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051(1 / 2)

d请下,做了求学社社长。

章华虽然出身贫寒,但有真才实学,当过地方官,对于行政管理、处理诸般事务十分拿手,主持求学社期间,又积累了不少经验。

而求学社和黄州州学是一起成长的,州学的建设,章华也出力颇多,所以由他来管理州学,再合适不过,没有人反对。

黄州州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很完善,而配套设施同样很完善,但这不代表章华就能高枕无忧,因为丞相有意推行学政,而作为试点,黄州州学首当其冲。

学政,就是将考试选拔制度化,连带着一系列的教育、考试、选拔问题,都要通过学政来解决。

但此举牵扯各方利益较多,丞相不打算一上来就全面推广,要先试行一段时间,谨慎从事,所以打算先在山南荆襄以及潭、洪二总管府推行,而黄州州学,依旧要承担重任。

筹办改建中的洪州州学、潭州州学、荆州州学、襄州州学,都是以黄州州学为范本进行建设,该有的设施一应俱全,而师资力量,也主要从黄州州学抽调。

与此同时,朝廷还有一项新举措,要在黄州试行,那就是师范教育。

丞相要推行学政,但限制颇多,首先是钱粮,毕竟办学需要大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所以钱粮不可缺。

其次,就是师资。

学政的基础是教育,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教出合格的学生,而要大规模兴办教育,除了投钱粮,还得有足够的教师。

然而天下间饱学之士千千万万,合格的教师却不是那么容易遇见的。

更别说经学门派繁多,各种学术观点五花八门,想要大兴教育,就得有相对统一的教材,而教师所教授的学问,其内容也要相对统一。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刘炫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教育大兴的盛世,但,他可以做栽树人。

汇聚无数学者心血的教学大纲,经过数年的不断完善,如今已经正式定稿,从此,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可能。

师范教育经过数年试行,也具备了进行第二阶段试行的条件,刘炫和无数学者播种下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开始茁壮成长。

刘炫停下脚步,看着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再次陷入回忆。

这些树木,还是当年州学成立时,他和学子们一起种下的,当年只是幼苗,如今已经绿树成荫。

那么,他们播种下的另一些种子,待得长成参天大树时,那会是何等样壮观的情景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图不发种

午后,“中场休息”的宇文温正躺在榻上看书,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但宇文温的表现却有些鬼鬼祟祟,似乎手里拿的书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确实,这本书见不得人,因为是小黄书。

图文并茂,让涉世未深的少年郎看了只觉血脉贲张、呼吸急促。

但对于宇文温来说,这本小黄书却是粗制滥造的读物,格调太低了,而且文风不对,明明描述的是喜闻乐见之事,行文居然不是浅显易懂,而是掉书袋。

如此一来,读者看书的节奏就不对劲了。

宇文温手中这本书,无论是插画质量,还是情景描写,都很粗劣,更不要说人物的内心描写,几乎等于没有,这样很难让读者带入书中主角。

一本书,宇文温从头翻到尾,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亮点,剧情设计糟糕,人物刻画无力,对话内容苍白,故事情节没有铺垫,流水账一样的过程。

只适合给没碰过女人的男子看。

前提还得是对方认得字,毕竟插画太少,读者只能靠文字描述来幻想一幕幕场景。

最重要的一点,作为手抄本,错别字太多,影响阅读体验。

这本书,无法让宇文温有任何冲动,他合上书,看看书名,随即嗤之以鼻:“艳情记光看名字就觉得毒”

把书扔进火盆,宇文温又抽出另一本小黄书,继续观摩起来。

他不是脑子有病,而是在做市场调查,看看长安城里是否有擅长写小黄书的人存在,如果有,必须挖过来。

长安是个大城市,粗通笔墨的人们有各种需求,小黄书就是其中之一,但很明显,长安的小黄书作者,实力根本就,比不上西阳的“作家”。

所以,被西阳出版的香艳小说挤占市场份额,丝毫不让人觉得意外。

孟子说得好,食、色,性也,正常的男人,多少都有那方面的需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娶得起媳妇,或者有钱去和高质量的小娘子谈人生。

甚至连和年老色衰的“老娘子”谈人生的钱都没有,所以很多光棍就只能想办法自己解决,而看小黄书也算是其中一种办法。

但许多人都不识字,拿到文字版的小黄书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得有插画。

需求始终存在,那就有了市场,以精美插画占版面多数的西阳风格小黄文,深受广大文盲青年的欢迎,出版商靠着出售这种“新式”小黄书,获利很可观。

但这种买卖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不能在正常的书肆卖,但宇文温知道,小黄书的市场很大,所以,一本高质量的小黄书,售价比等厚的文学书籍还要高,且不愁卖。

这种书,有碍观瞻,但因为利润可观,所以市面上依旧大量出现,官府自然是要严加搜查的,一经发现,就要没收。

道理很简单,有光棍看了小黄书,看得欲火焚身,熬不住,冲动之下很容易犯罪,官府当然要制止。

但却禁止不了,因为这是风月读物,是在风月场所正大光明出售的书籍,用来助兴,效果极其出色。

风情万种的小娘子,为客人朗诵小黄文,客人看着插图,听着故事,幻想着场景,瞬间就能代入自己,然后按着插画来,那叫一个“春宵一夜值千金”。

至于客人们意犹未尽、私自将书籍夹带出去,是客人的问题,这是“偷”,作为失主的小娘子们,是失主,官府又如何忍心追责呢

“嘭”的一声,宇文温又把一本小黄书扔进火盆,这种质量低劣的手抄本小黄书,已经不值得他关注了。

西阳风格的小黄书,已经全面进占长安风月场所,深受小娘子和客人们的欢迎,需求量很大,大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成了黄州书商的又一个利润增长点。

消灭妓女根本就不可能,只要风月场所存在,在风月场所销售的小黄书就能存在,随之而来的利润,养活了出版业无数的从业人员。

赚皮肉钱,名声自然差一些,但正是有了如此强烈的刺激,才让各出版社有了丰厚的利润,随之而来的正面影响,就是各类书籍的价格进一步下降。

连带着纸张的价格也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读得起书、练得起字画。

这就是宇文温推广书籍的策略,虽然有些歪门邪路。

常言道,发图不发种,菊花万人捅,宇文温这种把小黄书和风月场所捆绑营销、以此促进出版业发展的策略,叫做“发图又发种,金银全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