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51(1 / 2)

周氏没觉得怎样,沈溪却有些啼笑皆非。

兰陵笑笑生作为明朝一代大文豪,作出《金瓶梅》这般名流千古的名作,成就不小,但就事论事,兰陵笑笑生也只是个写情色小说的,连自己名字都不敢署,怕影响自己声誉的假正经。

“娘,我功课做完了,先去后院找黛儿和曦儿玩。”沈溪提着他的书包往后院走。

“这么快?算了,去吧去吧,别弄得一身脏兮兮的,别吃零嘴,留着肚子晚上吃饭……”

周氏的唠叨很多,以前她总喜欢有人没人的时候数落沈明钧,现在她跟丈夫如胶似漆,就把这股唠叨劲儿用在身边人身上。

等惠娘下午回来,谢韵儿尚未离开,但见惠娘面色有些阴沉:“今日听商会的人说,见到洪公子在客栈住柴房,一问才知前些日子他被打了,大病一场。”

沈溪没想到惠娘的消息如此灵通,得了,现在不用私下商议了。谢韵儿欲言又止,周氏先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惠娘叹道:“据说是酒后失言,他把韵儿妹妹的事说与城中几个官家纨绔子弟知晓,结果那些人到药铺来捣乱,他听说后气不过,便去找这些人理论,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

“活该!”谢韵儿愤愤不已。

涉及到谢韵儿和洪浊的一段恩怨纠葛,惠娘和周氏都不好插嘴。

惠娘试探着问道:“我准备回头找人送他些银子,让他离开汀州府。韵儿妹妹可要与他再见上一面?”

“他这样的人,不知世间艰辛,总以为做什么事都轻而易举,如今他走汀州这一遭,总可以让他长些记性了。我与他之间无任何关系,去见的话只会让他平添臆想。此番要劳烦姐姐,一切花销,但从妹妹的月钱和分红中扣除便是,了结这一桩,我以后再也不亏欠他洪家什么了。”

沈溪感觉谢韵儿嘴上说能放下,但她内心未必真的放下了。惠娘似乎也察觉到了这点,点头道:“妹妹今日就别回去了,留在药铺,晚上我们姐妹三人坐下来好好说说话……近来生意不好,我们也商议一番。”

谢韵儿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回去难免被家人察觉她的情绪波动,便点了点头。

惠娘马上让秀儿过去谢家那边知会一声。

趁着晚饭前惠娘独自在柜台前算账时,沈溪跳上惠娘身边的椅子上,这样看起来似乎比她还高一些:“姨,知道为何近来药铺生意不好吗?”

惠娘侧目一望,微笑道:“不知,你知道?”

“嗯。”

沈溪有些愤愤然,“我听说,城里城外的大夫都恨咱做成药抢了他们的生意,在背地里抹黑咱,说咱的药质量不好,还很贵,让那些病人到别处去抓药。”

“什么!?”

惠娘本来在拨弄算盘,听到沈溪的话不由停下来,惊讶地问道:“小郎,此事你听谁说的?”

沈溪咧嘴笑了笑:“姨,那天洪公子不是被打了吗?是我找人把他扶去看跌打大夫的,那跌打大夫不知我身份,特别提醒别来咱的药铺买药,后来我让韩五爷去城里别的大夫那里假装看病,那些大夫也都这么说。我才知道,不是一个两个大夫在背后抹黑咱。”

惠娘一听震惊不已,这些天药铺生意渐渐冷清下来,她正在找原因。

陆氏药铺生意好,是药铺通过长时间积累的口碑,但眼下口碑正被那些大夫抹杀,因为平常百姓对于大夫的话还是很信服的,一旦百姓认为陆氏药铺的药不好,而药又直接关乎病人的病情甚至是生死,他们怎敢光顾?

“这些人,也太没口德了,我们又没得罪他们……”

沈溪苦笑:“还没得罪啊?咱就快让这些大夫混不下去了,砸的是人家的饭碗,人家作出反击,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第一七〇章 神童

几百年后,药房卖成药,与医生之间并无太多利益冲突。可这年头,没有手术刀,也没有验血、化验这些先进技术,大夫为人诊病,只是单纯地看过病后开出药方,这是唯一的盈利手段。

药铺里销售成药,剥夺了大夫开处方的权力,使得其生意受到严重影响,盈利也大幅摊薄。

惠娘得知实情后,决定作出应对。

要让药铺继续保持之前的兴旺势头,就要树立品牌优势,让百姓知道,陆氏药铺所配的成药,选用的是上好药材,而按照大夫方子抓的药材和汀州府各家药铺销售的药材质量相当,价格也是一致的。

