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咕咕作响了,当下也不再客气,接过一个蟠桃,便大口嚼吃起来。
“呵呵,别急,慢慢吃。”天心子抚须而笑,目中一片慈和。
吃了一个蟠桃,林君玄觉得肚中那种饥饿感好受些了,擦了擦嘴,开口道:“师叔祖,谢谢您的蟠桃,夜已深,我先回上山了,明天再来看望您。”
“等一等,”天心子微笑着将手中另一个蟠桃递了过去:“坎离子的辟谷丹我也知道,这种金石药物毕竟当不得真正的食物。过上一会儿,你还会觉得饿,就把这个蟠桃带回山上去吃吧。”
“多谢师叔祖。”林君玄听天心子说以后还会感到饥饿,便干脆的接了过去:“那师叔祖,我先走了。”
“嗯,回到山上之后,记得马上开始修练,到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天心子大有深意道。林君玄愣了一下,笑道:“我知道了。”
天空万星繁硕,林间一片清净,吃过一颗蟠桃后,林君玄只觉心中非常清爽,有种欢快、愉悦的情绪。林君玄沿着树林间的石阶小径往前走,走了二十多步,大约因为心中舒畅,林君玄突然回过头,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师叔祖,你知道一个叫吴承恩的人吗”
不远处,天心子怔怔的看着他,林君玄心中暗叫糟糕。他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吴承恩是不是到过方寸宗但他一直都没敢问,毕竟吴承恩是四百多年前的人物,自已一个小孩子如何知道一个四百多年前的人物这个问题一进盘桓在他心中,刚刚他也就是在心中转过这个念头,不知怎的居然鬼使神差的问了出来。
第五卷第三十五章 星君李龙图
天心子只是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便转移了视线:“吴承恩,我在宗中二百余年,当时我还是你这么大的时侯,曾听我师父说起过。大约是四百五十余年前,有一位身着儒服的方外之士登临我方寸山,他自已称乃是我们方寸宗创派祖师的方外掣友,当时,宗中接待他的,就有我的师祖。我听到这件事的时侯,已经是二百多年后了,这件事也没经历过,不过听我师父说的,应该是没错的。这人如果真是我方寸宗创派祖师的挚友,活了这么久,恐怕是超越天人期的境界了。也是位世外高人”
“那人来方寸山恭贺我们方寸宗掌门上任,待了一会儿便走子。他虽称自已是祖师挚友,不过当时宗中,包括掌门在内,没有一个人相信。毕竟,远古修道者的消失早已是公认的。不过,远来是客,他又是来宗中庆贺掌门上任的,虽然言语有些冒失,大家也没责难他。毕竟,不管怎么样,我们方寸宗毕竟是道门正宗,当以大方示人。当时掌门有令,那人离开后,谁也不得谈起此事,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而且这个人自那以后,便似人间蒸发,再无消失。都过了四百年,如果不是你问起,我都忘了。君玄,你师父为什么跟你提起这个人”天心子说罢,一脸疑惑的看着林君玄。
“听天心子的意思,这件事虽然在宗中是隐秘的,知道的人极少。但师父松隅却属于那应该知道的少数人。莫非,师父这一脉的师祖当年也在场不对也不对,天心子师叔祖自已都说差点忘了这事,师父有什么理由一定知道”林君玄心中思忖着,这件事就算问师父也不会和天心子口中的有多大差别,而且年纪太小却知道这么多事总会惹人生疑,这件事还是暂时放一放,以后再说。
“我也是偶尔有一次听师父无意中说起这个名字,心中好奇,我想师叔祖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就来问一问。”林君玄道。
“呵呵,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好了,早点回去休息吧。”天心子笑道。
“嗯。”林君玄点点头,一路踏着小径,向上山行去。
厢房中静悄悄的,林君玄推开房门,刚刚跨过门槛,便听到了师父的声音:“回了来。”
“嗤”一声火折的声音后,房中亮起了油灯。松隅的身体从火光中勾勒出来,他一脸淡漠,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熄灭了火折,松隅道:“你今天一天没回,膳房的弟子休息之前,我让他们给你留了一份,就放在桌上,你看凉了没有。”
林君玄在房间里扫了一眼,只见木桌上放着一个方形的托盘,上面的饭菜用瓷饭倒扣着,以防散了热量。林君玄走过去,用手摸了一下,上面扣着的瓷碗凉凉的。晚上天冷些,过了这么久,饭菜很容易凉的。
“师父,还有点热。”林君玄口中说道,饭菜虽然凉了,他心中却是热的。一顿饭菜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林君玄来说,这并不只是一顿饭菜而已,这其中还有师父的一份心意。
“嗯,快点吃了吧。”松隅淡淡道,黑暗中他的眼中掠过一丝异样的神色。
从桃烂山走到这里,又是半个多小时,辟谷丹、祛乏丹的效果都完全没了,林君玄感觉又累又饿,也不多言,拾起筷子便大口吃起来。两碗米,三碗菜被他狼吞虎咽,一会儿就吃光了。
将碗筷收拾好,林君玄看了一眼房间里的师父,松隅垂眉闭目,双手虚放在膝上,已经沉入修练之中。
“我也该修练了。”林君玄的眼睛早已可以黑暗中视物,熄了灯火,径直走到窗下盘膝坐下。星辰接气诀的事情解决,林君玄索性也懒得再布一叶阵。
“眼观鼻,鼻观心”林君玄闭上眼,脑中观想漫天星辰、星宿的样子,不一会儿便沉入了修练之中。
“篷”林君玄刚一沉入修练,四肢八骸所有的穴窍震动,从他的体内发出一股极大的力量,方寸宗灵台殿上空三十丈处,一条由无数星辰之力汇成巨大光柱轰鸣着倒射而下,如同瀑流一般没入林君玄所在的房间
如此大的动静引得方寸殿外修习的内宗弟子纷纷惊醒,一个个回头看着那半径达二、三丈粗的元气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