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就可以捞起来了。
可是油也是有讲究的,火候更不容易把握。
反正小宋是从头看到了尾,一直给张太监打下手,他都觉得自己没学到这菜的两成,至于那些人,还早着呢。
鱼片做完了安和宫的菜还有剩,张太监也没浪费,顺手做了汤,分别让人送去映霞宫和麓景轩。映霞宫住的就是纹郡主姐弟,麓景轩五公主那边小宋就不爱搭理了。
张太监正经和麓景轩是有仇的,五公主以前脾气坏,找碴生事儿差点把张太监的手给废了。
张太监能混到今天这一步,大半靠了他一双手的功夫,要是手废了,他再能折腾也只好养老了,这仇可结大了。
麓景轩倒霉的时候,小宋没少落井下石。
现在虽然说不敢明着得罪五公主,但是也从来不奉承。反正五公主再有半年功夫就要出宫了,巴结她做什么。
“送去吧。”张太监吩咐:“趁着热乎,要是送慢了就凉了,凉了可就腥了。”
小宋应了一声,和另两个小太监一起手脚麻利的将食盒收拾好。
安和宫的晚膳小宋亲自去送的,映霞宫和麓景轩两处他没去。不是说小宋眼里看不上主子,这其中有点儿缘故。映霞宫里头呢,纹郡主脾气不太好,对于每天的吃食也从来不上心。膳房按份例呈膳也好,想巴结讨好一下也好,她很少理会。
小宋以前还想着奉承一下纹郡主,替以后打算。毕竟四公主要是也走了,东苑这里也就只剩下纹郡主了,可不得好好儿巴结一下
可纹郡主很不好说话,别说膳房这边的人了,就算映霞宫那里伺候的人小宋也打听过,纹郡主对他们也是一样。
小宋也就不指望郡主这边了。
至于麓景轩,小宋不爱去。
去麓景轩送膳的小太监回来跟张太监说,五公主说鱼片不错,还赏了他,一面说,一面把得的赏钱拿出来。
五公主今天出手很大方,是有什么高兴的事儿
张太监想了想,兴许因为今天出宫了,见着了想见的人了
小太监一心想孝敬,张太监可不会看上他这点小钱,应付两句就把人打发出去了,等着小宋回话。
小宋也得了赏钱,四公主不小气,吃着合心意的,总会打赏。
“这个时节要吃鲜鱼,也就四公主了。”小宋不无感慨,看着手里的小银锞子:“等公主嫁出去了,一应份例供给可就没有宫里这么方便了,也不知道到时候公主习惯不习惯。”
张太监乐了:“你还替公主操这个心你觉得公主嫁出去了难道是和亲发配了从此就没有好吃好住,没有好衣裳穿了”
“师父,我不是这个意思。”小宋赶紧解释:“皇上与娘娘这么疼爱四公主,当然不会让公主吃苦受罪的。但这宫外毕竟不能和宫里相比嘛。”
张太监就是笑笑。
他已经拿定主意了,也走了内宫监那边的路子。公主出嫁要带的人不是少数,张太监也是要跟去的。他在宫里混了半辈子了,到了这个年纪,就想过几年安乐轻省日子。四公主的为人,张太监这几年也看得清楚,四公主象皇后娘娘,是厚道人,只要自己好好伺候,将来总能混碗养老饭吃。
但小宋不一样,小宋还年轻,用不着现在就想养老的事。
东苑这边以后也没什么门路了,小宋肯定想往西面儿后宫里头挤。
张太监有时候看着这个徒弟,就象看到了二三十年前的自己。
有时候他也想跟小宋说,别费那个力气了,人上人不是那么好做的,争权夺势到头来又如何呢太监就是太监。
但是他也知道,即使他说了,小宋嘴上也应了,但他绝不会甘心的。
年轻人都这样。
张太监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他也有师父,他师父也说过差不多的话。
但张太监那会儿也是不想听话,不想服气。
人总是这样,不管长辈怎么说,南墙也得自己去撞一撞,弯路也总得自己去走一走,才能把那种年少锐气都撞平了,磨没了。
张太监心里都明白,所以没有和小宋多说什么,只是快睡的时候又叮嘱了他一句话。
“以后当差勤快些,别轻信旁人。”
最好谁也别信。
宫里看起来花团锦簇,但是待久了就知道了,这儿什么都靠不住,最靠不住的就是人。
张太监在宫里是待够了,他早想出去了。
出了正月之后,天气还一直冷着,一直到二月底还下了场雪。
刘琰又有好一阵子没见着陆轶了,但是不代表他们就不通音讯。陆轶总能想着法子给她传信儿,有正事的时候说正事,比如他兄长给王氏回信了,不过这个人是个很谨慎的人,也许他猜到有人能看到他的信,所以给王氏的回信上真是正大光明一派坦荡,说陆轶能尚主,能上进,这是整个陆家的光彩。
刘琰觉得这人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陆将军身板硬朗着呢,虽然说偏心长子,可一直也没给他请封世子呢。
这事儿一天不定,陆轶那对兄嫂的心就不可能定下来。
也不是每次捎信都是正事,也有好些闲事。
比如陆轶说,他前天看见有迎春花已经开了,金灿灿的,这天儿想来快要暖和起来了。
第五百六十五章 故人
隔了几日陆轶捎的信里更逗趣了,两页信纸间夹了一朵桃花。
桃花可见是才采下来没多久的,应该是细心的压平了,夹在信里送来的,花瓣儿还没枯萎,上面还有一点淡淡的香。
刘琰不太舍得把这桃花瓣从信纸上揭下来揭下来就不是完整的一朵花了,而且这花瓣八成会破损。
刘琰把这朵桃花压在书里,她觉得也许这朵花能做成书签。
说起做书签以前小津最擅长这个,有时候细心的让人觉得他更象个姑娘。
他就会用花草做书签,通晓琴棋书画,还会作诗。
刘琰偶尔还会有些恍惚,坐在书房里的时候,她常会觉得还有一个人默默的候在一旁陪着她。
只是回头的时候再也看不到人了。
安和宫里没人提起他,这在宫里是常事。已经去了的人,尤其是太监、宫人,都微贱得不值一提。旧的去了,新的又来,就象御园时里的花草,一季季的开了又谢。
“公主”桂圆端茶递了过来:“公主要写字儿让莲子来磨墨吧”
“不了,把纸收起来吧。”
桂圆轻手轻脚的收拾了笺纸和书本。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桂圆也想起了那个曾经在书房当值的小太监。
小津在的时候,桂圆一直不太喜欢他。
桂圆当时觉得,那是因为小津是外来的,而且一来就压过了豆羹他们,太傲气,不会做人。而且,桂圆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直到小津死了之后许久,桂圆才有点儿明白过来,虽然她不想承认,但是她当时确实也有些嫉妒他。
都是奴婢,可小津却一点儿不象个做奴婢的样子。他又那么有才
桂圆记得有一次她到书房来给公主取本书,看见小津坐在书房门外头石阶上,膝上横放着一本书,他一手搭在书上,望着庭院中栽的竹子出神。
那清俊的模样,那安静的神情,让桂圆都有片刻的失神。
这个人真的不象个下人,桂圆就没有再见过哪个太监有他那样的姿态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