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不是天王 分节阅读 183(1 / 2)

d同完成的。光是这一句,我认为就足够沈欢来证明自己反驳对方了,其他的行为真是多此一举。”

“最令我惊讶的是他的手法和风格实在是太多变了,往往这一首是浪漫雄壮,下一首却是感情细腻委婉了,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一样。”

“感觉这就是他的风格和性格,就像他在乐坛和影视上一样,他在那些方面的风格同样是千变万化,风格跨越很广,却都能做得很好。他似乎非常的喜新厌旧,总是不喜欢把同一种东西坚持下去,而是喜欢不停地去探索新的东西。”

“虽然这次白马书院明显在徇私舞弊了,反正打死我也不相信,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真能程序通过光是联系那些成员们,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两个小时都是不够的吧不过我对于沈欢加入白马书院还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他确实已经证明了自己。”

“我倒觉得这次挺有意思的,也让我们看到了白马书院的另一面它们似乎并不总是那么地高高在上冷艳无比,市侩起来的时候,和那些市井小民也没有什么两样,这倒是让人看着有趣极了,哈哈哈哈。”

“邹衍出来解释一下你们这次是不是被代表了沈欢的入院程序真的是按照流程走的吗”

“邹衍出来挨打,别装死了。”这些评论中的“邹衍”,就是那几位常年混迹于瀚海文摘的白马书院成员之一了。

“内容实在太多,感觉每一首都不能错过,强烈呼吁沈欢出一本文集,把他那天晚上的诗词文章都包含进去,光是看视频感觉还是不够详细全面,而且也太累了。”

“沈欢,先召唤一下,看看沈欢有没有在这里混着,看到了赶紧出来吱个声。”

“附议,感觉这样的一本文集会非常超值,至少比他的那什么烂鬼鬼吹灯有价值多了。要是真出了,我第一个购买支持。”

沈欢在这个论坛上还真有号,只不过他在论坛上的id打死别人也不会知道那就是他沈欢爱吃大香蕉。

这个三俗无比的id实在跟沈欢现在的大文豪形象差距太大了。

而且他也没兴趣发帖评论,他只是来看看风向而已。

看完这里的风向之后,沈欢就把瀚海文摘关了,又打开了星河贴吧的“文学吧”“诗词吧”之类的贴吧,一下子开了好几个。

如果说瀚海文摘论坛代表的是高端群体,那么这些贴吧代表的就是普罗大众。而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这些贴吧中的绝对风向同样还是沈欢。

“将进酒的最详细翻译和赏析”

“青玉案元夕的最美翻译。”

“罗成评价沈欢斗酒诗百篇的行为千古第一,绝代诗仙。”

“你心目中最美的沈欢诗词。”

从这些贴吧中帖子的标题和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些贴吧和瀚海文摘确实完全就不是一个水平的了。

这里的人很多还在纠结于怎么去阅读理解赏析沈欢的那些诗词文章,而瀚海文摘的人早已经从各种技术层面、情感角度详细分析了。只不过在参与人数上,两者之间同样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些贴吧的参与人数比起瀚海文摘论坛来要多上太多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精英阶层在社会中终究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普罗大众。

但是不管是在文学方面的精英阶层,还是普罗大众,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于沈欢作品的喜爱和推崇。

而且这种趋势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这些专门的文学爱好者群体中,很多并不属于文学爱好者的群体,都被沈欢的这一波大热度给波及到了。

这样的例子说来就来。

当沈欢在看这些贴吧的时候,他的tt响了起来,打开tt,可以看到一只小鱼的头像在跳动着,网名叫做“曼曼”。

“在干什么呢”

这是对方发过来的信息,而这个“曼曼”的真实身份其实沈欢也不知道,这只是他之前随便加过的一个好友。

这似乎是个很寂寞的女孩子,很喜欢找他聊天,当然,这可能也是现在这个大时代的趋向性在这个网络聊天刚刚面世不久的时间段,网上聊天是一件很时髦、并且很多小姐姐都非常热衷去做的事,就像这个时代的男孩子们很多都热衷并且痴迷于玩那些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网游一样,这都是时代性。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沈欢看到了她的个性签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正是他前天刚刚吟唱过的新词,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

“在听歌呢。你这个性签名不错,看起来挺有文化的。”

沈欢打字回应了她,顺便不着痕迹地夸了自己一下,这位网友“曼曼”则是马上也发了新消息过来。

“那是,不过这句你都不知道吗前两天沈欢的新闻发布会你没有看”

“没有。”

沈欢老老实实地打字回应。

他其实也没有说谎,他确实没有看,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主角,他怎么看啊

“你真是out,这么大的事都没有关注。”

网友“曼曼”吐槽着他,顺便给他解释了一下:“这句话是沈欢当时写的一首词里面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就拿来作个性签名了。”

“原来如此。”

沈欢给她发了这条信息后,就不再理她了,又开始去看他的那些别的网友们。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奶奶的,两天没上tt,他的这些网友们突然之间全部都变身成了带诗人、带文豪,个性签名一个比一个吊,而且更神奇的是还都不带重复的。这也从侧面看出了沈欢作品的影响力范围有多广,不仅局限于文学爱好者这个狭窄的圈子里,而是随着他这些名言金句,迅速地传播了开去,被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

或许他们无法、或者懒得去理解那些诗词文章全部的意思,但是他们能够理解这一句、并且愿意去理解喜欢这一句,就足够了。

沈欢顺便还主动找了几个网友聊了聊,旁敲侧击地试探他们对于“沈欢”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