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387(1 / 2)

谢迁想了想,建议道:“萧公公回去通禀陛下,无论沈溪小儿所奏是否属实,总算宣府之内还有内长城关口可守,只要居庸关和紫荆关在手,北寇想进犯京师,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第一一三〇章 钢铁防线

沈溪亲自带人修筑防御工事。

鞑靼人主力到来之前,他必须要把土木堡经营成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而不是一座堆砌在沙粒上的纸糊堡垒,弹指即破,然后闭目等死。

为了让土木堡变成理想中的状态,沈溪将手底下所有人都调动起来。他把一些识字又或者接触过火炮和火铳的二千人抽调出来,作为机动兵马,另有五百有一定手艺的民夫,用来制造和修复武器装备,同时实现沈溪脑海中的一些构想。

其余四千官兵和两千民夫,分成了四班,各负责一个方向进行土木作业。

沈溪知道修筑防御工事的重点,在于破坏鞑靼骑兵的机动性,充分发挥手头的火炮和火铳的火力优势。

因此,以土木堡为中心,前后将修筑八道战壕。每道战壕均深四米、宽三米,前低后高,战壕与战壕之间约莫有二百多米的平地。

所有的战壕都通过坑道连接起来,这些战壕和坑道在转弯处,变得极为狭窄,仅容两人并行,战时只需在这些弯道处派出一队火统兵,即可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与城外连接的道路,变成了弯弯曲曲的“之”字形路线,如此一来,敌人在冲锋的时候,除了跳入战壕,剩下的就只能绕路。而在绕路的时候,城头的火炮以及埋伏在两翼坑道里的火铳兵,即可给予鞑子兵最大的杀伤。

被人看衰的土木堡,首战便全歼火绫部,次战又以绝对优势获胜,这让土木堡内的明军重新看到生存的希望,现在他们已经不求能在与鞑靼人的交战中获得多少功劳,只想活着回到关内,留条命回去见婆娘和孩子。

为了这个目标,城外修筑工事的官兵和民夫干得如火如荼。

冬季白天很短,总共大约有六到七个时辰可以干活,早上天色刚蒙蒙亮就上工,等到天几乎完全黑下来才撤回城中休息,这中间只是吃饭时休息一下,然后一直干下去,所以效率很高,仅仅两天第一道防线就构筑起来了,此后就是按照沈溪的规划,优先构筑外面那道战壕以及连接两道战壕的交通壕。

土木堡拥有的两百门火炮中,有半数架上城头,其余的则利用挖掘战壕时堆积的土堆,构筑炮台,威慑敌军。

由于之前从鞑靼营中搬回大量炮弹和火铳子弹,以及十多万斤火药,短期内弹药消耗不用发愁,每天炮兵除了在沈溪指导下保养佛郎机炮外,每名炮手、副炮手还各有一次实弹练习的机会。

每当城头的火炮向远处沈溪指定的目标进行炮击,隆隆的炮声都会把远远观察的鞑靼骑兵吓得远遁而去,生害怕自己成为牺牲品。

此外,集中进行训练的一千五百名火铳兵,每天也都有实战打靶的机会。

这些火铳兵中,有九百人装备最新式的佛郎机火铳,另六百人则装备了老式的双眼铳。火铳兵共分为五队,每队三百人,以军阵出战时排成三排,进行三段式射击,打防御战时,则躲在战壕里交叉开火,务必确保火力全程覆盖。

如今土木堡再也不担心会出现逃兵了,因为随着南门被堵死,城塞周围已没有任何逃跑的路线,鞑靼人抓到明朝的逃兵,基本是见一个杀一个。

鞑靼人并非不想利用心理战来打击守军的士气,只是之前沈溪用“马雷”打得鞑靼人肝胆俱裂,亲眼见到袍泽在身边炸成粉末,尸骨无存,那种伤痛刻骨铭心。这会儿看到明朝士兵,如同见到生死仇人,一个都不愿意放过。

鞑靼人残杀俘虏后,还将其头颅挂在旗杆上耀武扬威,这使得城中官兵基本上断了逃跑的念想,而且如今军中都在流传朝廷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放着到手的功劳不要去当逃兵,还无路可跑,抓住后两边都是个死,士兵们最后死心了,只能安心听命行事。

“大人,鞑子主力眼看就要来了,还这么没头没脑地修下去,恐怕无济于事啊!”

十月初九这天下午,沈溪正在地图前研究土木堡周边地形,胡嵩跃又跑来诉苦,“士兵们每天都去修,这都接连修了好几天了,也不过挖了最里面和最外面两道战壕,其中外面那条战壕还只是初具雏形,距离最终的八条遥遥无期。”

“大人,这么挖下去恐怕还没等咱修完,鞑子兵马就冲进来了!”

