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没有分到糖果的孩子的后脑勺,将他们驱散,带着曹吾他们进了医院。
走廊和地上坐满了人,很多打吊针的人只能一手举着吊瓶,靠墙站着。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在其间穿梭忙碌着,其中有一个亚洲小伙子。
“他叫杨,是你们华国人。”拉图姆介绍说道:“这里的人都很尊敬他。”
他们一行人的进入让本就拥挤的医院更加拥挤了,曹吾等人商量了下,便只留了他和家驹两人,其他的人都暂时先去了外面。
大家都注意到了他们,医生和护工都在忙碌,并没有人接待他们。
曹吾打量着环境,和外面的人不同,这里的人大多都面无表情或面带愁容,没有多少人说话,就连头顶飞舞盘旋的苍蝇都懒得驱赶。
走廊尽头的门直通病房,说是病房,其实就是一个空房间,连床都只有两张,更多的是木板架的地铺。
设备更是一台都没有,病房里唯一用电的就是头顶的电灯。
“你是曹吾。”
曹吾回过身来,背后是那个杨,他正笑呵呵的看着曹吾。
“你好。”曹吾想握手,但看到杨手中的温度计,就没有伸手。
杨点了点头,笑道:“我叫杨晓,我很喜欢听你们的歌。”
“谢谢。”曹吾有些受宠若惊:“你是什么时候来这里的”
“三年前吧”杨晓迈步邀请:“我们去外面聊吧”
来到外面,杨晓一边走着一边和村民们打着招呼。
“我听说演唱会的事儿了,你们真的很厉害。”他叹道:“希望这次能多募捐到一些善款。”
曹吾问:“我在来之前,对这边的消息只是从新闻上了解过,但过来一看,情况好像并不乐观啊”
“是啊”杨晓边走边道:“东非这边的旱灾基本上是常态,91年,00年,11年的时候都发生过特别严重的旱灾,这次也一样。”
“肯尼亚这边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因为干旱,今年的玉米产量减产了四分之一。”
杨晓拍了拍扑进他怀里的孩子的后脑勺,叹道:“这边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生存问题,缺食物,缺水,就这两样。”
“可那不就是湖吗”曹吾不解,指着远处的图尔卡纳湖问道。
“那是咸水湖。”杨晓解释道:“这个湖的湖水中主要成分是纯碱,碱性很大,用手摸都会感觉滑腻,不能直接喝。”
他指了指湖面上正在捕鱼的渔船:“在九几年以前,这边的人是不吃鱼的,因为文化的缘故,后来这些年才开始慢慢吃起了鱼。”
“图尔卡纳郡的受灾情况还不算严重,坎巴地区是最严重的,那里的农作物全毁了,只能靠政府每个月发派的玉米、大米和一点点食用油生活。而且那边极度缺水,往下挖一米多就会遇到岩层,可那里的人又买不起炸药和工具”
曹吾默默的听着,脑子勾勒着杨晓描述的场景,却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地狱。
天灾之下,人间也有炼狱啊
杨晓在学校旁的铁皮棚子前停下了脚步,说道:“学校已经停了有三个月了,我们在办学的时候,会给孩子们管一顿饭,但今年实在是缺粮,管不了了,也没时间管,就只能停了。”
曹吾看到,虽然已经停学,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会在这个棚子下玩耍,黑板上有歪歪扭扭的英文,中文和法文,还有几个笔触简单,却又充满童趣的画。
“杨”
“杨”
孩子们见到杨晓,便欢呼着跑了过来,将他围拢在中间。
拍了拍他们的脑袋,杨晓笑着呵斥了两句,他们才笑嘻嘻的跑开。
“国际上许多慈善组织都在向这边捐助钱、粮,但是数量也有限,我们只能优先供给儿童和工作的人,毕竟,还有很多地方比我们这里更困难。”
杨晓又迈开脚步,两人一路来到湖边,踏在龟裂的地皮上,他说道:“这里原本是湖边,但今年的图尔卡纳湖面积缩减了百分之十以上,湖边的湖底部分也就露出来了。”
湖面上,斑驳的木船上,渔夫在撒网捕鱼,夕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蒸腾起的水汽让湖心的渔船晃动不已,让人心生担忧。
第四百零五章 杨晓
“这里的10到12月份是传统的雨季,但今年的降雨量却少得可怜。”杨晓踢了下脚边的矿泉水瓶,应该是之前扔进湖里的,里面灌满了泥沙,嵌在干土里。
“以前这里的人依靠放牧牛羊、骆驼、驴子为生,前几年风调雨顺的时候,这里的羊群可以汇聚成大羊群,十几个人一起赶出去放牧半天就足够了。但现在必须分成十几个小羊群,分几个方向赶出去,放一整天,都不一定能喂饱。”
“即便这样,也有很多牲畜饿死渴死,更北方的几个牧民部落上个月也迁徙到我们这边了,他们的牲畜已经死光了,只能依靠救助站救助。这些年来,国际援助组织在持续的向这边进行粮食援助,但是因为贪腐的问题,援助也在逐年减少。”
杨晓神色有些黯淡,他看向曹吾,认真说道:“真的很感谢你们,能够组织这样一次活动,这里的人真的很需要帮助。”
肯尼亚的贪腐的确严重,这也是贫穷落后国家的通病,不过他们对贪腐问题的打击力度也是不小的,去年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才向议会递交了一份一百多人的涉腐人员名单,直接撸掉了五位部门长级官员,贪腐情况已经改善许多了。
曹吾摇摇头:“别这么说,我们和你没法比,你这是在奉献自己的青春。”
杨晓摇头笑了笑,笑容有些复杂。
曹吾看着他,好奇询问:“你家是哪里的”
“宁夏,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省份。”杨晓开玩笑说道。
曹吾笑道:“我去银川开了演唱会。”
“什么时候”杨晓惊讶问道。
“就七月初的时候,我们今年开了巡回演唱会。”
“哦。”杨晓点点头:“我这两年都没回去。”
“你是为什么来到这边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去了法国当交换生,假期的时候,和学校志愿者协会来过一次,不过那次是去了埃塞俄比亚。”杨晓想了想,有些怀念的说道:“那是八年前了。”
“那挺好的啊”曹吾好奇问道:“那你家庭条件应该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