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35(1 / 2)

d落,许多官员不由惊叹一声,以至于殿内顿起波澜,杨济瞥了一眼左右,发现许多官员面带喜色。

“一甲第一名,状元,京兆考生,范阳卢楚”

呼喊声依次向殿外传去,向太极门传去,平添一分气势,杨济再次看向御座,见天子面色如常,随后收回视线,作若无其事状。

朝廷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许多官员对此大加抨击,觉得仅以考试选拔人才太过偏颇,体现不了人才的“品行”、“风度”,甚至说以分数定前程太过武断。

说来说去,潜台词还是说九品中正制好。

不过这些非议,阻碍不了科举的推行,于是又有人议论,说即便是考试,家学渊源流长的士族子弟也一定考出好成绩,金榜题名,拿下状元。

如今

京兆考生,范阳卢楚,郡望范阳,卢氏

状元郎果然是五姓七望之一的子弟啊

想到这里,杨济心中一叹,不过没怎么失落,因为他和天子都明白,要单单靠科举来断世家门阀的根,那是痴心妄想,因为世家子弟可不怕考试。

脚步声起,杨济定睛一看,却见殿门处,三名考生脱下鞋子,入了太极殿,小步趋进,在礼官的引领下,向玉阶而去。

他看了一眼为首的状元郎,见是个样貌端正,腰板很直,年纪三十多岁的男子,于是心中一松:还好,不是歪瓜裂枣。

在礼官的引领下,一甲三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在文武百官见证下,于玉阶前,向端坐御座的天子叩拜,口称“学生”。

殿试中选的考生,便是天子门生,一甲三进士如今身处太极殿,在天子面前自称“学生”,如此殊荣,让三位激动得语无伦次,说话都有些结结巴巴。

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宇文温不会因此不悦。

亲手点的状元郎居然是世家子弟,心中有些小小失落,但他不会因此而恼怒,这是公平考试选出来的一甲三进士,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看着面前这样貌平常、三十多岁的状元郎,看看头发已有些许花白的榜眼,以及明显是不惑之年的探花,宇文温心中只有感慨:

状元是五姓七望的范阳卢氏子弟,第一等的世家出身,但榜眼和探花,听籍贯、姓氏就知道是寒族出身。

那就是二比一

狗屁的做官靠投胎

以后,考试不及格又没胆从军立功的无能之辈,就窝在家里做一辈子宅男吧

些许小遗憾,影响不了宇文温的心情,按照流程,他起身离开御座,缓缓走下玉阶,和状元、榜眼、探花说一些场面话,以示勉励。

三位进士依旧激动,尤其状元郎卢楚,说话结结巴巴,连自称要用“学生”都忘了:“草、草、草民不、胜、惶恐”

宇文温微笑着,尽量用和蔼的语气与对方交谈,以便让双方的“师生情谊”至少看起来融洽些,结果聊了一会,发现有些不对劲:

都过了小一会儿,你怎么还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

为了化解紧张气氛,宇文温问:“状元是在京兆参考”

听得天子发问,卢楚依旧有些结巴的回答:“回、陛下,草、草、草民是、在京、兆参、考”

范阳在幽州,这位却是在京兆长安考的试,宇文温很快便想到一个问题:“状元郎与故范阳公是何关系”

“回、陛下,故范、阳公、是草、草、草民、的伯、祖”

听到这里,宇文温心中一惊,不是为对方的回答惊讶,而是他发现一个问题。

草、草、草

我亲自点的状元莫非是口吃

第三百一十章 皆大欢喜

“口吃那状元郎说话能说全么”

“还好,只是有些口吃,不影响交流。”

“那应该不会有不好的流言吧”

“不会,正相反这可是皆大欢喜呀”

寝殿,结束酒宴归来的宇文温躺在榻上醒酒,皇后尉迟炽繁坐在一边为他擦脸,两人说起新科状元卢楚,宇文温很高兴。

他在御苑设宴,宴请新科进士,和状元卢楚又聊了一会,发现这位说话虽然口吃,但没到影响正常交谈的地步,那日在殿中口吃得厉害,主要是过于激动和紧张所致。

说着说着,宇文温握着尉迟炽繁的手,放在自己胸膛上,笑眯眯的说着:“状元郎虽然口吃,这样也好,好得很”

“那么好在哪里呢”尉迟炽繁很识相的问了这个问题。

宇文温顺势说下去:“呐,这好处,你听为夫一一道来”

卢楚的履历,宇文温已经看过,而这位状元郎的情况,他通过警察局,也调查得清清楚楚。

试问,第一次科举殿试,第一位状元居然是个口吃,消息传出去后,各方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那要看卢楚的多重身份而定。

身份之一,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直到唱名前不久,其名讳在试卷启封之后才为天子及文武百官所知。

身份之二,出身范阳卢氏,五姓七望之一的高门士族子弟。

身份之三,口吃的残疾轻度人。

身份之四,太祖左臂右膀之故范阳公卢辩的族孙,范阳卢氏入西魏之范阳卢氏一支。

身份之五,杨逆党羽、杀害故赵王宇文招之凶徒卢贲的族侄,这些年来一直未有任用。

状元卢楚,同时兼具五种身份,所以当他成了状元,就会引发不同人群的不同看法,这些看法汇总起来,无形之中给科举打了一个效果出众的广告。

尉迟炽繁做懵懂状,宇文温便为她继续分析下去。

身份之二,让那些反对科举,认为靠考试选拔人才无法考核“德行”的反对者无话可说,因为高门士族子弟成了状元,说明之前的反对意见纯属杞人忧天。

身份之二,会让高门士族子弟松口气,知道朝廷举办的科举,不会故意压制士族。

士族子弟参加科举考试,靠着真才实学中选、入仕当官,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面对质疑:怎么样服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