沈溪提出让病人“现身说法”,由惠娘出资,在城中举行几场南戏专场演出,顺带在演出的间隙,找病患家属为陆氏药铺的成药和药材进行宣传。这种被沈溪命名为“打广告”的宣传方式,让惠娘觉得颇为新颖,本来她就觉得既然赚了钱就应该回馈百姓,沈溪的提议得到她的热烈响应。

惠娘开始联系府城的南戏班子搭台演出,为了吸引观众,所用戏本由沈溪创作,务求每场演出都能引起轰动。

五月二十二,惠娘亲自前往客栈,为洪浊把之前所欠店钱结清,还送给洪浊十两银子,让他用这笔钱回京。

沈溪没有再去见洪浊,但回头听惠娘讲,洪浊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汀州,应该就是这几天的事。

学塾这边,一切按部就班。

冯话齐为了表现他对沈溪学业的重视,每天放学后都会给沈溪加半个时辰的课程,学塾成立至今,沈溪已将《五经》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冯话齐决定正式开始教授沈溪关于作文及八股方面的知识。

以前冯话齐所教学生,最少也要到十二三岁才能接触这一层面的知识,因为作文已关乎科举,再加上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方面的内容,一个学生要接受大约三到四年这方面的教育,才可以参加童生试,经过县、府、院三道考核成为秀才,功名在身。

就是说,普通人起码要到十五六岁才可能考秀才,至于能否考上另当别论。但如今沈溪不到九岁,若直接接触作文,沈溪可在十二三岁便参加科举考试。

冯话齐谨慎地找沈明钧夫妇和惠娘商量此事。

虽然沈溪现在表现出的是刚能背诵《五经》,距离把经义彻底掌握尚需时日,但这已让冯话齐感觉他是不世出的“奇才”。

冯话齐希望弟子中有一人能高中进士,这是对他一生教育事业的肯定,而沈溪则是他实现宏愿的最佳人选,由不得他不上心。

等冯话齐把他的意思说了,不但沈明钧夫妇,连惠娘脸色都有些迷惑,事情来得有些太突然了。

“……先生,我家小郎他刚学《五经》,这么快就又学别的,怕他吃不消啊。”沈明钧有些迟疑。

以前他们希望儿子能早点儿接触更高深的知识,但眼下沈溪才刚学《五经》两三个月,先生就跑来告诉他们,准备让沈溪继续“跳级”,这让沈明钧夫妇和惠娘觉得,冯话齐是因为新学塾东主是惠娘,所以才会对沈溪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来讨好东家。

惠娘虽然对沈溪的能力很信任,但关于学问的事,她却不敢抱有急于求成的心态。

面对沈明钧夫妇和惠娘质疑的目光,冯话齐叹道:“几位,在下一介老朽,从刚接触沈溪这个学生开始,就发觉他天分非比寻常,说是神童也不为过。”

“这半年多下来,凡四书五经,他过目不忘,凡经义集注,他可出口成章。在下教书多年,如此天赋的学生,生平仅见,我只怕资质愚钝,耽误他的前程,唯有对他多加教导,悉心栽培。”

沈明钧夫妇对望一眼。

对于做学问他们一窍不通,冯话齐把沈溪的天分说的那么好,他们不懂这话到底是实情还是恭维。

惠娘倒有些见地,点头道:“先生既如此说,可否当着我们的面,考核一下小郎的才学?”

冯话齐笑着点头:“也好。这是前几天我教给沈溪的《春秋左氏传》,此书乃儒家十三经之一。昨日我曾两次考核,其中内容他无不对答如流。今日就请陆夫人监督。”

冯话齐递上来一本《左传》,惠娘拿过来看了一眼,这种隐晦难明的儒家经典,她从未接触过,只是稍微读一下都觉得语句生涩,头晕脑胀。

沈溪到后,冯话齐的考核正式开始。

冯话齐让沈溪背诵《左传》部分内容,沈溪仰起头便开始背诵,没有平常学生摇头晃脑的习惯,背的速度比惠娘看的速度还要快。惠娘用手指头点着书上的文字,到后面跟不上,连翻页都赶不及。

等背过之后,冯话齐满意点头,再道:“通背全文,不知其义,终究不妥。沈溪,你且将此段经义注解。”

沈溪一一回答。

之后冯话齐好像有意继续为难,续道:“颍考叔其人如何?”

沈溪答道:“颍考叔乃郑国大夫,郑庄公继位,其兄弟段罔上谋逆作乱,郑庄公举兵平之,觉其母武姜氏与段暗中有谋,遂以‘不及黄泉,不再相见’为誓。颍考叔闻之,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令庄公与母亲睦如初。世人谓之纯孝,后颍考叔为公孙子都暗箭伤人而死。”

沈溪回答得很干脆,对于历史典故驾轻就熟,冯话齐不住点头嘉许。

冯话齐看着惠娘:“陆夫人可有异议?”

