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卫勤尖兵 分节阅读 260(1 / 2)

d苏杨见他如此,也不再说什么,扭头对杨曦道:“准备气管切开”

“好的。”杨曦回答,转身立即去做各种准备。

患者常规垫肩仰头位,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颈前正中浸润麻醉,作颈前正中纵行切口,上达环状软骨,下至胸骨上窝,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电刀沿颈前正中白线分离颈前肌至气管前筋膜后,2利多卡因 1气管内穿刺回抽见空气后滴入表麻气管,尖刀做气管前壁第 23 或第 34 环环间横切口切开纤维膜,组织剪于切口两端向下弧形剪开一气管环,形成蒂在下方宽约 1 0的倒“u”形气管瓣,吸除气管内分泌物,1 号丝线稍固定悬吊瓣于皮下,顺利导入相应型号的一次性硅胶套管,充气囊,固定套管,切口凡士林纱条稍填塞,切口不缝合,无菌纱布覆盖。

术后予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第518章 记者会

518记者会

苏杨的气管切开术做得很好。

看了他做气管切开后,烧伤科主任脸色微微讶异,据他所知,会做这种气管切开术的人可不多,他当然也会,但老实说,水平并没有苏杨的高,苏杨这家伙不愧是干急诊的,手术做得真是好,这手法,又快又稳,还非常精准,非常不错。

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

后续的相关治疗陆续展开。

但烧伤救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万里长征一样,现在只不过才是开始,而且这中间情况多变,随时会出现异常情况,所以,尽管此时患者的情况好了很多,但无论是苏杨还是烧伤科主任都不敢大意。

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苏杨开始和烧伤科主任商量起了转诊的问题。

不过,还不等两个人商量出一个结果,就有人来汇报,说是总院外面围了一大群记者,想要采访苏杨和烧伤科主任。

采访

苏杨听了,和烧伤科主任对望一眼,都有些懵。

实话实说,无论是苏杨还是烧伤科主任,都没有这方面的经历,都有些不知所措。

记者和医生似乎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除非医院里发生了医疗事故,否则,那些记者都不会往这里来。

而且,那些记者来了都不会是什么好事,小事他要给你弄成大事,好事他要给你弄成坏事,不然吸引不了眼球啊,医生救人,读者和观众只会觉得理所当然,没什么吸引力,不爱看,医生杀人,那才是大事件,才夺人眼球,所以记者和医生,天生八字不合。

两个人其实都有些想拒绝,但两个人都明白,人家之所以来采访他们,并非是关心他们,而是关心那个消防员。

还不等两个人想好怎么回答呢,苏杨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拿起来一听,却是副院长张桐打来的,他说他已经派人去把那些记者接到会议室了,他叫两个人立即去会议室接受采访。

苏杨把张桐的原话转达给了烧伤科主任华俊。

华俊一听,顿时苦了脸:“苏老板,一会儿的记者会你看是不是你挑一下大梁啊,我这个人嘴笨,做事还可以,可是说话我真担心哪儿说错了话”

“华老板,还是你说吧,我这个样子说服力不够啊,人家一看你就是一个专家,可是我”

还不等苏杨把话说完,华俊就一下捂着肚子:“唉哟,唉哟,肚子怎么这么痛,苏老板,我肚子好痛,我先回去找点药吃啊,你先去应付一下那群记者,我一会儿就来”

说完顿时一溜烟跑了,完全不像是一个五十多岁很不爱运动的主儿,倒像是一个运动员,把苏杨看得那叫一个目瞪口呆。

无奈之下,苏杨只得自己一个人去了行政楼的会议室。

张桐已经在那儿等着他了。

“华俊呢”看见苏杨,张桐侧身问了一句。

“他肚子疼,一会儿就来。”苏杨只得为华俊打起了掩护。

张桐听了,微微颔首,其实心中不以为意。

坐在主席台上的除了苏杨和张桐,还有医院的其他几个领导,不过看得出来,这个记者会主要以张桐和苏杨为主,张桐是主持,苏杨则因为负责患者的救治,所以肯定免不了要多说几句。

