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后,很快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妥协的人,没一会跪在地上的就只剩下三个已经有些年纪的老臣了。
博仁兄,老弟对不起你。一个蓄着短须的人朝着身边的人行了一礼,也站起来走了。
最后剩下的就只剩二个,一个御史,一个太傅。
罢了,罢了,是我等老了。看着空荡荡的宫门,宋博仁也泄气了。
志远兄,如今陛下已经铁了心要赵墨上位了,你还是快些去上朝吧。太傅是彻底没有了脾气。
如今他年纪已经大了,许多事情以及力不从心,更何况前段时间陛下清算了许多官员,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敢坚持和陛下对着干了。
则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坚持,我身为御史就是要劝诫天子,只要陛下可以改变主意,不要说被罢官,就是要我的命我也愿意。林志远话语里透露着坚定,他不相信陛下会无动于衷。
陛下登基前几年对于他们这些臣子的意见是非常看重的,这一点应当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才是。
林志远和宋博仁坚持着自己的看法,一直跪在皇宫的门口,知道朝会结束亦是如此。
夏辰光在朝会上的态度依旧非常强硬,也不管底下的大臣怎么说怎么劝,通通用朕和赵墨已经一起对着先祖与神明许下诺言了,绝对不会更改。堵了回去。
大殿里的这些官员没有宋博仁和林志远那样看清名利和生死,本就已经退后了一步,让他们再退让一步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样,夏辰光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对识时务的几位官员也勉励了几句,赏赐了一些财物下去,算是安抚他们。
下朝后,经过宫门的大臣见到宋博仁和林志远还跪在地上,一个个都苦口婆心的劝说着他们。
陛下心里自有成算,虽然这样做有违祖制,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陛下能让百姓吃饱喝足,一样是明君啊。
不得不说这些朝臣非常了解两人,尤其是作为太傅的宋博仁,他这样坚持的原因无非就是陛下和赵墨是他曾经的学生。
就是,宋老啊,您与其在这里逼着陛下,不如去了解一下陛下推行的新政,这一个个政令都是利国利民的啊。旁边的官员帮腔。
都已经捏着鼻子认了赵墨的存在,那就学会好好接受吧。至少赵墨和陛下在一起,陛下可以不用担心她拥兵自重干出什么自立为王的事情。
至于共享天下什么的,只要两人中做主的是陛下就好了。陛下愿意让出自己的权利,他们做臣子的能做的也就是进言了。
陛下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是好,但不愿意的话他们也不能把刀架在陛下 的脖子上逼着她啊。
朝臣们你一眼我一语的劝说着,过了好久才一脸遗憾的移开。
听了那么多话后,宋博仁和林志远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的本心。
要是陛下是个圣明的君主,就算是娶了赵墨为妻,愿意同她共享天下又如何呢?
他们到底是为什么才做官的,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族?为了百姓?
宋太傅,林大人,赵墨在此向你们赔罪了。就在两人犹豫纠结的时候,赵墨单独一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二话不说的掀起衣袍跪了下去。
赵将军不可!林志远快速的反应过来,拉着宋博仁远远的避开。
陛下都已经说了,赵墨是她可以和她共享天下的人。如今赵墨龙袍加身 ,代表的就是陛下。
他们可受不得陛下的参拜。
两位大人,我知道在你们看来陛下的举动非常冲动、甚至是荒谬。赵墨笑了笑,没有从地上起来,也没有变换方位。
难道不是吗?哪里有女帝封
封女子为后,然后打破后宫不可干政的祖法,更甚者放话她共享天下。赵墨说出了宋博仁后面的话,不仅如此,那位女子手上还握着大部分兵权,陛下这样做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宋博仁冷哼了一声,嘴硬道:你既然都清楚,为什么还不主动离开陛下,难道是真的要祸国?
所以太傅担心的是我祸国?赵墨一下就抓住了宋博仁话里的重点。
自然。宋博仁点头,这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
那如果我主动交出兵权呢?是不是太傅就会相信我了?赵墨追问。
宋博仁下意识的皱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是细想之后也没有什么问题。加上先前同僚的话一直在他脑海里回荡,就干脆的点头,是,如果你交出兵权,我就不反对这件事。
太傅,您交给我的我没有忘。听到回答后赵墨轻笑一声,忠君爱国,我一直都记着的。
说完后赵墨从地上起来,掸了掸膝盖上的尘土,走到了宋博仁的面前。
太傅,我答应你,明早我就会在朝会上交出兵权。说着赵墨伸出了手,放在了宋博仁的面前,太傅,您愿意明早来做个见证吗?
宋博仁仰头看着赵墨,昔日眉眼青涩的人如今已经身姿挺拔。
好,我会来的。宋博仁握住了赵墨伸出的手,借着她的力量站了起来。
赵墨固然有祸国的可能,但是更有护国的事实,自己或许可以信她一次。
在两人一环扣一环的操作下,文武百官彻底没有了脾气,一个劲的忙活起了新政的事,带着夏国以着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飞快进步着。
见到夏国推行下去的政令后,程琇一个人坐在龙椅上沉默了很久。
就算有了第二次机会,自己好像还是比不上夏辰光啊。
看看人家,不仅迎娶了自己想要的人为后,还让百官承认了一国二君,可真是了不起。
对比一下自己,虽然朝堂上跳脱的人是被自己清理掉了,但是剩下的也不是那么好招惹的,一个个的心都黑着呢。
自我剖析了一番后,程琇终于接受了自己再一次输给夏辰光的事实,开始安慰自己。
不怕不怕,至少自己比夏辰光娘亲,只要给她五年的时间,她对朝堂的掌控力一定不会逊色于夏辰光。
来人,把几位大人都请进来吧。程琇收好从夏国得到的新政明细,召集心腹开起了小朝会。
夏国开始迈开步子大步向前了,她陈国也不能落后太多。
一晃三年,不管是夏国还是陈国都已经焕然一新。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了朝廷时不时的推行一些新的政令,每当告示栏有新的政令发布后,百姓们都会上前观看。
至于看不懂的字的也不用着急,朝廷在每个告示栏附近都有专门的人值班。只要是有关新政的,都可以向他询问。
街道上来往的人群男子依旧占据上风,但相比较以前有更多的女子走了出来。其中有近三年数量暴增的女户,也有嫁人后出来做些小生意的妇人。
以前一直被男性学子占据的书铺茶馆,如今也多了许多穿着长衫的女性学子。热闹的时候还可以听到两者间的辩论,双方各执一词争锋相对,不分上下。
臣参见殿下,殿下万安。前来上奏的侍郎下跪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