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澜夜错眼与她撞了个正着,微微一怔,走了几步上前,取下披风上的帽子,隔着褴窗问她:“娘娘怎么醒的这样早?”
她唔了声道:“我睡不着,就起来了。”
他从门槛进来,直奔到她面前,身后有人托着漆盘,锦玉道:“今儿是登基大典,厂臣是来接我的么?”
阮澜夜嗯了一声,回头吩咐:“放下罢,这儿咱家一个人伺候就行。”
身后人将漆盘放下后就出去了,碧蓉听见他的话,朝锦玉瞥了瞥,她点了点头示意她退下。
她问他:“厂臣有话要嘱咐我么?”
她倒是直接,昨日她不过是提了一句,她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她以为她让她做间谍么?
嘱咐?似乎没有什么可嘱咐的,她看了一眼她寡淡的脸庞,大约是刚从踏上爬起来,连妆束都未化,勾起唇角淡淡道:“今儿是登基大典,娘娘要携殿下上奉天门登极,臣怕娘娘这儿没人替您张罗,特意来伺候娘娘梳洗。”
她哦了一声,似乎有些意外。褴窗上刮来一阵风,冻得她瑟瑟地。
阮澜夜见状上前将窗户阖上,视线落在她的衣摆处,道:“娘娘身子骨弱,往后要当心,这回的倒春寒发的不是时候,臣瞧碧蓉那个丫头不细心,回头……”
他又要撵碧蓉走,她直喇喇刺道:“反正我以后就是太后了,还怕没人伺候么,要是伺候不好,就都拉出去砍头!”
她自嘲的轻笑,这番话是说给她听的,话里透着讽刺,她到底年纪还轻,见识的少,旁人觉得顺理成章的事情,她想了一夜似乎都还没想好。她也不恼,拿起漆盘的对襟袄裙替她比了比,自顾自道:“事出匆忙,也未给娘娘裁身,只照着以往的规制做了这套‘洪福齐天’,也不知合不合身,臣伺候娘娘更衣。”
见他凑上来,锦玉骇地后退两步,接过他手里的袄裙,结舌道:“我自己来,不劳烦厂臣。”说着就隐身进了里间。
屋外天逐渐发亮,屋内也渐渐亮堂起来,光线照在屏风上,映射出她的身形,颀长袅娜。她大概没有发觉,大大咧咧在里间脱衣裳换衣裳,屏风勾勒出婀娜的身姿,她有些难堪,忙别过了眼。
不出一刻钟,里头窸窸窣窣,她从屏风后出来,脸庞红扑扑道:“我换好了。”
阮澜夜轻咳了下,不敢抬眼看她,嗫喏道了声好。径直走至铜镜装妆奁旁,拾起案上的首饰,刚要回头,瞥眼看见她站在那里。
怎么说呢?
有些好笑,她没忍住,轻笑出声来,走到她面前,打量了一眼抿嘴道:“这套‘洪福齐天’有些繁复,娘娘估计没穿过,前面一排扣子都扣差了。”说着抬手指了指她的对襟。
话里似乎有些嘲笑的意思,锦玉被他笑的有些赧然。低头朝着自己打量,被噎的一句话说不出来。有什么好笑的,他是觉得自己连衣服都不会穿么!
正想着,有一双手伸上来,青葱玉白,骨骼分明。阮澜夜伸手替她重新解了扣子又扣上,见她往后缩,她桎住她:“还是臣替娘娘搭手罢,臣本就是内监,宫里头娘娘们身边都有伺候的太监,娘娘不必介怀。再耽误下去,恐怕就要误了吉时了。”
锦玉嗫嚅了下,没说话。因为天冷,她穿了很多件的夹衣,可依旧还能感受到他那双手在她胸前流连,从脖颈一路向下,手指滑到胸乳前的时候,简直让她难堪。
“好了。”她听见声音像得了赦令,连忙歇了一口气。
“臣替娘娘梳头,娘娘来,坐到这儿来。”锦玉回头看见他站在梳妆台边儿上,嘴上扯起让人摸不清的笑容,口气里带着引孩子的意味。
若不是因为待会的登基大典,锦玉真的以为阮澜夜是人贩子,要将她卖到哪个山沟沟里。
嘴角抽搐了下,拖着步子不情愿的坐在了铜镜前。他站在身后,透过铜镜能清晰看清他的面容,她忍着不去看他,可铜镜就那么巴掌大点,她一错眼就能撞进他的烟波里,让她烦躁不安。
一来二去,锦玉彻底灰心了,索性闭上双眼,任由他在她头顶上摆弄。
大约他站在她面前,眉毛上有人在拿螺子黛描摹着,细细痒痒地,许是挨得近,隐约间似乎还有他的鼻息。
她以前曾在闺中想过,她未来的夫君会替她描眉,可她没想过,自己竟会阴差阳错成了皇后,之后又成了太后,也更没有想过,此刻间替她描眉的是一个太监。
哎!果真是造化弄人啊!
她深深呼了一口气,忽然睁开眼问:“好了么?”