沈溪抬起头来,瞪着眼问道:“谁冲?就凭外面这些鞑靼人?我告诉你,鞑靼中军抵达之前,这些人绝对不会越雷池一步,我们还有时间来完善我们的防线。”

胡嵩跃紧张地问道:“那请问沈大人,咱修这些玩意儿,能坚守多久?三五天,还是十天半个月?”

沈溪知道,这些人说来说去无非是试探他的口风,一个是想试探援军几时能够抵达,一个是试探此战持续时间会是多久。

“三五天是必然能守住的,只要鞑靼人不是日以继夜发起进攻,我们可以坚持更长时间!”沈溪道。

胡嵩跃咋舌:“大人莫开玩笑,这土木堡,不过就是个废弃的城塞,这些年都未曾有过修缮,光靠城外那些沟沟壑壑,别说三五天,我看三两个时辰都够呛。如果鞑子再来个三五万人马……沈大人,我看还是即刻突围更为妥当,此时鞑子对我们心存忌惮,咱们且战且退,说不一定可以平安返回居庸关。”

沈溪很想破口大骂,退你娘的大头鬼。

这两天土木堡外鞑靼营中又陆续来了兵马,估摸又恢复六七千之数,再加上其随时可以向宣府求援,到时候可能面对的就是数万兵马,还是清一色的骑兵。城内真正的军队不过六千,想在这种情况下突围,跟送死没多少区别。

沈溪厉声喝道:“我现在就下达一条军令:轻言退兵者,斩!如今我不能给你更多的保证,你只需要明白,要想保命,就得继续老老实实给我修筑防御工事。”

胡嵩跃满脸为难,但看到沈溪态度坚决,只能怏怏不乐地出了指挥使大堂。他也知道沈溪每每能化腐朽为神奇,既然沈溪不愿意说也没办法勉强,现在只能祈祷这些战壕和沈溪那些举措,关键时候能发挥作用了。

……

……

张家口堡的失守,意味着大明北部边陲洞开,这比榆林卫城失守来得更为凶险。大明内关长城一线居庸关和紫荆关,已处于鞑靼铁蹄直接威胁下,北方鞑靼兵马可以源源不断进入大明疆土内,北方防线全面吃紧。

在这种情况下,刘大夏却依然领兵在宁夏镇,“收复失地”,尚且不知宣府所遭遇的危难。

宣府一战,于十月初七上午大雨停歇后开启。

这一战鞑靼投入八万余人马,攻城器械齐备,城内城外火炮连天,不但城内有新式的佛郎机炮,鞑靼人也有,两边对轰中,鞑靼兵马利用攻城塔和冲撞车,对宣府城墙和城门展开攻击。

当天下午,宣府北城门便有失守的迹象,但被城中守军艰难地守住了。

趁着入夜后战事停顿空暇,城内再次派出兵马,往城外发求救战报,可惜此时城塞已被鞑靼兵马团团围住,就连宣府周边城塞也均被鞑靼袭扰,根本就没有援军往援。

而求救的战报中途便被鞑靼人截获,宣府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三边以及宣大各处情报网络滞后,由于鞑靼游骑控制东西交通,军报无法及时传递,宣府不知大同、太原两镇情况,大同、太原也不知宣府境况。

就是在这种消息封闭中,宣府经历鞑靼兵马彻夜攻击。

亦思马因为了挽回之前因为分兵土木堡而浪费的时间,对宣府的进攻一浪高过一浪。

在宣府遭遇猛攻时,大同镇和太原镇仍旧太平无事,报平安的战报一封封通过紫荆关传回京城,这一刻,大明情报网络似乎完全失效。

就连宣府镇长达半个月未有消息传回京城,也未引起足够的警觉……关键在于所有人都不信鞑靼人会从宣府进攻大明,这是对宣府镇各大关口的一种信任,还有便是对三边总督刘大夏的信任。

所有人都不相信,鞑靼人有能力切断大明的情报网,让大明在完全抓瞎的情况下任由宣府这样的坚城沦陷。

但偏偏这种事正在发生,而且不可逆转,即便朝廷此时得到消息,有了动作,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唯独能驰援宣府的沈溪部,此时也被鞑靼人派出的兵马重重围困。

沈溪此时已经没有别的任何想法,一心防守。

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归宿

十月初八,云柳和熙儿骑快马抵达居庸关。

此时西北尚未有更多消息传回,不过在居庸关之地,关于宣府的情况进一步明朗:

源源不断的难民,已将宣府正在被大批鞑靼兵马围困的事说了出来,可偏偏朝廷派往居庸关收集情报的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不相信这个,他们始终在等候从宣府和张家口堡传回的确切军报。

可宣府军报已有半个月以上未再有过传递,即便如此,自皇帝往下,整个朝廷都将鞑靼入侵宣府当作一个笑话看待。

云柳和熙儿都是一袭男装,她们带的东厂腰牌,进入关城后,直接往卫指挥使衙门方向而去,却在官衙门口被卫兵拦下:“军事重地,闲人不得进入!”

