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毕后,泡了一碗杯面,突然想起昨天企鹅群讨论的事情,便下意识的点开企鹅号。
企鹅群里的留言飞速闪过,貌似比昨天还要火爆。
这到底是怎么了
闫峰下意识地点开企鹅群,大量的对话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都说了,苏老师和沈老师认识,今天发的微博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苏老师还推荐了dn,一般情况下,很难想象。按照常理来说,不应该是文人相轻吗”
“那说明苏老师也觉得这部漫画不错,再说,苏老师是小说家,沈老师是漫画家,怎么可能文人相轻,根本不是一个行业。两个人以后甚至有合作的机会,不可能相互敌视的。”
“这倒也是。”
“昨天不是有个人,要向苏老师打小报告吗怎么不去”
“搞不好,苏老师就是看过那人的小报告,才决定发这条微博的。”
“我上学的时候,就讨厌那样的人了,有点小心眼。”
“别提不开心的事情。我昨天还真的买了一本ic future,结果没看明白。好难懂啊。”
“为什么”
“note有很多设定啊,如果不明白这些设定,根本不知道note如何使用。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主角非要杀死那名国际刑警。”
“如果你看的是第7话,会感觉突兀也属于正常,不过,这不怪你,dn每一话的联系都很紧密,如果单纯拿出一话来,确实会感觉一头雾水。”
“那怎么办感觉设定什么的,挺有趣。”
“等单行本了。马上,单行本就要出来了。”
闫峰快速浏览着对话,直到看见“单行本快出来”,心头一动。
如果真像苏瀚说的那么好,买一本单行本,似乎也不是不行。
第704章 新书发售
dn单行本出版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推理爱好者、漫画爱好者等等,他们注意力都放在这部漫画上。
不过,dn只是在ic future上连载,除了杂志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看到dn的内容对了,还有d版。
d版是基于杂志的画面,而杂志无论印刷质量,还是使用的印刷纸,都无法和单行本相比,所以,扫描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但就算是这样,也已经让一部分想要尝鲜的人过了把瘾。
当然,如果想要看得更加舒心,那就需要购买单行本了。
与此同时,有些推理爱好者把note已经出现的规则,以及故事的梗概,整理出来,贴在了推理爱好者的论坛里。
一部分水友们根据整理出的帖子,重新规整了dn的剧情;另一部分水友,也将dn和罪罚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两部漫画除了金手指都是note外,其他根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甚至连note的纸张样式都不一样,更毋庸说其他方面了。
ic future见到网络上,dn热度上涨,连夜通知印刷厂,再加印20万册,使得dn的首版一度达到了120万册。
目前国内的漫画市场让人捉摸不定,能够拿出这个首版数,俞晨和蒋仲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他们的想法其实也很现实,dn的受众就是漫画爱好者,以及推理爱好者,再不然就是对常规漫画感到厌倦的读者,这三群读者叠加在一起,销量应该会好于其他漫画。
与ic future磨拳霍霍,准备在dn发布之后,一展拳脚不同,漫画志则稍微有些迷茫。
dn的电子版销量很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电子版和纸质单行本又不一样。
在11区,单行本一直都是各大杂志的主战场,“战况”之惨烈,让很多出版商都倍感压力。一部被大家所看好的漫画,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有可能会突然“暴毙”。
点川书店也出版单行本,同样也有自己的渠道,但多是文库版的轻小说。漫画这一块销量也有,但与少年ea的那些漫画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他们又和ic future签有合同,首版的底线是50万册。
那就先印个50万册试试,电子版已经赚了很多,现在就看单行本是什么情况。
等待dn单行本首发的不止有漫画志,还有少年ea,他们也要好好地观察一下,前面势头强劲的dn,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在第34期ic future发行两天后,dn第一卷正式发售。
苏瀚连续看了7、8、9三话,再结合帖子里总结出的设定,大概明白了dn的背景以及大致的梗概。
因为她本身也是推理小说家,因此,更在意故事的逻辑性,像如何缩小范围,月如何反制,这些都是苏瀚所期待的看点。
苏瀚伸了懒腰,合上不知被她翻过多少遍的杂志。
她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赶快翻阅dn的单行本薛璐已经出去1个多小时,到现在还没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堵车了。
苏瀚打了个哈欠,有些犯困,便在这时,外面响起了开门的声音,紧接着便是薛璐喘着粗气,推开了书房门。
“辛苦,路上堵车了”
薛璐摇头,“堵车倒没有就是排队买书费了点儿时间。”
“买书的人很多”苏瀚一愣。
“是啊,极漫书店的店面外排起了长队,听店长说,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多读者了。”
如果薛璐是出版商,和极漫书店的店长有过接触,她或许会让店长直接那本书过来,但她不是出版商,她也不想借用苏瀚的名字买书,所以,就跟着人群排了队。
在排队过程中,她也发觉读者对dn的期待感真的很高,很多读者都在讨论dn未来的故事走向。
“a和d版影响了国内单行本的市场。ic future也确实需要一本,能扛起销量大旗的漫画。”苏瀚从薛璐手中接过dn,撕下塑封。
打开单行本,印刷的墨香味扑面而来,让苏瀚的精神为之一振,身上的倦意快速消散。
这也是作者的职业病,在打开新书的时候,总会在不知不觉间,嗅一下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