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46(1 / 2)

昨天夜里沈溪把关于商会发展的细节列了出来,连同商会成立银号的筹备事宜,都交给了惠娘。惠娘对于银号没有什么概念,全听沈溪的,她只负责张罗就行了,但对于商会的发展她却有很多见解。

沈溪发觉,惠娘越来越有商会会长的风范,无论是气质还是办事能力。

凌晨时分雨雪停了,清晨早早地太阳便从地平线上蹿了起来,气温急速回升。在药铺这边待了几天,周氏觉得不便再打扰,于是把沈溪领回了家,吃过早饭周氏让他上床养病,不准出门,无论什么事都让林黛帮忙,周氏则去印刷作坊那边帮沈明钧收拾。

陆曦儿闲不住,趁着家里的丫鬟不注意便溜到后巷沈家院子,缠着沈溪讲故事。为了让两个小萝莉不折腾他,沈溪用木头刻了个骰子,又在白纸上画了个大富翁和飞行棋游戏类似的跳棋格子,让两个小萝莉自己扔骰子玩。

两个小萝莉没接触过这么有意思的东西,一上午都玩得都很起劲,这样便不至于干扰沈溪在房间书桌上写写画画。

沈溪乐得不被纠缠,但耳根子想清静下来也挺难,两个小萝莉一上午都在“我退两步”“终于扔到六了”这种无休止的吵嚷声中渡过。

到中午时,宁儿过来叫陆曦儿回去吃饭,说惠娘回来了。沈溪惦记银号的事,起身要跟着一起去。

林黛撅起嘴道:“娘不许你出门,说让我看着你。”

“我的姑奶奶,娘今天中午可不回来,不去孙姨那里我们吃什么?”沈溪耸了耸肩膀,不满地反问道。

林黛想了想回答:“那我给你端回来。”

沈溪道:“你端过来饭菜都凉了,我吃冷饭冷菜,病情会加重,到时候娘就会把责任赖到你这个未来儿媳妇身上……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林黛顿时怂了,她可担待不起这么大的罪责,最后在沈溪的坚持下,林黛只好把她能从箱子里找来的衣服,全都给沈溪裹上,连头上都蒙了一层厚实的布,这才满意点头:“这样总该没问题了吧?”

沈溪对着铜镜看着里面自己包裹得好像阿拉伯妇女一般,不由摇头苦笑,有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媳妇,可真是件令人遭罪的事。

不过到底是要得到这位小管家婆的准许才能出门,沈溪忍了,等到了药铺,他赶紧把身上缠绕的衣服和布解开。林黛连忙叫唤:“干什么?好不容易才穿上,吃完饭还要回去呢。”

这时恰好惠娘端着热气腾腾的汤盆走进来,听到林黛的话,望过来的目光中带着盈盈笑意:“无妨无妨,你们下午就待在这边。小郎要做功课的话,黛儿你去帮他拿过来就是。”

林黛气得直跺脚:“孙姨,他才没做功课呢,整个上午都不知道在做什么。”

惠娘笑着安慰两句,把三个小家伙叫到饭桌前,满满一桌人坐下吃饭,和平时相比只少了周氏。

吃过饭,惠娘把沈溪叫到楼上,刚进房间,惠娘就把上午在商会总馆内发生的事大致一说,沈溪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天上午,商会总馆那边主要是接待外地客商,这些远道而来的商人为了跟商会谈生意,连春节都没回家,可见他们的重视程度。这些客商贩运的货物各不相同,惠娘虽然可以接待,但具体细节还得各行各业的掌柜自己谈。

临近中午,惠娘趁着送走客商的当口,把人召集到一起,将之前所立的一些东西,诸如改准入钱制度为季费制度,再就是商会未来一年的发展计划说了一下。

关于这些,商会成员都没什么意见,唯独在最后提出要以商会为依托,成立银号这件事上商会内部分歧很大。

商会原本是个松散组织,就算成员每年要缴纳会费,可终究商会不是商铺,不会经营具体行当,只是作为中间人的身份出现在商铺和行商之间,或者是作为调解内部纠纷的平台。

但银号成立后,商会就有了自己的实业,改变了商会原本的模式,这是很多人担心的,他们怕若这“银号”有什么风险和损失,回头商会会把亏空摊派到各家商铺头上。

“小郎,看来要以商会为依托,成立银号不太容易啊。”最后惠娘叹道。

沈溪心里很清楚,这年头商人做生意都很谨慎,没把握赚钱的买卖能不碰就尽量不碰,更别说是银号这种他们闻所未闻的新兴行业了。

沈溪笑着安慰:“姨,你尽管放心好了,只要你把股份和股东的事说明白,让他们知道虽然银号挂在商会名下,但除了股东外,别人跟商会不会有任何利益上的纠葛。等他们将来明白银号的赚钱能力,再看到别人大笔大笔的分红,那时想加入还进不来呢。”

