,知道基本的民生开支。

心中粗略估算了一下铁路的造价,还有吏员所说“收回成本,不超过半年”的说法,王猛不由得悚然动容。

吏员说了,铁路的盈利靠货运,他知道这意味着西阳的商业十分兴旺,现在的西阳已经不是他当年见过的那个长江北岸破败小城了。

十几年前,陈国江北道大都督周炅坐镇江北,治所就在西阳,王猛因为公务来过西阳,当时的西阳平凡无奇,甚至有些破败,而现在,王猛再次来到西阳时,西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