恍眼撞上他投过来的视线,他手里捏着玉搔头正要给她涂口脂,看见她忽然睁眼,顿住手愣在那儿。
锦玉这下来了精神,往常只有他调戏别人的份儿,今儿也见到他错愕的神情了。看来往日的正经都是装的,她好歹也是建瓯城里的美人,哪有男人无动于衷的,瞧,这就现了形!
她故意撩拨他,眉眸横波秋水似的朝向他。忽然抿嘴一笑,“厂臣,我美么?”
美人含眸而笑,让人心生荡漾。
十六七的年纪,自然是美的。就算不染粉黛,也照样艳丽动人。
阮澜夜踌躇片刻,见她突然明朗起来,刚刚还带着气呢,转眼就好了。单纯的人心里没有城府,生气高兴全都摆在脸上。
她转过脸来,看着她鲜艳欲滴的红唇,故意拿手在她唇上描摹,有种撩拨的意味,低沉的嗓音传来:“娘娘很美。”
他的手仍旧在她唇上流连,锦玉有些不自在。她偏过脑袋,躲开他眉眼里的闪烁,不觉间脸上绯红一片。
不该是这样的,和她原先的设想完全不一样。她故意撩拨他,向他抛一个暧昧的眼神,他应该要赧然羞愧的低下头来的,然后她再呲哒他两句,说他不正经,一个太监也要对她想入非非。
可他不过愣怔了片刻,随即又是那副淡然的表情。像一口深邃的空洞,投进一颗石子,她眼见着那颗石子落下去,可却没有听到回声,不免有些失望。
日头完全升起来了,落雪过后的天似乎格外晴朗。阳光透过褴窗照在她云龙纹双膝襕马面裙上,阮澜夜在她身后看她,下颌耳珰在阳光的映射下,有种潋滟生波的味道。
第14章
奉天门上鸣钟鼓,锦衣卫设卤簿大驾。尚宝司在奉天门上设宝案、香案,文武百官身穿朝服立于奉天门之下,两旁有教坊司设中和韶月。整个奉天门上气势恢弘,众人都毕恭毕敬迎候大郢第八位国君。
大郢国君即位有一整套繁复的流程,锦玉携司马钰先在奉先殿谒告祖宗社稷,之后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锦衣卫在午门设云盖,捧着遗诏一直走到端门上开读。之后皇帝再到奉天门上接受百官朝拜,文武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整个大郢禁宫中全都高呼万岁。礼毕后由鸿胪寺请颁诏,改年号。
最后一环节是礼部官捧着遗诏交由司礼监交收。锦玉手里牵着司马钰,站在奉天门丹墀之上,遥遥望见金水桥上行来一队人,为首穿朱红曳撒,头戴描金乌纱帽,系鸾带,胸前缀有蟒纹补子,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他总有这样的能力,不管何时都能夺人心魄,叫人看一眼就挪不开。
阮澜夜带着司礼监四位秉笔、随堂太监上奉天门。
锦玉心中轻笑,他倒是明目张胆,满朝的文武大臣,就连一品大官也没有穿蟒服的。高祖时曾有规制,贵而用事者,才得赐蟒。如今半个禁宫都在他手底下,穿什么衣裳自然也没人敢置喙。
司马钰懵懵懂懂的,他大概还不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只任由锦玉牵着他。登极仪式繁复,一直到晌午才算完成大半,剩下的自有礼部和司礼监接手,皇帝等大礼过后就能回乾清宫了。
帝王登极要穿冕服,戴冕冠,佩大带大绶,一整套下来一点也不必自己这套‘洪福齐天’简便。锦玉牵着司马钰从乾清门入后廷,路过月华门时,司马钰突然拉了拉她,她低头轻声问:“陛下怎么了?”
锦玉见他眉头紧蹙,不免有些担忧,忙低下身子,他手卷喇叭凑到她耳边,气息喷在她的耳蜗里,嗫嚅道:“娘,我想出恭。”
他有些不好意思,但从月华门到承乾宫还有程子路,刚刚在奉天门的时候他就想了,可是那会人太多,好不容易等行完大礼,这会有些憋不住。
锦玉两眼愣愣地,他刚刚叫她娘?这是平头百姓家的称呼,在皇家是不常用的,说到底她不过才大了他七岁,她要是能生出这么大的孩子,岂不成了妖精?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不像大人那样,撑了这么半天也是难为他。她四下里环顾周围,屏退了下人,只留了曹大伴,带着他隐进了月华门,这里是接待外来宾客用的地方,平常不大有人来,边儿上有个小庑房,忙叫了大伴进去服侍他。
司马钰匆匆进庑房,忽又伸出脑袋喊她:“母后,你不要走。”
锦玉站在台阶下,回头瞧见他的模样,不免有些好笑,穿得倒是人模人样。但随即一想,即便是皇帝也要出恭,遂莞尔一笑道好,说她不走就在门口替他把风。好歹也是堂堂皇帝,叫人看见像什么样子呢。
今儿是宫里最忙碌的日子,昨儿积雪还未消融干净,门海缸①上积了厚厚一层。南方不常下雪,就算下也只零星飘两点,根本堆不起雪来,锦玉在建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不免心生雀跃伸手去触碰,美人肌配白雪,有种神圣的意味。
“果真芊芊玉手。”身后突然有手伸上来,锦玉猛地缩回手,一转头便撞上来人胸膛,一身暗绿团龙补子跌入眼帘,锦玉还没来得及反应,身子就被人圈在怀里。
锦玉心里擂鼓似的,心想哪里来的登徒子。这儿离乾清门不远,估摸着是前朝还没走的哪位大臣,刚要开口就听得他问:“本王问你,你是哪个宫的娘娘?”