咚咚咚。

张桐敲了敲话筒:“各位记者朋友,由于我们一会儿还要抓紧时间为患者做会诊,所以,我们的记者会现在就开始了。”

张桐先说了几句。

很快,张桐看着苏杨道:“下面由我们总院的急诊科主任苏杨同志回答大家的问题,苏杨同志别看年轻,但行医经历十分丰富,医术非常高超,我们总院接收到的很多疑难病例,他都有参与会诊,如果大家关心我们总院的新闻,就会发现我们总院最近的几期大病历,都有他的参与,而且都能给出关键的、重要的建议,好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了”

张桐的话音才落,立即就有人站起来问道:“苏主任,请问消防员同志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情况不是很好。”苏杨回答,随后把相应的情况一一做了介绍。

那个记者立即问:“苏主任,你的意思是,消防员的生命安全还是没能得到保障”

苏杨的瞳孔微微凝了凝,这个记者的问题很尖锐啊,想了两三秒的时间,他这才回答:“我只能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但患者的烧伤情况非常严重,所以,后面的治疗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谁也不敢保证”

那个记者立即再次咄咄逼人的道:“苏主任,不是说你们总院的烧伤科很强吗而且,你并不是烧伤科主任,你说刚才的那句话有多大可信度”

苏杨沉默了一秒,之后,他看着那个记者问:“记者同志,我想,你来这儿采访之前一定提前做过一些功课的吧,首都的记者,这点基本的素质应该还是有的,是吧那你应该知道,烧伤的治疗,截至目前都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尤其是这种重度烧伤,救治更是难上加难,我们总院的烧伤科的确很强,但很强的意思不是无所不能,我告诉你一组数据,全世界最顶尖的烧伤科,对重度烧伤救治成功的比例,也就百分之六十,具体到我们这个患者身上,他的情况就更为严重了”

苏杨一番话讲下来,听到的记者们频频点头,他的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说得那个尖酸刻薄的记者哑口无言,但又让其他记者信服有加。

很快,另外一个记者站起来道:“苏主任,听了你刚才的话,我们都越发担心起了消防员的安危了,你也知道,他是为了救人才受伤的,现在,他已经成了很多人的英雄,苏主任,我们很多人都在盼望着英雄能早日康复,我的同事已经在网络上发起了祈福签名,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了十八万多网友的签名支持,而且,我们另外一家媒体也在发动群众捐款,据我所知,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善款八十多万,苏主任,说这么多,我们就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我们大家都很关心消防员,我们都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出院,所以,苏主任,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关心消防员的人,向你说一声,苏主任,请你一定要救救消防员一定要让他平安归来”

第519章 气管狭窄

519气管狭窄

记者会很简短,没一会儿就结束了。

苏杨迅速回到了急诊科。

此时,患者已经被转移到了烧伤科,接由烧伤科主任华俊负责。

按理,到了此时,也就没苏杨什么事了,之后的救治最多就是人家叫会诊了,他去看一眼。

但这个患者有些特殊,一是病情比较复杂,之前苏杨在系统空间里搞试验性治疗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意外情况,病情非常凶险,几次都差点死亡,当然,重度烧伤患者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有责任有仁心的医生,就算那不是自己的病人了,也是会很关心的;第二,烧伤其实也是战伤的一种,在战场上,烧伤,爆震伤,都是比较常见的战伤,所以苏杨也有加大对这种疾病研究的想法,因此,这个重伤患者他也想跟进;第三点,这个伤者认识他,两个人之前还说过话,苏杨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的,人家那么尊敬他,那么,当对方出了问题,他也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他正坐在椅子上想着这个患者的事情时,脑海里叮的一声响起。

系统任务:救治重度烧伤的救火英雄,助起康复出院。

任务难度: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