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幽幽大秦 分节阅读 104(1 / 2)

d这片大地之上的战火,难道就被你一句话归类到大秦的身上去了吗春秋战国六百年,蔓延至现如今的七国并称的时代,带来的战火还少吗太子殿下口口声声所言的暴秦,但燕国境内又有如何良民安在,权贵谦宜吗还是说百里之地,方为良田,千里之土,尽是肥沃”

易经冷笑一声,将石桌上的茶杯拿起来,放在了石桌的最中心位置说道:“医者救人,凭的是自己的心,他想要救谁就去就谁,太子殿下一句反抗暴秦之义士,反抗暴秦的人就能够称之为义士了”

“哈哈哈,大秦不过是一个国家,又与关中六国有何不同,六国子弟是人命,大秦子弟便不是人民了吗反抗暴秦之义士受创严重,但你可曾想过,武功高强的游侠们,与秦国士兵战斗,秦国士兵需要付出多少倍的代价,才能够成功的伤害你口中所言的义士”

“嬴政野心昭昭,天下谁人不知,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他却想要重启战火,置六国百姓于何地置天下苍生于何地”

“哦春秋战国六百年,似乎战火纷扰的时候永远要比和平的时候来得少,而且七国以治,七国并存,只会给这片天下代表难以言喻的创伤,别忘了,所谓春秋战国,不过是周天子治下的诸侯,只不过帝权旁落,被五伯窃取,从而开启春秋之霸,延此七国之存。”

“太子殿下所言的和平,是在六国相互之间的剥削与乱战中,还是在大秦的铁骑之下呢”

“六国虽有摩擦,但大多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只消没有大战,天下休养生息岂非妙哉但嬴政”燕丹话还没说完,就被易经所打断。

“七国而存,你想要七国继续存在多久下去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道,太子殿下是实在的明白人,应该知道这一点。”

“六国的摩擦,在太子殿下口中就成了小打小闹,那么这等小打小闹要维持在一个什么度,才能不会变成大战呢”说着,易经将茶杯推送给了燕丹,继而说道。

“那当然是,大秦永远保持着这样的强盛,关中六国有一个共同的大敌之下,所谓的的小打小闹,才不会演变成大战,我说的对不对燕丹殿下。”

“将这种和平指望在敌对国家的兵力强盛之下,被压迫而来的虚假和平,太子殿下的见识可真算得上是高见。”

眼眸里露出嘲弄的神色,易经继续说道:“春秋战国,已经用了六百年的时间来告诉我们,分裂之下诸侯国并存带来的影响和后果,眼下所见的一切,不就是这种局势带来的吗太子殿下自水路而来,但我想燕国境内,应该也不缺少焦土之地吧。还是说太子殿下就此无视了”

“嬴政有那个心,有个想法,更重要的是他有那个实力,大秦奋六世之余烈,他能够一统天下,便是这等努力下带来的必然,反之,若是关中六国有此之势,亦也可高举大旗。”

“秦国的强大你们恐惧,但换了是韩国,齐国或者是楚国赵国,这其中任何一个若是也变得如同大秦这般强大,你们是不是也会为此肝胆俱裂”

“太子殿下难道不觉得,这有点可悲吗”

“保家卫国,何来可悲之感”

“啊说好听点叫做保家卫国,说难听一点,就是在成为天下一统的绊脚石,阻挡在真正和平之前的螳螂,家国天下,六国之情,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门想法,毕竟这样的局势已经维持了六百年。”

“但,在六百年之前,这片天下,是属于大周的,是属于一个一统之下的时代,现如今的七国分立,各自民众文化,用了六百年的时间才将大周一统天下的统一感分化成了现在的七国归属感。”

“所以,这种家国情,不觉得可笑吗夏商周的百姓们,不也都习惯了这样,而春秋战国,却用了六百年的时间分出了七个国家,然后用了六百年的时间,让百姓分成了七国,让百姓觉得,这个天下应该存在七国。”

“太子殿下觉得,在下的愚见如何”

第199章198章:言退太子,劝止惜行

“但天下大势已成,又岂是能够任由他人更改的,七国并存的时代如此长久,在天下人都习惯了的现在,嬴政所做的一切,无异于天地之间最为大逆不道的事情。”

“当年大周共主,天下八百年,是否也如同现如今七国之势一般七国并存的危险我想太子殿下应该看不到才对,不,或者说,太子殿下只是单纯的忽视了,亦或者说”

说着,易经将双拐拿起来,放在了自己的腋下:“你对于大秦有所偏见,因为大秦很强,强到随时都会将你们六国覆灭,所以哪怕秦国的人在那里什么都不做,你也依然会将其视为对手。”

“比如说我是秦国人,你甚至会责问前辈,为什么会救我,因为似我这样的人,这样的秦国人,是你们六国的刽子手,是会屠戮天下,掀起战祸刀兵的,秦国人。”撑住双拐站起来,易经艰难的转过身朝着茅屋所在的地方走去。

“医庄清淡,医者自该清净,江湖恩怨在这镜湖掀起波澜未免也太过好笑,太子殿下乃是燕国忙人,又是墨家巨子,医庄,就不留你了。”

“先生想来对于六国的成见有些大了,暴秦之危害天下皆知,六国饱受其苦矣,诸子百家莫不以抗秦为己任,先生高才,六国之门,永远为先生而开。”

“倘若大秦真的又如你说的那般不堪,试问这20年来,为何天下之才,尽归大秦”幽幽的语气响起,易经甫一出口,就是必定的绝杀,也是最诛心的话语。

天下之才半数入去秦,让秦国越来越强大,这只能显示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些六国出生的高才们,在六国之内郁郁不得志,甚至是遭受到迫害。

这样的大才既然都能够在六国之内被这样对待,有如何怪得他们西入大秦

连自家本国的人才都留不住,关中六国却兀自畏秦如虎,试问眼下这日渐强大的秦国,是被谁养出来的

除了醉生梦死的关中六国,还能有谁

易经这句话说完,燕丹的脸色顿时变成了猪肝色,他想要反驳,但是却又不知道从何反驳而起,因为易经从头到尾说的全都是真话。

秦国的日渐强大,天下之才尽入西秦,那些高才,比如商鞅,张仪,蒙武,李斯,这些人大多都是六国的子民,但他们的入秦,都是在各自所属的国家得不到发挥,甚至还为人所迫害,由此在不得不西进入秦。

最可笑的是,这些被六国逼出去的人,却是为了大秦的兴盛发挥了犹如鼎足般的作用,让日渐强盛的秦国,成为了六国的恐惧之源。

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养出来一个强大的秦国,然后到头来,还为此觉得惊恐,这些苦果,难道不是自己做出来的

燕丹找不到反驳的话,也只能阴沉着脸色拱手告退,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打消了想要请人出山的念头,但是起码眼下的退去是代表了他退让的举动。

易经悄然转过身,看着那在镜湖水面上泛起涟漪的小船渐渐远去的样子,嘴角扯出一个嘲讽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