她一怔没说话,本王?高皇帝生前儿子里没有封王的,整个大郢朝只有一位王爷,也就是高皇帝的兄弟宁王。
宁王好色,众所周知。
藩王无诏不得进京,她进宫也不过才个把月的光景,他自然不认得她,只当是哪个宫里妃嫔太妃。他胆子倒大,以为高皇帝驾崩,新帝年幼奈何不了他,在宫里能胡作非为,连妃嫔太妃也敢调戏。锦玉心里紧张,瞥着眼打量他,眼神里有种戾气,主意竟敢打到她头上来,真是不知死活!
她瞪着大眼审度他,在宁王眼里却别有另一番风味,刚要接话却听见门里传来声音:“母后,你走了么?”
锦玉愣过神来,剜了他一眼就退回门里去接司马钰,留宁王一个人怔在拐门上。宁王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手上似乎还有滑腻的香味,略挑了下嘴角笑着,心道原是新皇后。
这位皇后的经历他也听过一些,刚进宫高皇帝就驾崩了,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皇后太后连着做,众人都道她是好命。
只是……没人同他说起过,这位皇后竟还是个美人。
承乾宫里。
司马钰如今成了皇帝,但每日的学堂功课是不能少,刚回来就和曹大伴去了文华殿,那儿有专门大学士教习朝堂之事。
锦玉回来后就取了行头,歇在贵妃榻上和碧蓉说今日在月华门上的事情,一面抬手拆鬏髻一面狠冲冲道:“你今儿是没瞧见,上来就问哪个宫的,还动手动脚,我今儿才算是见识了什么叫登徒浪子。”
碧蓉听了害怕,忙问她:“那他做了什么没?好歹您如今也是太后了,这么的明目张胆,还是在宫里头,不知道收敛么!”
“他敢!”她气得直起身子,“八成是不认识我,否则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乱来!”
她越想越气,索性拍桌子恨道:“他还摸我的手,在我腰上拢手指,有这么不要脸的么!我长这么大也没人敢这么对我,一想到叫一个人登徒子占了便宜,真是越想越窝火!”
碧蓉替她穿褙子,安慰她:“真是作死的!反正您在内宫里,外头人进不来。再说了您如今是太后,要是不如意,就偷偷派人出宫找大麻袋将人捆起来,死命教训他一顿。”
使起手段,碧蓉比她还精明,小聪明一套一套的,锦玉卸了口气,哀叹道:“算了,我算哪门子的太后,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找人出宫办差,找谁?找你么?没的惹出事端来,不好收场。我这人心肠好,就当被狗薅了一把,又不会少块肉,反正我心宽着呢。”
双手枕在脑袋底下,露出一小截雪白的腕子,抬眼望头顶上的纱帐,怅然叹息道:“也不知我爹在建瓯怎么样了?我没殉葬成也不知道他到底知不知道,如今待在宫里,也不知道哪天才是个头,我也许要老死宫中了罢。”
“呸呸呸,年纪轻轻的说什么死不死的,往后好日子还长着呢!”碧蓉拿着火钳子往炉子里戳了戳,心里不甘,“老爷子估计才不管您死活,上郢都这么多天了,要是真当亲闺女,怎么也不见他来看您。”
总归才十几岁,头一回离家上这么远的地方来,想起建瓯的一切就觉得心里发酸,她反驳道:“爹其实想来的,他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掏出脖子上的玉佩,“我离京前,爹送了我好几里地,还把家里祖传的玉佩传给我。”
碧蓉呲道:“经不起折腾,写封信的力气也还是有的。我上郢都来的时候,老爷连一封信都没叫我带来,从小到大您受了多少气,好不容易盼到今儿,当了太后过好日子了,还想他们作甚!”
锦玉这人心地善良,嘴上狠功夫足,一到关键时刻就犹豫起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情,自己却不愿意承认。有的时候还不如碧蓉想得透彻,其实她也命苦,年纪轻轻就没了娘,没过多久爹就续了弦,后妈底下的日子岂是好过的?再加上没过多久,那位替她爹生了个儿子,日子一长,也就没人管她死活。总觉得将来有了儿子就成,女儿能成气候自然祖上添光,若不能也无所谓,是死是活都不在话下。
说起玉佩,大概是因为锦玉要上京做皇后,摸不准将来到底怎么样,若是能荣获盛宠,没准还指着她帮衬帮衬,后来一听高皇帝要驾崩,连来个拾骨的人都没有。
这样薄情的爹、薄情的家,不要也罢。
有些事情锦玉心里也清楚,只是不愿承认罢了。只当自己不是没家没人要的,否则孤身一人在深宫中,会被别人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