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212(1 / 2)

d应了,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位殿下跟着一块儿去了。”

“哦”

刘琰问的是小哥他们,没提防又听了一耳朵陆轶的事。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总觉得以前好象没那么频繁的能听到他,看到他。可是自从自从今年过年到现在,好象到哪儿都能听到关于他的消息,见到他的次数好象也不少

刘琰也说不清楚。

也许以前他也没少露面,只是那时候刘琰对他并没有这么关注,也没这么敏感,可能见过就算了,听过也没往心里去。

可现在一听到他的名字,刘琰就难免总比以前关注得多些。

而且她觉得面前姚公公的笑容,怎么看怎么好象若有深意似的。

刘琰匆匆的说了声:“知道了。”

眼看着到了正午时分,大帐前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刘琰跟曹皇后坐,英罗她们殷勤的在彩棚外又挡上了屏风,挂起了纱帷,以防风沙吹到皇后娘娘和公主的身上。

皇上先举起杯,敬祝这一年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众人纷纷起身跟着举杯祝颂。

刘琰现在这情形也不能喝酒,凉的东西也不敢沾,英罗给她端来的是一杯蜜桃味儿的果子露,且是温热的。

众人喝了这一杯酒,下头的人就把今天的正菜端上来了。

这就是今天射猎的头一名所获的猎物,做成了今天午宴的正菜。

盘子放下的时候,曹皇后含笑看了女儿一眼。

刘琰垂着头,仿佛桌子下面有什么宝贝等着她去捡一样。

不知道为啥觉得挺难为情的。

“尝尝吧,这炙肉很嫩呢。”

曹皇后夹了一片肉放在刘琰的碗里。

刘琰说了声好,然后不能再装呆,挟起肉咬了一口。

香。

这是她第一反应。

炙肉本来就比普通的蒸、焖做出来的肉要香,肉皮油光光的,咬起来还弹牙。肥腴的部分一点儿都不觉得腻,可能是因为油脂都已经在烤炙的时候去除了,瘦肉也一点儿都不柴,咬起来满嘴都只觉得香。

一般的烤肉容易让人觉得肉发柴、发硬,可这个炙肉并不会,一点儿也不干,不硬,容易入口,想来吃下肚也不会难以克化。

曹皇后也夸了一句:“这做的不错,真是他亲手做的”

英罗笑着答:“是他亲手做的,没想到陆参判还有这一手。”

曹皇后倒没象旁人那么意外,只说:“他外祖父当年就是个爱美食,也爱钻研做法的人。我还记得他有一道绝活儿是萝卜汤,当年曾经尝过一次,至今没有人能再做出那个味道来,没想到陆轶这一点儿倒是象了他。”

萝卜汤

萝卜汤有什么好喝的

没做公主之前,刘琰就喝过萝卜汤,乡下做汤当然没那么讲究,进了宫之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萝卜汤的主角也不是萝卜了,萝卜排骨汤、萝卜鸭子汤、萝卜火腿鲜贝汤这些都好喝,但萝卜在其中起的作用可不大。单用萝卜烧汤那可不算好喝。

第四百六十章 送汤

刘琰小半天的功夫都用来琢磨那道萝卜汤到底有多好喝了,可还把御膳房跟来伺候的人叫过来问了。

膳房的张公公一向特别会讨好安和宫,他手艺也好。这次皇上出来围猎,张公公也跟着一起出来伺候了,他还带了两个徒弟,小宋和小包两个。

小宋嘴甜,跑腿送东西的巧宗多半都是他抢了。

刘琰叫人来问话,小宋自然挖空心思的也要答出来。

可是知道的,无非也是膳房常做的那些汤。虽然带着萝卜,但萝卜从来都不是主角。比如有一道三鲜萝卜汤,那是哪三鲜呢鲜贝、鲜虾,鲜鱼。

这三样在京城可不是人人吃得起的,虽然东西可能不算贵,但要鲜活的一直运送到京城来可就费老大劲了,要不俗话说,物离乡贵呢,这千里迢迢的多不容易啊。

所以这道三鲜萝卜汤,主料是三鲜,它和萝卜关系也不大啊。有这三鲜,配什么菜都好喝。

豆羹小心翼翼的出主意:“公主,要不奴婢去外头打听打听想来这汤不是宫里的菜,在宫里问不着。”

刘琰看了他一眼,豆羹满脸赔笑。

“行啊,那你去吧。”刘琰又补了一句:“别惹事。”

豆羹连忙说:“公主只管放心,奴婢快去快回,绝不惹事。”

桂圆看了一眼豆羹的背影。

她琢磨着,豆羹怕是要去找陆参判打听去。

本来这汤就是他们家的,不找他找谁啊

而且桂圆觉得公主多半也猜得出来。

但公主还是让他去了,这就是默许了的意思吧

豆羹去了不多时就回来了,但他的神色看起来可不象是很快活。

桂圆猜度着这是事情办得不顺利没找着人还是没打听出来

结果豆羹凑近前说了句话,桂圆的脸色也变得有些奇怪了。

“真的他是这样说的”

豆羹连连点头:“正是,我可不敢扯谎造谣,他就是这么说的。”

桂圆眨了眨眼,缓缓吐了口气。

这人怎么这么会折腾他还真是打蛇随棍上啊。

桂圆总觉得以后的日子怕是安生不了了虽然说现在这驸马人选未定,但桂圆总觉得,其他人就算条件再好,也不及这人花样百出。

“进去向公主回话吧。”

豆羹虽然觉得这趟关事办得不如预期中顺当,但是他觉得公主应该不会生气。

刘琰听了他的回话,却并没有多诧异。

也许她事先已经猜到几分了。

“回公主,陆参判就是这么说的。他说,这萝卜汤的来龙去脉他知道,他也会做,就是怕写成菜谱,膳房的人做不出那个味道来,所以”

“知道了。”

公主就说了这么三个字。

豆羹心说,这是允了,还是拒绝了

不过豆羹脑袋不笨,在心里一盘算。

公主没说不让,那就是允了。

下午刘琰陪曹皇后说了会儿话,曹皇后又指点了一回她的针线。

曹皇后现在是不用做这些,即使做,也就是皇上,四皇子,刘琰这么寥寥几个人能得到她亲手做的针线,其他人嘛,那是想都不要想。

当年曹皇后可是手巧能干十里八乡都知道的。

“你啊,一来是手笨,但是更要紧的是你的心思没放在这上头。只要用心,这世上没有做不好的东西。我记得你去年万寿节的时候,给你父皇做的那条围带就不错。”

刘琰叫苦连天:“那条围带不是我裁的,配色什么的也是李尚宫她们帮我挑好的,就这么着,我还足足做了一个月。”

每天做几针,睁大了眼生怕针扎歪了,那一个月她是眼睛疼,脖子酸,手更是挨了好些下针扎,别提多受罪了。

“那说明你用心做了啊。”曹皇后拉过女儿的手看了看。

刘琰的手很细,除了写字留下的痕迹,一个茧子也没有。

这就是享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