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番言语打击后,脸上神色变幻不停。
待周秦川周围又空了下来的时候,他腮帮子鼓了几鼓,显然不太甘心。
一撩衣襟,从腰间拔出一把细长的尖刀,就要再度凑到周秦川身前。
能读会写,在乞丐眼中就是实打实的读书人了。
对读书人,普罗大众是既崇敬又敬畏的,这既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的传统,也是大明立国近百年,读书人地位不断提升的后果。
口臭兄即便是一个有些本事的乞丐,但自知道周秦川是个读书人后,心中也是有些打鼓的。
不过见群丐那种跪舔的样子,又有些不忿,读书人又怎么样,再牛现如今还不是和自己一样,靠行乞维生,倒把他心中那点犟脾气给激出来了。
既然都是乞丐,最终还是得用乞丐的手段来行事,口臭兄这是打算到周秦川面前,先往自己腿上插一刀,对方要是不敢接招,就算他是读书人,脸面也要被落。
刚迈出一步,就听到身后群丐不住口地叫着张三哥,心下一喜,看来张三哥也没被对方读书人的身份给唬住,这是给自己打气来了。
觉得有人撑腰,胆气略壮,第二步又迈了出去。
张三哥是毛阳镇乞丐群的带头人,口臭兄就是他网罗来的。
许了不少好处,比如事后大伙儿凑份子给他养伤啦,庙会最好的地段由他一人独享啦等等。
因为年岁稍长,本来被群丐尊称为张三爷的,只是此人死活不愿人家叫他“爷”,毛阳诸丐退而求其次,称其为“哥”。
威望似乎比吴大还要高些,连关阳的乞丐都有不少认识他,一样打着招呼。
口臭兄第二步迈出的脚尚在空中,左肩就被人扳住了,一扭头,口臭兄愕然,“张三哥”
“不可造次”
张三哥似乎知道他要作甚,在他耳边低声吩咐,又嘱其退后,随后来到周秦川面前,向周秦川长长作了一揖:
“失敬,失敬,原来是位先生,不知尊姓大名”
“不敢不敢。”
周秦川学着他的样子抱拳,微微欠了欠身:
“有伤在身,恕不能全礼了。”
这才说了自己的姓名,这个世界没人认识他,没什么不能说的。
“无妨无妨。”
张三爷直起腰,向刚赶到周秦川身边的吴大道:
“吴大,有你的,居然找了位先生来,也罢,此次比斗我们毛阳认栽了。”
“凭什么张三哥。”
身后口臭兄不忿,伸头叫道。
“闭嘴”
张三爷头也不回地轻喝一声,口臭兄讪讪地缩了回去。
刚才群丐争相在周秦川身上揩油的时候,吴大因为正与张三交涉,离得较远,根本还未反应过来就失了先机,想挤也挤不进去了。
等人群散开,这才和张三前后脚地赶到。
吴大对周秦川识字也不意外,从其谈吐就能窥得一二。
只是周秦川一直没说,他就没问。
第32章 平手之局
但他显然也没想到,周秦川识字这事儿,不但如此轰动,还带给他们关阳镇乞丐这么大的红利。
别看他和周秦川说得轻松,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发怵的。
要是这场比斗输了,虽然事后可以耍赖,但对方人多,动手的话己方定然落了下风。
更重要的,是他很忌惮这个张三,别看此人已然生了白发,年纪不小了,但隐然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吴大自问力气不小,动手的话,干翻三五个不成问题,但看到张三,他还是会心虚,对方往那一站,他可没有多大把握。
对方突然开口认输,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嗯”
吴大清清嗓子,挺挺胸膛:
“张三,这话可是你说的,算数”
张三拿眼一瞪他:
“我张三说的话,何时不算数了今天我把话撂这儿,今后关阳镇只要有周先生在,我们毛阳的人绝不踏进半步”
吴大心中狂笑,没想到小济这个兄长还是个福星,不见血的就把这事儿给摆平了。
心中得瑟,就有点不知轻重了,忍不住开口道:
“那毛阳镇那里,我们关阳的人能不能”
话未说完,张三哥背后有人大喝,“吴大,你可不要得寸进尺”
正是口臭兄。
张三没有回答,轻哼一声,扫了吴大一眼后,背手转身,“我们走”呼啦啦带着毛阳镇群丐走了。
吴大翻了翻嘴唇,最终什么都没说,就这么目送张三等人远去。
口臭兄追上张三低语:
“三哥,不能因为他是读书人咱就认输啊。”
毛阳镇的乞丐对张三的决定都没有什么异议,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口臭兄虽然也敬畏读书人,但莫名奇妙就输了阵仗,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
“你懂什么”
张三眼皮未抬头未扭,只管继续前行:
“之前说的仍然有效,土地庙门前那里归你,不过你没有受伤,赏钱就没有了,要是愿意,你就留在毛阳,要是不愿意,你大可另谋高就”
说话中,毛阳镇群丐渐行渐远。
对于读书人,张三倒是不太害怕,更多的,是敬服。
当初土木堡兵败,他这积年老卒都觉得大明完了,最多能同前宋那般,划江而治就是幸事。
这才不管不顾,也不回军中报道,一路南逃,就此做了逃兵。
直到此地,方才听说那个曾经巡抚晋西的书生,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生生挽回了大明国运,将也先败于京师。
自此,张三一改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念头,对读书人敬重异常。
这也是他今日主动退让的缘由。
当然了,兵当不了,但凭身手,张三也在毛阳做了一镇的乞丐头儿。
这边厢,关阳镇群丐则是一拥而上,把周秦川高高举起。
周秦川瘸着腿,面对这么多只手,毫无反抗之力。
“轻点轻点”小济气急败坏地大吼,“我兄长的腿还没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