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72(1 / 2)

d些江湖朋友们纷纷干起正经买卖,在永济渠沿线奔波。

既然在永济渠沿岸地区奔波,就免不了经常在窦建德的客栈下榻,这些江湖朋友又不断向其生意伙伴推荐,让窦建德的客栈生意越做越红火。

生活富足的窦建德不敢“小富即安”,因为开客栈的门槛低,所以竞争很激烈,他觉得只靠客栈养家不稳妥,加上觉得即便是做买卖也应该有点追求,于是打算做实业。

他根据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和见识,发现了一个商机:随着蒸汽机械的普及,各行各业对于各类机械装置的维护需求大幅增加。

机械装置的维护,就包括零配件的更换。

无论是火轮船航运,还是各地的工场、作坊,大量机械的维护都需要备用的零配件进行更换,这就需要机械加工场提供大量便宜相对质量好的零配件。

各种机械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标准规格”,只要用精密车床按着标准图纸加工金属件,可以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

还有,有的工场会制作完整的一套机器,当做商品对外销售,这些工场为了节省成本,不想机器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必须自己生产,只要有加工场能够按要求给他们加工出合格的零部件,他们愿意花钱买。

这就是机械加工行业的利润所在,随着工场越来越多,机械加工行业确实越来越有前途。

但这样的加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既需要高精度的车床,还得有熟练的技工,并且获得相关行会的认可,所以门槛很高,不是那么容易入行的。

正是因为如此,机械加工业的竞争没有客栈那么大,又蕴含着巨大商机,窦建德经营客栈时,就常听人抱怨,说火轮船某某部件坏了,维修工缺替换的零件,所以耽误了行程。

窦建德根本就不懂机械加工技术,但他仔细研究之后,觉得机械加工确实有前途,因为将来一定是机器遍天下,只要他的工场具备加工合格零部件的能力,技术过硬,就不愁没有生意找上门。

他不怕困难,拿定主意后,向日兴昌柜坊借贷,并在其牵线搭桥下获得技术支持,购买了数台精密车床,以及作为动力的蒸汽机,招募人手在邺城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经历数年的风风雨雨,窦建德的机械加工场从小做起,渐渐把口碑做出来,打开局面,借着相州邺城工业大兴的春风,买卖做得红红火火。

邺城的工业发展迅速,所以带动了一批“下游工场”的发展,大工厂们吃肉,小工场们啃骨头、喝汤,大家都能从繁荣的工商业发展中获得好处,窦建德的工场也是其中之一。

这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为了以防万一,身为东主的窦建德向自己请来的技术人员学艺,经过多年磨炼,自己也掌握了机械加工的技术,成为业内有名的“行家”。

他和自己的机械加工场在业内的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天子驻跸邺城、巡视工业区时,窦建德也作为“著名工场主”之一,得到天子的召见。

还有幸得天子勉励几句,虽然只是区区几句场面话,但窦建德觉得自己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家业算是创下来了。

他有儿子,将来还会有很多儿子,所以,长子继承家业,其他儿子,若读得书,其他事都不用做,专心读书,备考科举,争取考得功名入仕。

读不得书但心思活络的儿子,就去学做买卖,或者到各大都会、商埠闯荡,争取闯出个名堂来,又是一个“东主”。

有勇力的就去从军,能不能马上取功名,那就看命。

窦建德是想通了:时代大变,要是观念转变不过来,适应不了,就只能变成老古董,被人遗忘在角落里,默默积灰。

他如是想,看着几位技术骨干,举杯示意:“来大家干了这一杯,俺们今日来个不醉不归”

第五百五十二章 冲突

傍晚,宵禁将临,业城内街道上行人渐渐稀少,许多人都往家里赶,虽然邺城的夜生活颇为丰富,但仅限于特定坊区内,坊外城区到了宵禁时间,闲杂人等要是出现在街上,很容易被警察“请”到警察局“喝茶”。

然而此时,宵禁尚未开始,就有人被警察“请”到城东警察分局里“喝茶”,原因是“扰乱治安”聚众斗殴。

邺城是个大都会,流动人口极多,工商业发达,连带着饮食业、风月场的生意十分兴隆,这些地方经常有人发酒疯导致打群架,亦或是两拨人因为一点小事开打,所以警察局的警察们对各类治安事件都见怪不怪。

现在,被拘留的两拨人,同样是年轻气盛,同样是酒后斗殴,把一家酒肆砸得稀巴烂不说,还惊扰了许多客人,动静不小。

所以,那家酒肆的掌柜,此刻作为苦主也在警察局里“录口供”,并且强烈要求官府为他做主,追索赔偿。

然而这种破事基本上每隔几天都会发生,所以亲自接待苦主的警察分局长来整,好言宽慰对方:“老李,警察局办事你放心,这帮兔崽子一个都跑不掉,总不会让你的店白白被人砸了。”

掌柜姓李,和警察局上上下下都很熟,虽然店被砸了,倒也不会太过慌张,因为按照以往表现,警察局必然会给苦主一个公道,但此刻却有些不安:

“来局长,我听口音,其中一拨人仿佛来自黄州啊。”

自幼在黄州长大的来整闻言一瞪眼:“黄州黄州怎么了黄州人犯了王法,不用官府管,他老子都会管”

“是是是,局长说的是”

来整见对方唯唯诺诺,又问:“不,老李,你怎么就认定人家是黄州来的”

“这口音很像啊”

“像可不好这么说,你等着,等把事情问清楚了,本官自会给你个公道。”

李掌柜知道来整和黄州渊源不浅,生怕对方偏心,如今见这位定了调,心中稍定,又问:“那小人先回去等消息”

“不急,一会就该有结果了。”

来整说完,起身拍拍李掌柜的肩膀,走出接待室,转到隔壁。

他没有进隔壁的问询室,只是透过窗户看里面的动静,当事一方他认得,相比其亲友快赶到了,所以,事情应该很快能够解决。

问询室分数间,被拘留的两拨人被分别羁押在不同的房间,此刻,当事一方、鼻青脸肿的熊宇,漠然的盯着记口供的年轻警察。

他知道分寸,所以不想在警察局闹事,因为这没好处,但是被人当众羞辱、揍得鼻青脸肿,他咽不下这口气。

那年轻警察一边记录一边问:“我再确认一遍,到底是谁先动的手”

熊宇没好气的答道:“我”

“原因”

“他骂我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