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0章(1 / 2)

人多力量大,高强度的劳动又是最能锻炼人的,忙完秋收大头,新来的三百多生力军也差不多适应了紧张刺激的新生活,视工作期间的初步表现,刚把收割好的作物归仓入库,萧云便麻溜地安排好了各人的去处:

首先,是将部分大型猫族也扫进劳动强度最大的工程队,让这些爪爪灵活的猫咪们去当泥瓦工,为部落秋季基建行动发光发热。

两只工作队的规模要扩大,砖厂和水泥厂的生产进度跟不上工程队消耗,也需要加人进去;兔狲们要赶紧腾出仓库装粮食,小型的猫族紧急培训一下便赶去上岗;阿月带的战士队伍人手匮乏到没办法去把森林里的橡子从啮齿类动物嘴下强运回来,赶紧添补给他们点生力军

老带新的模式远比从头培养一只合格的劳动力队伍快速便捷,新人们便被各个部门瓜分干净、丁点不剩草根族长算是比较受萧云偏爱,都只分到了五个新来的雪狼人;大河也想把厨子队伍扩充下,结果萧云盘算了下已经被分到各个盘子里的菜,勉为其难地抽了几个二级劳动力队伍里的幼崽把她给对付过去。

当然了,骤然间扩大的劳动队伍难免有体态臃肿、行动不便的坏处,蓝果带的工程队在红叶、阿山、阿月被调走后只剩十七人,一下子给他增加了四十多名雪狼人、三十多名大型猫族虽然让他很高兴,可老人少新人多,要一下全转化为合格工兵不大实际;面对这样的情况,蓝果琢磨了一晚便拿出了解决办法:先暂停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盖房工作,雪狼人全带着去挖土方地基、开拓河道水渠,猫族全去学着铺扩大的广场面积、抹石灰腻子,用这种简单的工作让新人先适应习惯工程队的劳动强度、培养出一定的集体性和服从性,再上马建设。

萧云一看蓝果处理得挺好,便没插嘴,转头把工作重心放给砖厂和水泥厂阿山和火炎带的这俩项目各加了十个人,奈何阿山还没开窍,原本辅助火炎的木木又调去给羽帮忙了,他要不盯着点指定要出事。

大水和青草带的工作队就没这种幸福的烦恼,农活嘛,肯吃苦就容易上手

秋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一下多出来的五十多名小型猫族不到十天便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虽然外形萌系,但人家确实是个可靠的男子汉来着。

原本就是人口大户的二级劳动力队伍也没有操心的必要,花豹鱼骨本身就比跳脱的雪豹迷迭香靠谱,他们负责的工作里面照顾牛羊是大头,而分给他们的猫族原本就擅长这活儿。

前后不过短短大半个月的功夫,新增的三百多名劳动力便给消化得一干二净,丁点儿水花没冒萧云很遗憾地望向东南、东北两个方向,咋就不来人了呢?红叶和羽的口才是没练到家还是咋回事?

也不知是不是萧云强烈的心声感动了谁,又过了半拉月,两只草原物流队伍先后回来时,各来回来一支雪狼族部落,等于是六个打工的部族,四家打工到全族都送上门来了打工战士的薪水直接省掉,牛羊规模一下突破两万头,还又多出了嗷嗷待哺等着培训上岗的百余名雪狼人,萧云那个愉悦,憋说了,一个字美!

名儿都登记上,重名的改一改,把犹豫着没投奔来的俩部落九名打工战士的薪水结算结算,回过头来,萧云立马摩拳擦掌给后来的109名雪狼人开短期培训课:拉到收割后的小麦大豆地里提前翻耕土地、把虫卵翻出来冻死,跟着工作队收割水稻,清理挖得四通八达的水渠里散养的淡水鱼等等,新人们适应了部落里的工作节奏,再给着实人手不够的工作队分一分,齐活!

一个秋天的功夫,百六十口子人的部落暴涨到小六百,要换成别的部落早就各种摩擦各种屁事出一堆了,丢萧云这却硬是没折腾出啥风浪别管多龙精虎猛一天的工作干下来都要变成咸鱼,想闹事?有吵架的力气咱都得给你比个大拇指~

作为又说又做教的信徒,萧云完全不掩饰部落因人口增加太多粮食会比较紧张的问题(毕竟要养到明年的夏收季节),让新人们知道地主家也没余粮,再驱使他们为着每天都能吃饱的目的干活儿,比啥优美动人的动员词汇都有效。

至于说人多了活儿不够做?不存在的,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在那儿呢,虽然冬天不能种植,但提前把土地翻耕出来、让冬季的大雪把泥土里的虫卵草籽冻死总是要做的,吃饭的嘴多了这么多,咱们不多开荒个一倍,不,两、三倍,四、五倍的田地怎么能行!

