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贺鲁带领着三万大军出发了,这三万中有他的嫡系部队一万人,其他三个姓氏的大军两万人,分成左中右三路向苏定方紧逼而去。
三万人之中属他的一万骑兵最为厉害,那是他的精锐。
他也考虑到其他几个姓氏有可能不尽全力,所以在这三万人之中,他的一万骑兵是绝对的主力,即使另外两万人不给力,他一万骑兵也足够和唐军较量一下。
进可攻,退可守,阿史那贺鲁觉得即使赢不了,但是也不会输。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用兵得当,可以大于二,用兵不当,就会小于二。
不久之后,阿史那贺鲁就会发现,这两万人不仅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严重的拖了他的后腿,使得一场本来有可能赢的战争输的毫无悬念。
对面的苏定方听说阿史那贺鲁居然没有逃跑,而是带着三万大军直奔自己而来,他大喜过望。
阿史那贺鲁,你这个无耻之徒终于敢出来了啊。
梁建芳和程知节没有完成的事情,就让我来完成吧。
三万人?
又能怎么样?
依然无法阻挡我!
苏定方登上北面的山坡,察看阿史那贺鲁的军队,他惊讶的发现,阿史那贺鲁好像并没有认真的排兵布阵。
只是一窝蜂的把骑兵派在前面,步兵紧随其后。
几乎没有什么章法。
这真是一个好机会啊。
苏定方把自己的大军分为两队,骑兵由他带领,悄悄的绕过一个山坡,来到了阿史那贺鲁大军的侧翼。
步兵由任雅相和萧嗣业统领,迎接突厥兵的冲击。
任雅相很够意思,来的时候不仅携带了粮草,还携带了大量的武器器械,尤其是各种弓弩,简直不要太多,不说人手一张弓吧,起码组装三千人是没问题的。
做为一个多年在边境守卫的将军,任雅相对作战同样有自己的心得。特别是防守,他可是行家里手。
进攻他不擅长,但是防守,他比苏定方还要厉害。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苏定方才让任雅相统领步兵进行防守,吸引突厥兵,自己则迂回到突厥的侧翼进行大面积杀伤。
大唐很喜欢实用八牛弩,任雅相也不例外,而且,他喜欢各种武器之间的配合。
任雅相的布阵大约如下。
最前面是绊马桩,就是类似大型三角铁的木桩,上面都削尖了,如果马跳的低一点,肚子立刻就会被划破。
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在东汉时期这种简单实用的武器已经广泛用于防守。只不过更多的是在中原地区使用。
在和突厥作战的时候因为基本上都是追着对方打,所以一直没用过。现在既然是防守,当然就必不可少。虽然简单,但是对付骑兵却很有效果,起码能延迟他们的速度,给弩兵更多的时间进行杀伤。
绊马桩的后面密密麻麻的撒了很多三角钉,只要战马踩上去,蹄子就算是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