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家前辈制定的大秦律法改了个遍,而在这个过程中,清河侯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势力也越来越强大,如今的朝堂,几乎没有任何人敢和他掰腕子。
李由不知所措,在三川郡不敢动身,安排家臣家仆到咸阳先与一些家族势力暗中打听情形,最后确认陈旭没打算害他的意思,而且在吏部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催促之下,只能一脸懵逼的来咸阳。
然后咸阳的办公环境和方式与洛阳完全不一样,这里办公效率奇高无比,一份奏书在三省六部各署衙挤压停留审批的时间都限制的很死,不能拖延也不能无故推脱,他执掌的海关署是新部门,刚来吏部报道的第一天,中书省就下发清河侯亲自签发的命令,要求在半个月内将海关署所有办公场所、规章制度、官员文吏、下属衙门以及印信官秩等全部要筹划完备,于是中书省和内史府的一群大小官员就如同赶鸭子一般忙碌而来又忙碌而去,李由也只能焦头烂额的跟在这些官员屁股后头忙碌,甚至大部分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只能听从一些办事官员的安排,许多事弄完了还都是满头雾水。
就这样稀里糊涂忙碌了半个月之后,海关署终于筹备完成挂牌仪式,就在李由松了一口气以为可以安安静静每天上差下差办完公事,然后如同在洛阳一般隔三差五的邀请一大群名士大贤聚在府中喝茶饮宴听乐赏舞畅谈风月之时,他正式上朝的第一天,陈旭便上奏正式开始执行坦途计划。
这个规模浩大的计划对于李由来说并不算陌生,因为他接到谕令调任海关署丞的当天,他便已经通过通传谕令的官员之口得知了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计划,而且使臣还告诉他,海关署就是因为这个计划诞生的,他也是清河侯亲口提名陛下认同的。
而在这四十亿规模的投资计划当中,海关署衙的作用却堪称核心所在,因此陈旭非常重视,在忙碌之中也曾经接见过李由两次,但都没有过多去细谈,只是命令要求李由派遣海关署官员先去琅琊筹备第一座衙门,准备对来往于朝鲜和瀛洲间的商船进行归属管理,算是为将来大规模的海外扩张积累经验,李由也只能快速照办。
坦途计划在皇帝的支持下很快开始执行。
三省六部也连续几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统一和协调,每次会议李由都作为重要部门主官参加,但基本上都是听,对于这种联合办公吵吵嚷嚷各抒己见的办公方式非常的陌生,反正几次吵完之后,所有的工作都会很快安排下去,整个咸阳各部门无分大小,官员无分高低,全都在为这个巨大的工程忙碌,直到前两天,咸阳才开始慢慢消停下来,而同时一个消息从皇宫传出来,左相陈旭准备告假回乡探亲,因为他妹妹要出嫁,而这一去少说也要两三个月。
于是李由坐不住了,他觉得必须在陈旭离京之前前来拜访一下,好好和清河侯聊一下未来海关署和各地衙门的具体任务和安排。
第1263章 回乡修
“李署丞无需多虑,本侯与李相当年同殿为臣,虽然有过数次争吵,但也都是为朝廷和陛下,无关个人恩怨,李相病故,本侯也非常痛心,如今本侯推荐你调任海关署丞,是因为本侯敬重李相的为人和风骨,也是陛下对你李氏的信任,因此还请你勿要多去揣摩其中的用意,以后好好执掌海关署,为大秦和陛下守护好万里海疆的通商往来就好”
陈旭笑着示意李由喝茶,免得李由乱七八糟的去多想。
“多谢左相提醒,由一定兢兢业业管好海关署,不让左相和陛下失望”李由赶紧放下茶杯拱手。
“那便好,海关署在未来至关重要,但眼下刚刚开始,只需要按照我先前的计划按部就班去安排便好,琅琊如今往来朝鲜和瀛洲的海船有十余艘,虽然不多但带回来的金银财货也不是小数目,你切记安排官员仔细管理这些来往的船舶,一是不能让其逃脱税款,二是要谨慎对待许可证的拍卖和发放,如若遇到有无证开发或者有证者投诉被人抢夺资源之事,必须尽快安排处置勿要拖延,免得酿成后患”
