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2章(1 / 2)

林爸爸和林妈妈走了进来, 坐在林景床上。两个人的坐姿如出一辙, 双手搭在膝盖上, 看起来又乖巧又有些手足无措。

还是林爸先开了口,他说:小景, 今天下午跟你说的事, 你考虑好了吗?

他们不知道林景为何会出现在自己儿子的身体里, 但能辨别出, 他是一个真诚努力的好孩子。

严格来说,林景没有任何过错,也不需要履行任何义务, 如果他什么都不做,他们甚至会自欺欺人地把儿子的异状归为长大了。

但他没有那么聪明, 哪怕代价是把自己隔离出去,他仍然拼尽全力替这个家庭讨回了公道。不论这桩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他们心怀感激。

可是转头想想,这一切对他何其不公?就算他不是他们的儿子,难道那些体贴孝顺也是假的吗?

夫妻二人思来想去, 发现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那孩子不那么伤心修改自己的记忆,把那个虚构出来的家庭,变成真实的。

林建真第一次接触非正常事件,仍感到有些紧张,他说:你要是考虑好了的话我们也早都准备好了。

林景没说话,安静地拿出两张符咒。

两人以为要开始了,神同步地一起闭上了眼睛。片刻后只听轻轻一声啪,两人脑门上被贴了东西,瞬间一股凉意涌下,在眼底徘徊不去。

他们发现记忆并没有变化,疑惑地睁开眼。林景还是用刚才的姿势站在前面,但是整个人都变成透明的了。

罗敏正想发问,却见眼前这个透明身影懒懒地笑了一下。

她怔住了。

林景和天道离开了卧室,让他们在里面说话,顺便让天道帮他推演一份父母的记忆。

天道虽然别的本事没有,推演能力还真不是盖的,对于原主的新人生,他早已经烂熟于心了。

不过,他说,我半年才给你做好那些资料,现在只有这么短时间,推演两个人的记忆根本不够呀。

马马虎虎就行。林景并不强求。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敞开的心。

送走原主的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

小破天道这次什么都不用做,天空上自然降下了一道淡淡的白光。

透明的魂魄在空中转了几个圈圈,隔空抱了抱父母和小破天道,最后抱住林景。

林景用同样的姿势回抱过去。

因为其中一个没有实体,他们几乎重叠起来。拥抱别人的动作,像是抱住了自己。

谢谢你,哥哥。

直到林景施法的时候,小破天道还是没推演完父母的记忆。

神奇的是,不完整的记忆刚装进他们的脑海,就被他们自己补全,自动完成了推演。

林景处理完这些事,看着手机里申屠毅的号码,还是决定先跟柳仓打听打听再约见他。

《倒计时》档期延长了整整一个月,期间一直保持着不低的上座率。

林景后来没再关注电影票房,但其他人一直都在关注着。纪录片全网上架以后,倒计时的票房数字每天都能翻出一个新高度,无数电影媒体出了无数篇文章,分析它之所以能够逆袭的原因。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口碑,其次是它带出的社会话题,还有电影本身的传奇性、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等等。

大多数媒体还注意到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往商业化方向做的。

如果只看一遍,且完全不去了解其内在故事,这部电影全程轻喜剧风格,在结尾细思极恐的转折中戛然而止其实是一部成熟不失内涵的另类喜剧。不提那过于悲剧的内核,电影本身充满反转和戏剧化,从制作到营销,都是按商业电影的路子走的。

关于这个问题,张三也问过林景,没想到后者说:为什么电影会分商业片和文艺片呢?

当时张三愣了一下,道:本来不就是这样的吗?

林景认真地说:张导,在我的观念里,电影只有大众和小众的区别,没有商业和文艺的区别,这种分类是对电影的限制和固化。

当下的电影界,对这话题太敏感了,把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区分得泾渭分明,就连两拨导演都玩不到一起,你不觉得这有点矛盾吗?

张三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矛盾的?

林景缓缓地说:许多人觉得拍商业片是为了赚钱,拍文艺片是为了表达。可是如果文艺片就意味着放弃观众,那么表达给谁看呢?

就像我对你说过的话,小众的题材承载不了你表达的野望,正因为从你身上看到一股强烈的表达欲,我才想要找你合作。

安静讲好自己的故事,或者想办法吸引更多观众,这是每个导演的自由。有的人不在乎自己的表达能不能被人听见,但有的人在乎。

林景挺为张三可惜的,他是个完全有能力拍好任何电影的导演,但被文艺片三个字框住了。

在林景前世,电影界很少提到商业和文艺两个字,就像演员里很少有流量和实力派的区别一样。如果强硬分开,在资本倾向导致的恶性循环中,商业会更商业,文艺会更文艺,最终走上一条未可知的邪路。

他拍了拍张三的肩膀,对他说:张导,你抬头往上看,以王汉奇为首的那几位导演,难道放弃过对表达的追寻吗?他们才是顶级的华语片导演。

张三沉默片刻,说:在商业里不可能追寻极致的表达,别人不懂你还不懂吗?那些导演,跟资本签了对赌协议的,真到需要取舍的时候,他们必须妥协。

导演、艺人和资本的对赌协议在圈里常年存在,大体是指如果这个导演/艺人在一年内没赚够多少钱,就必须自己出钱补上缺口;如果赚够了,多出来的那部分就是他们自己的。

为了完成每年的对赌金额,大量艺人和导演不得不接拍流量烂剧,拼命往荷包里揽钱,甚至显得有点吃相难看。

就算有心想要谴责,也完全不知道该谴责哪里因为一切都好像没有问题。对赌协议的出现是文娱产业成熟化的自然结果,它本身没有任何错误,若指责那些签协议的人太看重利益,未免也太愤青了。

面对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张三也只有一声叹息。

林景只是笑了笑,事情总要慢慢做的嘛。

话说回来,直到《倒计时》下映,林景才抽空关注了一波票房。

电影上映两个月,票房从一开始的不乐观、到缓速增长、再到舆论爆炸后的一路逆袭,《倒计时》最终的票房数字,定格在27亿,比林景预想的十五亿多了整整一倍,暂居年度电影票房榜第二位。

排在它前面的,是一部观众群庞大的系列电影续作。到年尾,这个排名可能会掉出前三,但绝对出不了前五。

《哄堂大笑》紧紧咬在后面,它的票房数字是25亿。

最终总票房公布的那天,无数网友翻出当年给两部电影投票的微博,看着双方9:1的巨大悬殊,哭着扇了自己一巴掌。

《哄》也不弱,可是票房和评分比起《倒》都差了一节,这一局胜负已定。

哭了,当初为什么就死不信任林景,觉得他演不好戏拍不出电影?

讲真,焦总这次算是咸鱼翻身了。当初压榨艺人的新闻出来,觉得他真是恶心透了,现在看着《哄》的质量,发现他也怪不容易的。

不管怎么说,知错能改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