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崛起1639 分节阅读 167(1 / 2)

d丧失了,而且蒙古骑兵不配枪,这是致命的弱点,荡寇军的霰弹集中向蒙古骑兵发射,因人员密度增加,伤亡也随之大增。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蒙古骑兵入阵,确实拖了八旗兵的后腿,大家拥挤在一起,各有顾忌,不敢向彼此开火,结果都是束手束脚,又互不统属,难以打出有效的配合,连带八旗兵的攻势也滞碍下来。

“他娘的,废物,废物”

阿济格见着这一幕,气的大骂,连续挥剑砍杀了好几个畏缩不前的士兵,却没法改变窘迫的局面。

“大哥,鳌拜危险了”

在阿济格和多铎的前方,是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鳌拜勇则勇矣,手底几乎无一合之敌,可惜个人武勇在规模数万的战役中,充其量只是一朵较大的浪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虽然鳌拜左砍右劈,浑身浴血,可是跟在他身后的士兵却越来越少。

“嘭”

不知从哪儿来的一发炮弹,打入鳌拜阵中,跳弹接连杀伤了数人之后,又砸中了鳌拜挥起的右手,顿时手腕折了,仅以一块皮肉连着。

鳌拜捧着手臂,在地上翻滚哀嚎,周围的士兵连忙把他拉了起来往回跑。

多铎痛心道:“大哥,这一战其实已经败了,我们都低估了荡寇军,再战下去,怕是将士们会撑不住,还是赶紧撤吧。”

清军以往同明军作战,只要冲入明军战线,明军铁定溃逃,可这套用在荡寇军身上不再灵光,木箱雷炸过以后,两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的交火点,本来清军上下都以为荡寇军会很快撑不住,荡寇军的军旗却始终在飘扬,荡寇军的士兵,也没有人后退。

阿济格与多铎曾组织过对军旗的冲锋,可惜被团团相护的作战单元拦截,无功而返。

阿济格与朝鲜、蒙古、大明都有过作战,胜果累累,但荡寇军的磨盘战法尚是首次得见,也极度不适应,他知道军心已倦,不宜再战,可是多尔衮的命运紧系在这一战当中啊。

退就相当于败,多尔衮该怎么办

正当他犹豫难决的时候,多铎突然惊呼道:“大哥,荡寇军骑兵动了”

阿济格连忙看去,位于荡寇军队尾的上万骑兵开始向远处兜起圈子,按他的经验,这是冲击之前的蓄力,没多久就会冲杀而来。

他清楚这支骑兵是心腹大患,而满洲骑兵与增援的蒙古骑兵都陷入了磨盘阵中,实在分不出更多的人手去拦载。

“速退,速退”

阿济格色变大呼,他再也顾不得多尔衮,满洲的精锐不能全毁在他的手上,能保留一点是一点。

“咣咣咣”

震天的铜锣炸响,全军潮水般后撤,位于外围的还好些,已经深入阵中的士兵哪有那么容易退出,人挤着人,马挤着马,一片混乱,又因放弃攻打,遭到了更加猛烈的还击。

看着乱象一波波的扩大,数不清的满洲健儿夺路而逃,多尔衮面色灰败,他的眼角余光,又瞥见豪格那表面上悲痛万分,实则暗藏欣喜的神情,不禁气急攻心,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摄政王爷,摄政王爷”

周围众人连忙扶住了多尔衮

“皇上,清军败啦”

李双喜赶来,向李自成汇报。

“怎么回事不是有蒙古骑兵增援么怎这么快就败了”

李自成满脸的不敢置信之色。

“禀皇上,蒙古骑兵入阵,不仅未能推动战局,反而与八旗兵互相阻碍,都发挥不出应有的实力,荡寇军又趁机发动骑兵冲击,清军溃散而逃“

李双喜把大致情形和盘托出,李自成的面色阴晴不定。

“咳咳”

牛金星与宋献策相视一眼,清咳两声,便跪下道:“皇上,此时不可犹豫,如若放任李信追击多尔衮,我大顺怕是今日就要亡在北京城下,请皇上速作定夺”

宋献策也跪伏在案前。

李自成不吭声,目光明灭不定。

“请皇上定夺”

众将纷纷跪在了李自成案前。

李自成依然不吭声。

“皇上”

众人再次急呼。

李自成这才勉强挥了挥手:“弟兄们跟朕创业不易,大顺朝的基业,不能毁在朕的手上,今日放满鞑一马,并非朕心甘情愿,实是形势逼人,日后朕统一了天下,必发兵关外,平灭东虏,今次也罢,若是满鞑退后,不必追击,立刻整备军马,攻打北京”

“哎”

高一功与李双喜均是暗暗叹了口气,俩人都清楚,李自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追击满军,但是他害怕兵败被清算,因此沉吟不语,非得手下的文武官员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表示这是集体意见,并非他一意孤行,为将来推卸责任做好准备。

再对照李自成与李信,两个人的差别太大了。

同时论起刻薄寡恩,李自成也不比崇祯好到哪儿去。

比如张鼐、慧梅,李信就敢大胆起用,甚至整个山东省都交给了张鼐主政,再反观自身,高一功因高桂英的缘故,被明显冷落,李双喜则因娶了慧剑为妻,李自成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皇上,围攻我们的清军撤退了”

这时,又有亲兵来报。

“好”

李自成大叫了声好:便道:”传令,集全军于阜成门,看那小子还敢不敢追”

“得令”

众将施礼退去。

不片刻,黄海找到李信,拱手道:“总司令,顺军正在整备兵马,似有攻打北京之意”

“闯逆安敢如此”

高名衡大怒

李仙风也怒道:“总司令好意发兵救他,他却不识好歹,不知大义,流贼到底是流贼,当诛”

第三一一章 格豪发难

李信已经有劝降李自成的打算了,给李自成封个公,过太平日子,但此人居然堂而皇之的掩护清军撤退,这是自绝于天下啊,同时,李自成的下限之低,也让他意外。

“总司令,我们”

众将纷纷看向了李信。

李信深吸了口气道:“李闯此人,为达目地不择手段,虽然我不怕他真来攻,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不识大体,我不能不识大体,罢了罢了,我军人数不多,今日又战了一整天,大伙儿都累了,就让他退罢,经此一役,满鞑也实力大损,怕是再也不能轻易入关了,日后总有收拾他的机会”

李仙风拱手道:“总司令言之有理,今次虽被李闯坏了事,但李闯大义已失,内部必有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