要沿着河流两侧开荒田地,要加盖越冬的房屋大棚,要修整出把牛羊隔开来分栏饲养的牛羊圈、免得牛羊过度集中出现疫病问题,要组织战士们狩猎秋季肥美的猎物储备肉类,要扩大堆肥规模萧云随便扳着手指头算一下就能数出大堆等着人去干的活儿,什么劳动力多了就可以清闲点,不存在的!

巴尔克为了放电电解消毒水,头都快熬秃了,谁认为自己有资格叉腰指挥别人干活,站粗来,阿云给你上堂课~

与会人员扩大了三倍的工作会议上,萧云滔滔不绝下雪前的工作安排,新人们瞠目结舌目瞪口呆,老人们一脸淡定习惯就好,真的。

第93章 教育升级

萧云来到异世界的第四个冬天,与去年冬天最大的区别是, 红薯土豆可以敞开来消耗了。

去年开始尝试种植的土豆红薯长势都不错, 做好田间排涝、肥料喂足,长出来的茎块虽然没有地球上动辄上万的产量, 亩产也能保持在3000斤左右;但因为要选种和扩大耕种面积的关系, 萧云把这俩作物都装地窖里了, 隔个十天半拉月的才给大伙儿换换口味, 没给敞开来供应。

今年耕种的土豆红薯, 就比去年大胆了一些萧云分别种了两轮。

第一轮和苜蓿同期下种,第三茬苜蓿收割前收获, 这轮春土豆和春红薯的产量还都不错,平均亩产3000斤~3500斤;第二轮嘛, 就是和大豆一块收的秋土豆和秋红薯了,因生长周期较短、这轮的产量较低,平均亩产只有2000斤左右。

亩产不高但咱地多, 大好的平整土地用来种土豆红薯,还一年种两轮, 这综合下来年产量自然是相当惊人之前一直忙着没功夫捣腾这块, 入了冬, 工作密度没那么高了, 仓库地窖里塞满的土豆红薯自然也就到了展现魅力的时候。

今冬的第一场雪比前几年都大, 一夜睡起来,挡门的木板下半截都给雪堵住了,鹅毛大雪还在不断地飘;这样的天气萧云再狠心也没法把人赶出去工作, 自然是放大雪假,好容易能休息一天的族人们发出欢呼,往自个儿身上裹了棉布衣毛衣毛裤再来层兽皮便冲出去扫雪玩儿;萧云摇摇头,转身便召了食堂厨师队和大水的工作队过来,开始加工红薯粉。

一般来说自制红薯粉最好是在秋天打霜前后制作,但那时候不是忙嘛下雪了再做也不耽搁:

首先,要磨碎红薯茎块,取现成的雪烧化了把红薯洗干净,随便切块,丢石磨里磨碎。

部落里小六百张嘴,做啥玩意儿都得走量,说是自己产出自己消化,一次性做红薯粉也得按万斤计算好在这玩意儿亩产喜人,就算只种了三百亩地年产量也有一百几十万斤,可以随便祸祸。

要磨碎这么多的红薯可不是轻省活,跑进跑出的硬是把大伙儿给折腾出一身的汗,天擦黑时才搞定。

接下来么,就是把磨碎的红薯中的淀粉过滤出来,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纱布兜着用水冲,滤剩下的红薯碎块当晚上就煮红薯大米小麦粥

淀粉水装入容器静置一夜,沉淀到底部,将表面的水倒掉、淀粉铲出来装筐或者簸箕放在各个房间的炕上烘干,干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做红薯粉了。

嗯这期间萧云截留了一部分烘干的红薯淀粉,放到一边留着做糖。

红薯淀粉加水和成面糊状,装入底部刺出圆形孔洞的瓢状容器内,拿着容器站在烧着开水的大灶旁,一手拿瓢,一手捶打,瓢中的淀粉面糊受力从孔洞中如线状滑下、落入滚水中烫熟,煮成深红色;再将煮熟的粉丝捞出,放入带冰块的雪水(清水也行)中冷却,挂起来晾干齐活。

当然,不能晾到室外去,雪还在下呢,也不能凉在烧炕的室内,那样的话粉丝会粘连在一起,变成粉团;思来想去,萧云索性把晾粉丝的架子先推到屋后避风处冻得根根分明,又移到没烧炕的屋子里,开了门吹风阴干偶有粘连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差不离就行。

第一场雪下了一周还没停,萧云也带着人消耗了十几万斤红薯,做出来两万多斤红薯粉粉丝还在晾大家暂时没吃到,红薯碎煮的粥倒是把大伙儿腻得够呛,又舍不得拿去喂猪,食堂不得不开发出裹面团油炸、压制成饼或烤或煎等方式来消耗

而在红薯粉晾干之前呢,萧云也麻溜地把红薯粉糖做了出来制作方式等同于麦芽糖,温室里发出的新鲜二叶麦芽切碎,红薯淀粉以1:1.5的比例用水调开,再按十比一的比例兑入切碎的新鲜麦芽,倒入四~五倍的水中彻底煮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