师徒应答,惠娘看得一愣一愣的,苦笑道:“这些事,我一介妇人如何懂得?若先生觉得好,那就如此吧。”

冯话齐再征求沈明钧夫妇的意思,得到准允后,正式让沈溪半年内第二次跳级,从学习《五经》到学习作文要领。

从这个时候开始,沈溪可以正式可以作文章,他腹中很多学问,也能发挥作用,不用再一直藏着掖着了。

……

……

五月二十四,洪浊启程回京。

一大早洪浊就来到药铺门口,等沈溪上学路过。

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洪浊伤病痊愈,此时他换了身干净的衣衫,脸上少了刚来时的意气风发,添加了些许阅尽世事的沧桑。

“……小兄弟,你说得对,我现在没本事,实在没脸去见谢家妹子。我已经想明白了,我这就回京,今年秋闱,我定要中举,明年会试争取金榜题名。到那时,我再来汀州府,用八抬大轿把谢家妹子迎娶进门。”

洪浊发出豪言壮语,似乎立下了大志向,但在沈溪听来完全是空口说白话。

举人倒是有希望,但进士岂是那么好考的?洪浊二十不到,以科举的难度,五十少进士,学到老考到老,恐怕真等洪浊高中进士,谢韵儿孙子都已经能上街打酱油了。

不过沈溪还是不准备打击洪浊的积极性,当下用鼓励的口吻道:“我看好你!”

洪浊多了几分自信,笑道:“小兄弟,与你相识不过两三个月,但感觉你为人实在,来日我再赴汀州府,必当厚礼以报。”

沈溪笑着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

以如今交通之不便,洪浊十有八九不会再踏足汀州之境了。但沈溪却觉得自己有机会跟洪浊再见面,因为他是有大抱负之人,大明朝的京师,怎么也要闯一闯。

二人言笑甚欢,洪浊没把沈溪当作孩童,更像是平辈相交的朋友。

临行前,洪浊目光往药铺门口瞟了一眼,心中不舍,眼下他最希望谢韵儿能出来为他送别,这样他不但能诉说衷肠,还能把自己的计划告知心中牵挂之人。

但到最后他也未见到佳人一面,洪浊来汀州府一趟,与谢韵儿最近之时也不过是隔着屏风相对,终究无缘无分。

洪浊背着包袱,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城西而去。

来汀州府一趟,洪浊成熟了不少,多了这一番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人生有了遗憾,未来或许会促使他发奋图强。

看着洪浊的背影,沈溪若有所思,是否他的出现改变了洪浊的人生轨迹?

或者曾经历史上的洪浊,来到汀州府后得到谢韵儿的原谅,过上双宿双飞的幸福生活,但在历史上这洪浊却没有留下丝毫印记。

经此一事,说不定洪浊将来能有一番作为,成为一代名臣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沈溪不由无奈摇头,他的出现的确是异数,历史已经因为他的出现悄然发生变化,从此时开始,历史出现了分岔口,将来的华夏文明,或者不会再沿着既定的轨迹发展下去。

第一七一章 金秋

八月初,盛夏刚过,秋高气爽,沈溪在新学塾里学习也是如鱼得水,不到九岁的他,已跟着十四五岁的学生一起读书。

同班人中,他的座位排在最前面,为的是方便看清黑板。

有了黑板后,学塾的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别的学塾听说有这好东西,也都找人造上那么一块。

以前沈溪在同学中属于个头矮容易受欺负的对象,但在新学塾,他的地位可不一般。学塾东家惠娘是商会会长,教谕冯话齐和几个先生对他分外看重,这里的学生又都是商会子弟,沈溪在所有同学中,就算年岁小那也是大哥级别的,没人敢招惹。

这天放学,坐在沈溪后面名叫李琦的同学拍了拍他肩膀:“沈溪,今天我们几个准备去酒肆一醉,你去不去?”

李琦大沈溪五岁,今年十四,再过两三年就该成婚了。

这些人现正处在少年叛逆期,他们不喜欢去河边抓鱼又或者上树掏鸟蛋这些只有孩童才喜欢玩的东西,专门学着做成年人的事。

“我们还在读书,买醉不合适吧?”

沈溪直接回绝。这年头只要是读书人,几乎都会喝酒,连冯话齐平日也会让妻儿去买几两酒回去,邀请几个老友小酌,吟诗作赋。

李琦笑道:“怕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堂堂七尺男儿,只有千杯不醉那才叫本事……你放心,我们不对外人说,你酒量浅,喝两盅尝尝味道就好。”

“我现在被家里看得严,你们自己去吧。”沈溪依然摆了摆手,拒绝了李琦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