惠娘被沈溪的话鼓舞,点头道:“那我下午过去,再找些人把银号的详细细节说给他们听。”

等惠娘匆忙离开药铺去商会总馆,沈溪觉得惠娘并不缺乏做事的能力,而是缺乏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女人总是希望自己得到支持,自己的亲人,或者是爱人,这是她们在外做事的动力,偏偏惠娘在外受到的冷眼极多,让她偶尔会怀疑自己做事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沈溪发觉,自己越来越像是扮演惠娘丈夫的角色,给她出谋划策,同时还给她精神上的鼓励,让她做事更有信心。

下午回来时惠娘手里拿着几十份契约。

惠娘跟商会的人陈述了银号的利弊之后,再把银号的权益责任划分言明,同时惠娘也表态,无论将来商会中人是否愿意把钱存放在银号,商会都不会加以干涉,银号虽然依托于商会,但只是作为商会的附庸,并不涉及影响到本来各家商铺的生意。

在惠娘把话挑明后,商会中不乏远见卓识之辈,他们感觉这“银号”生意大有可为。

这分明是把民间高利贷的行为规范化,民间放贷那是多暴利,作为商人岂能不知?在银号成立后,可以用别人的钱来放贷,光是从中赚取的利息差额,那就是一笔无比庞大的财富,比做任何实业买卖都要有利润。

经过几番商讨之后,几个商会长老以及十多家老字号的东家相继表态,愿意入股到银号当中,但他们为了防止出现大的亏损,一次出资只有几十两银子到上百两银子不等,这样就算有所损失,也不会影响到他们本来的生意。

后来一些商会的普通成员,也入了股,少的就入一股,当作个意思,多的入个三四股,也同样不伤自家店铺筋骨,还能跟在后面分一杯羹。

最后剩下零星的股份没摊下去,惠娘干脆自己收了,这样一共三百股,惠娘占了一百六十八股。

各家商定,第二天会把银子送到商馆,由惠娘全权负责银号的筹建。正月十六城里商铺开市的同时,银号也会正式宣布成立。

“姨,就十天时间筹备,会不会太急了些?”沈溪提出不同的看法。

现在要开的不是作坊或者是沿街店面,而是一家具有银行特性的银号,光是在官府那边报备,再加上租店面请护院保镖这些,都需要花不少时间。

银号可不是普通店铺,里面钱财无数,不但墙体要进行加固处理,周边还得加强戒备,最好能请官府的衙役或者是巡检司的人在周围巡逻,一旦偷抢之事发生,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惠娘态度却很坚决:“要做,就得快一些,免得别人以为我是在空口说白话。”

惠娘做事雷厉风行,这是沈溪早就知道的,见她坚持沈溪只能点头:“姨的决定我自然支持。在银号选址和雇请人手上,我会尽量帮姨的忙。”

惠娘听到沈溪的话,脸上展现宽慰的笑容。

到第二天,惠娘到商会总馆把各家银子收了上来,同时把股权书分发下去,银号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

因为商会现在规模很大,再加上跟府衙那边关系不错,银号到府衙报备不会有太大问题。反正是灰色产业,之前没有行业标准,即便有也是由惠娘这样的行业先驱者来制定,府衙方面只要收钱就好办事。

官府的门路正在走,惠娘已经开始谈租场地的问题。

惠娘觉得,既然银号跟商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索性让银号铺子跟商会总馆靠得越近越好,她决定干脆在商会总馆周边选择租赁铺面,反正那边不是闹市,而银号作为特殊产业,酒好不怕巷子深,不用非要开在特别热闹的地方,那般反而会让商会周围人多眼杂,出事之后不好应对。

第一五六章 开业事前忙

初六这天,天气阴沉沉的。

印刷作坊将于辰时四刻复工,惠娘无暇兼顾,便把开工酬神的事交给沈明钧夫妇做,她专心筹备银号。

再三央求后,周氏终于答应沈溪穿上厚实的衣服前往印刷作坊。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开工前掌柜要带领工人杀鸡还神,祭拜天地,保佑复工后一切顺顺利利,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苏遮柒为了防备印刷作坊在印制连环画时偷工减料,特地派了个人过来,表面上说是监督,但沈溪看出这人其实是想偷技术。

沈溪故意凑上前试探两句,这人对印刷流程颇为了解,但显然这人防备心不高,沈溪恭维两句就有些得意忘形,以为沈溪是个小屁孩开始大发厥词。

沈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沈明钧和周氏后,二人简单商量便打发这人回去,让他捎话给苏遮柒,黄昏时派人过来把今天印刷好的彩色连环画运走,到时候自然就可以检验质量是否过关了。

