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蜀山剑宗系统 分节阅读 127(1 / 2)

d筑基修士们也被白胡老者一同带进了流波山内。

随后体积庞大的周天神器流波山微微一震,倏然撞破虚空飞走。

见阴土一方退走,人族众金丹大能具是面露笑容,这一次阴土界损失惨重,对于地央界来说就是个天大的好事。

何况这一次还有白眉这个旷世剑修横空出世,成就金丹,让人族再添一份强大的力量。

“白道友恭喜啊。”带着一种金丹大能来到白眉的面前,宇文先天拱手笑道。

“宇文先生客气了,如不是诸位的护持,小子早就被阴土贼孽杀了。”谦虚的拱手还礼,白眉又向着宇文先天身后的一众金丹大能道谢。

白眉谦逊的态度,让一众金丹大能都暗自点头,突破境界成就金丹,无论什么人此刻都是一生中最辉煌,最骄傲的时候。

而这个时候还能秉持着道心的人,日后的前途同样也是不可限量。

就在白眉与一众大能寒暄之时,脑中的提示音响起了。

任务完成

奖励一:

第两百三十章:南疆王

任务完成

奖励一:青莲造化至上真一宝典上卷

奖励二:静修卡两百年

奖励三:

奖励四:

白胡老者带着一众阴土筑基圆满修士败走,白眉的主线任务也随之完成。

奖励的头一项,青莲造化至上真一宝典乃是白眉金丹期的主修功法,也就是青莲圣台宝卷的更高一层。不过却只有上卷,白眉简单扫了一眼,似乎只有金丹期的功法修炼部分,缺少的应该是其中具体的神通技法修炼方法。

第二项奖励静修卡,白眉之前也得到过,不过那张静修卡比较低级,只是十年的时间。而这一次的直接就是两百年。

这项奖励相较于其他的奖励看起来略显普通,但是对于白眉的帮助却可能是最大的。

白眉如今已是金丹期的大能,虽然不过是刚刚晋升,但是已经拥有了灭杀老牌金丹的实力。

自修道以来,白眉一路凯歌至今,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旁人数百年都无法达到了的成就。这其中白眉的努力不可忽视,但是天赋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此刻白眉晋升金丹,眼下最关键的事,并不是继续金丹期的修炼,而是沉下心来总结自身。

筑基与金丹,看似两个境界。实则却是仙凡两别。

筑基期看似犀利非常的手段,在金丹的眼里却如孩童玩闹般幼稚。

白眉此刻虽身负御剑术与五行剑典两部金丹级别的剑典,但是其余方面的手段还需要时间总结,让自身全身心的进入到金丹期的水平。

从刚刚得到的青莲造化至上真一宝典中白眉大概知晓,金丹期与筑基期相同,其中都细分为三个境界。

像是白眉这样刚刚晋升的金丹,都唤做虚丹境。因为刚刚晋升金丹期的修士,体内的神魂与道台融合尚浅,虽以结成金丹,但并不是凝实具现,而是潜虚朦胧透着幻妙,所以被称为虚丹境。

待到金丹凝实之后,金丹修士便会开始在金丹之上铭刻自身所修之大道,届时修士以天地精元凝成,性命合一所化的金丹便会勾动天地大道的回应,形成大道异象显化。

成功勾动大道异象显化后,金丹修士便会逐步加强对大道异象的控制,直至形成金丹修为最为标志的能力天地法相

所以能够凝练出天地法相的金丹修士,就被称为:法相境

法相境之后,金丹修士由宏入微,开始细致剖析自身大道的核心精妙,此时的金丹修士不再痴迷于对天地灵力的操纵把控,转而进军更深层次的运用。

在对大道的深刻研究下,金丹修士明悟大道慧果,便会修成远强于术法秘力的神通之力

所谓神通广大,说的便是这一层神通境的修士

金丹三重境界:虚丹、法相、神通

白眉因为自身修为特殊,练气期时便修成了传说中的大圆满之境,练气十层

筑基后,征战十年,苦读无数经典,凭借剑宗之主的霸道天赋,以筑基之身,修习金丹剑典。突破之际更是酣战十位筑基圆满修士,积累之夯实深厚,骇人听闻

在突破金丹时,白眉又因为本身气运遭天地妒恨化为一空,甚至是负数。从而导致风火大劫齐至,之后又遭遇心魔大劫侵袭受到的磨砺几乎是寻常修士的千百倍。

再加上之后那长得与白眉无二的神秘人,赠与白眉的古字太使得白眉凝聚的金丹成为了史无前例的太上紫极金丹

所以白眉一修成金丹便直接跨过了虚丹的疲软,金丹凝结,圆满无漏。直接踩在了虚丹境与法相境的分界线上。

突破了金丹境,且因为这次赌斗的关系,白眉可以说居功至伟,不仅促使阴土一方着急撕破脸皮,得罪龙族,而且还灭杀了阴土一位金丹大能的肉身。

此等大功在身,白眉待这次返回地央界,心中筹谋已久的那件事,也该开始启动了

两界赌斗结束,以地央界人族大胜告终。

白眉作为先一步九州大会的魁首,以及之后赌斗的功臣,离开那片被临时开辟的虚空后,便随着宇文先天等人一起,一道返回了中州。

因为居功至伟,白眉这一次得到的奖励几乎多的可怕

首先是九州大会的封赏:

原本九州大会魁首会被敕封为九州新人王,为大魏朝的异姓王但是鉴于白眉已是金丹大能,新人王这名号便有些不合适了,且原先定好的新人王封地也显得有些小气。

文武百官商议数日也没有的得出结论,最后还是由三公中的太傅太保联名提议,易子学宫掌学宇文先天附议。

将南陲之地作为白眉的封地,此议被提出,文武百官也是众说纷纭,但在宇文先天以及两位三公的坚持下,此事最终还是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