“我已经向陛下推荐由曹参担任琅琊海事学院的首任院长,他熟悉东海许多事务,而且还和所有来往朝鲜和瀛洲的商船船主都很熟,你若不懂可以前去询问于他,而朝鲜和瀛洲首任总督我已经推荐萧何,他曾经数次来往于瀛洲和中原之间,对于朝鲜瀛洲的情形和物产也比较熟悉,关于许可证的发放你可以多多咨询他的建议”
“李相当年提请陛下废分封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才使得我大秦才有今日大一统的局面,这种局面来之不易,我相信你也不愿意看见李相当年一番辛苦将来白费,而我也完全认同李相的政策,因此根本就没有做太多的改动,如今虽然恢复分封,但你也应该清楚这个分封和以前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华夏一统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这股潮流,因此我希望李署丞能够继承李相之遗志,为大秦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将来也必然和李相一般青史留名,方不负陛下这一番恩隆和器重”
今日有了闲暇,而且也马上就要离开咸阳,这些话说出来既是对李由的叮嘱,其实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
历史上的李由为大秦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所有的官二代当中,绝对是最为可歌可泣的一个人物。
虽然陈旭与李由不熟,但是对李斯还算比较了解,李斯虽然人格上有瑕疵,当初毒死过自己的师兄韩非,但在和陈旭的争斗中从未使用过下三滥的手段,反倒是陈旭用五毒舒魂水害了他一次,而李斯却也并没有将此事抖出来,至于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忌惮陈旭的仙家法术,但总体来说李斯还算是一各光明磊落之人,听闻在家对子女的教育也相当严格,李由的为人也能看出李斯的教育算是非常成功。
至于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矫诏推举胡亥上台这件事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陈旭这么多年的朝堂混下来,他如果是李斯,估计也不会支持扶苏登基,因为扶苏太过信奉儒学,对法术治国从根本上是排斥的,而且一旦扶苏上台,必然会恢复分封制度和废弃法术治国的基本政策,这让几乎一辈子心血都耗费在大秦的李斯完全无法接受。
如今李斯已亡,拉一把同样敬重法术的李由,对陈旭来说既是举手之劳,也算是对李斯的一种补偿,同时也是对李由在三川郡执政的认可。
李由来访的目的陈旭很清楚,因此他也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将自己对于这个庞大的坦途计划和将来海外拓展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好让这个将来会为大秦牧守万里海疆的大臣能够彻底弄清楚他的目的。
一番详谈持续近一个小时,直到水轻柔亲自来书房,告诉他所有行李车马都已备好可以出发,陈旭这才站起来端茶送客,安排管家亲自将李由送出清河别院之后就蹬车吩咐起行。
“夫君,还要不要等等虞大哥和夏姐姐”坐在宽敞明亮的太师专用马车上,看着侍卫家仆禁军等都上马护送着数十辆马车慢慢起行,嬴诗嫚张望着终南山的方向询问。
“不用,虞大哥和夏姑娘都是方外人士,此次夏姑娘回师门必然会逗留一些时日,何况他们跟着我们这样慢慢腾腾的行走还不痛快,我已经与虞大哥说过了,他们回来若是我们已经离开,就自行去清河镇找我们,走吧,估计在渭河桥头还得耽误半个时辰”
陈旭拍拍车窗,早已准备好的马夫轻轻扬起马鞭,驾的一声马车便平稳的驶出清河别院,然后夹在一大群护卫和禁军当中往东南迤逦而去。
范采盈姐妹眼圈儿红红的和管家带着数百家仆一路相送,而沿途大路两边,都是得到消息前来相送的封地庄户和村民,车队过处都是行礼磕头恭送一路平安的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