反正两口子对自己作坊印制的连环画品质有足够的信心,运走既省下这边仓储的麻烦,出了事也跟作坊无关。

沈溪在印刷作坊待了半天,回去后病情有所加重,咳嗽不断不说,还有些低烧,惠娘见状立即请谢韵儿过来给沈溪诊治。

此时沈溪已完全是风寒的症状了,再没有大年初一时半死不活的模样。

惠娘问清楚沈溪上午去了印刷作坊,出人意料地埋怨了周氏两句。周氏见惠娘关爱自己的儿子,没有还嘴,笑了笑事情就算揭过了。

两姐妹从认识开始,一直和和睦睦,连意见不合的时候都没有,更别说吵架了。惠娘和周氏相处甚欢,是互相体谅互相关怀的结果。这年头想找个闺蜜可不容易,本来女人天性节俭,容易为一点蝇头小利吵架甚至大动干戈,但因为两个女人合作的药铺和印刷作坊获利颇丰,她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因此特别知足。

惠娘和周氏相互之间记得对方的好,就算有什么意见相左的地方,也懂得体谅,把过错先归到自己身上。

“小郎,宁化那边有信过来,说是叶县令认为咱的印刷作坊有问题,总印说本、年画还有连环画这些东西,有伤教化,勒令咱印一些四书五经之类有意义的书……你说咱印什么好?”

惠娘拿着宁化那边捎来的信,脸色有些难看。

信是早上收到的,虽然身处两地,但惠娘对宁化药铺和印刷作坊并未失去控制,那边的掌柜每个月上中下旬都会把经营状况告之,所有账目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现在惠娘在府城风生水起,作为商会会长权柄极大,那边不敢有丝毫欺瞒,所以有什么事情惠娘总会第一时间知晓。

沈溪叹了口气,该来的总归要来。

不管什么年代,经商最重要的是得考虑“政策”,一旦你盈利高,就会有人眼红,说三道四,甚至跑到官府告刁状。

府城这边,知府高高在上,不爱理会民间这些小买卖,而知县附郭没什么实权,也不怎么搭理下九流的商人。但宁化就不同了,叶名溯属于京城少壮派下放到地方历练的,平日里闲不住,最关注民情民风,不知怎么的居然把矛头指向印刷作坊。

沈溪分析道:“今年宁化那边主要负责印制黑白连环画,加上些说本,人工相对富余,不如印一点稚子的启蒙读物,送给县衙,由官府组织分发给学塾或者是街边的孩子,以教化民风。”

惠娘点了点头,倒是周氏有些不乐意:“如此一来,咱不是白花钱吗?”

惠娘笑着解释:“姐姐,有时候花钱是为了保平安,不能省的……再说了,钱本是从百姓手中赚得,如今拿一些出来回馈大众也是应该的。而且如此一来,既能让叶县令满意,还能避免别人说闲话,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就不知,咱该印什么好?”

沈溪想了想,既然之前叶名溯很欣赏他编撰的那本《幼学琼林》,那就干脆印制些出来,让宁化的稚子都长长学问。眼看又到岁考时节,福建学政会到各府县组织考试,见到宁化民风淳朴,教化良好,自然会对叶名溯褒奖有加,届时叶家稍微运作,叶名溯就能高升,到时候自然少不了好处。

等沈溪把他所想跟惠娘一说,惠娘自然满口赞同。

之前陆曦儿学《幼学琼林》,读书写字都大有进步,她自己也觉得沈溪编写的这本书对孩子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现在推广开也算是为沈溪扬名。

惠娘马上致信宁化,同时将沈溪编撰的《幼学琼林》原稿送过去,让印刷作坊照着印,首批印两千本,送到官府,由宁化县衙自行派送城中学塾或者市井孩童手中,以作教化之用。

事情安排好,惠娘算是了去一桩心事,又把精力倾注到筹办银号上来。

……

……

正月十五,上元节。

这天一早惠娘就带着周氏和沈溪去了银号,准备开业之事。

银号定在正月十六开张,跟城里商铺开市的日子一致。

银号临街,距离商会总馆仅有一百多步远,选用二层青砖房作为营业场所,大堂由高高的柜台隔开,按照沈溪的意思,从银号正门进去,前来兑钱或者存钱的人不能随便进出柜台。若是有大商贾来谈生意,直接请到后堂。

银号后院设银库,象征性存放一些银子,其余银子还得转移到商会总馆存放。如今商会总馆已经把左右几个院子全部租了下来,场地比之刚开始扩充了十倍有余,其中有个院子建有逃生用的地道。到时候将依托这条地道,修建几间地下密室,作为储放银钱的地方。

沈溪到了地头,里面还在收拾。

银号这种行当之前从未有过,沈溪的想法,最初先以银两和铜钱兑换为主要经营业务,等后面再逐渐增加存款放贷项目。

一次吃不成胖子,做银钱买卖,就怕步子跨得太大,在银号名声还没打响之前,民间稍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挤兑狂潮,说不定银号刚开业就可能面临破产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