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2章 第 42 章(1 / 2)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元宵佳节过后, 随着金鸡破晓之声, 长安街头的各家商户皆踏着地上的鞭炮碎屑开始陆陆续续地开门营业,形容瘦削的布衣书生在柜台和店家结算银两, 美貌妇人站在店外马车旁,又一次将手中的两半铜镜相合,捂放在胸口,只有切身感受到它的冰冷,她才能真正确定一切都不是梦。

“上回书说到, 陈国灭亡之后, 后主陈叔宝的两个妹妹,年纪小的在先帝后宫长大, 成了宠妃;年岁大的乐昌公主则被迫与夫君徐德言夫妻离散,于当时的越国公杨素府邸为妾……”对面茶楼上,说书老先生醒木一拍,引得茶客屏息凝神。

随着阶梯上传来齐整有力地脚步声,一个裹着深青色高腰长裙, 披着大红帔帛的女子跃然跳出, 指挥着一群家丁打扮的壮年男子去拿说书先生。

那说书先生放下手中醒木,惊慌失措中仍不忘走至桌前拱手施礼, “不知老夫如何得罪了姑娘?”

“带走!”那女子始终冷脸以对。

“没想到堂堂司徒府, 竟然还会跟市井之人过不去。”原本在窗边安静看着对面故事发展的琼花,冷不防地冒出句话。周边百姓霎时窃窃私语,对着那青衣女指指点点了起来。

“破镜重圆”这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大团圆结局, 结果地府为了给她弄任务,竟然设定群众眼里he了之后,乐昌公主和徐德言会被杨素秋后算账,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死亡”。这个加长版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给徐德言加了点智商还是减了点智商,在元宵佳节晚会看见了有仆妇叫卖另一半铜镜,确定乐昌公主是流落杨素府中之后,他发挥了文人的特长,将自己夫妻二人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故事写成戏文,教给了长安最出名的说书先生。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便尽人皆知,往来百姓在舆论上对杨素进行道德评判,就连宫里宫外都在传说这件事情,逼得他不得不让夫妻二人团圆。

然而书生还是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真的有心成全也就算了,被逼得如此,人家未必肯吃下这哑巴亏。

“杨司徒只是听闻老先生故事讲得精彩,想要请先生过府为家中公子姑娘逗个乐罢了。”青衣女子虽然好奇这“路人”如何知道自己的来路,此时面对这周边百姓的指摘,只能尴尬着解释。

“那就巧了,我家先点了老先生的堂会。凡事总得有个先来后到不是?”琼花轻笑一声,指引她看说书先生案上那一箱银子。

“不知阁下家里是?”青衣女见她年纪虽小,却气度不凡,身旁又有多人严阵侍立,一时不敢得罪。

琼花招她过来,故意露出自己袖子中出入宫禁的金牌,附耳道:“过几日是中宫生辰。宫里的歌舞看腻了,陛下他亦想看些新鲜东西。若是这老先生讲得好了,许是要时时找进宫里的。”

虽说杨素让人带说书先生入府,未必是要他性命,但难免是横加折辱,多番追责,能避免自然还是避免的好。

青衣女微皱眉头,觉得未免太巧,就像是宫里有人刻意要救人一样。可思虑片刻,也不得不转身带人离去。

**

就在青衣女离开酒楼后不久,徐德言也和掌柜的算好了银两从客栈里走了出面。不料掌柜的拿着银子从店里追了出来,拦在了他夫妇二人面前,愤愤道,“这银子成色不对。”

陈国灭亡之后他们夫妻分离,乐昌公主没入隋宫之中,随后被赐给了杨素为妾。徐德言也曾入仕隋朝,在临近长安的地方上做个小官,因着身份问题,官场上常受排挤,久而久之也就心灰意冷,辞官不做,日子过得越来越拮据,几乎沦落到了卖文为生的地步,只是仍想着每年元宵要在集市上寻找贩卖半块铜镜的人。这掌柜的说成色不对,便将信将疑地接过掌柜的手中银子,对着阳光下查看一番,虽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被他缠着,也只能拿出荷包,换块银子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