居庸关近来经常会出入一些朝廷使节,问询的基本都是西北战事,因为隆庆卫未得到更多确切的消息,使得这些信使基本都无功而返。

这次云柳和熙儿来,卫兵并非是故意摆谱,而是隆庆卫指挥使李频想让人知道他是个忠于职守的将领,任何人来他都能保持“公私分明”。

“看不到这是什么字吗?”

熙儿火冒三丈,她二人奉玉娘的指示来见李频,没想到被几个看门的兵丁给拦了下来,一时间怒形于色。

“管你写的什么字,你等自行将拜帖送上,若我家将军肯赐见,自然会去驿馆通传!”卫兵毫不客气。

熙儿还想争辩几句,被云柳拉住,随后二人只能先回官驿等候。

二人都是女流之辈,身上并无官品,也无通关文牒和官印,唯一的信物就是玉娘交给她们的令牌,她们对于歇宿官驿都有些不太自信,怕会有什么人上门诘难。

进到房间内,云柳提醒道:“熙儿,一切以完成玉娘交待的差事为重,切不可意气用事,此乃边关重地,容不得我等放肆!”

说话间,二人正在收拾床铺,便见后院有火光传来。

二人顿时提高了警惕,来到窗前,只见一名身着戎装的将领,带着十几名侍卫进到后院,紧接着往后堂方向去了。

熙儿和云柳相识一眼,熙儿疑惑地问道:“难道是李频?”

云柳板起脸:“不得无礼,稍后下去见过便知晓!”

二人都没见过李频,自然不认识,等她们下楼来到后堂,上前行礼过后,那将领自报家门,正是隆庆卫指挥使李频。

“两位可是东厂使节?幸会幸会……末将乃隆庆卫指挥使李频,如今西北战事波谲云诡,消息闭塞,以下官所知宣府之地定然有战事发生,连我关前都不太平,屡屡有零星鞑靼骑兵掠过!”

李频在熙儿和云柳面前显得很谦卑,不是他有意如此,而是居庸关地处京师北隘,随便来个人都有身份和背景,根本就得罪不起,久而久之,整个人也就变得很好说话了。虽然熙儿和云柳身份不入流,但她们持有东厂腰牌,而东厂权力犹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三法司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大臣和将领,由不得他不慎重对待。

熙儿和云柳没料到还未等她们开口,李频便将大致内容说出来,之前她们从未有过在官员面前耀武扬威的体验。

就在熙儿不知该如何作答时,云柳已经开口问道:“沈大人……情况究竟如何?”

她二人接到的差事,最重要便是探听沈溪的情况,在二人看来这件事非常着紧,毕竟玉娘将她们送给沈溪,虽然沈溪屡屡不接受,但她们似乎也没别的出路,只有获得沈溪的认可,她们以后才可以过上梦寐以求的安定生活。

李频被问得一愣,随即想到什么,道:“沈大人率军往宣府去,之前曾传书回朝廷,说是……在土木堡附近遭遇鞑靼主力,朝廷难道对此毫不知情?”

李频对沈溪完全信任,他自己也非常奇怪,为什么沈溪的战报发回京城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天,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动静,而他为了配合朝廷出兵,不仅以总兵官的身份,招来附近县城和卫所的军队,更是将难民中的青壮直接拉壮丁,编入军中,并做出大军出塞的假象,以达到迷惑鞑靼人的目的。

但是直到现在,朝廷没有任何定论。

李频的说法,跟熙儿和云柳所得到的情报基本吻合。

显然,沈溪已将紧急军情传回京城,到如今弘治皇帝也得知了,可偏偏皇帝就是不听从沈溪的建议出兵,而是先调查此事真伪,一来一回耽误大量时间不说,还因为情报的滞后,让朝廷被更多的假消息所迷惑。

以至于到现在朝廷都无法确定宣府的情况,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不断派人出居庸关,可一去就不见踪迹,而从其他方面得到的情报又前后矛盾,关于沈溪的情况众说纷纭,土木堡、宣府和张家口成为大明情报系统的黑洞。

“李将军,我二人前来只是问询宣府以及沈大人的情况,您亲自到来,实在太多礼了。今夜我等便会离去,请在通关上给予方便!”

云柳用官方的口吻说道。

“快给两位上差准备上好的茶点,再换间上房,明日一早送二位上差出城!”

李频说到这儿,摇摇头道,“两位上差请见谅,城中入夜之后戒严,所有车马一律不得通行,请天明之后再行出关!”

云柳行礼:“换房就不必了,之前我们住的那间不错,谢过将军的好意!”

……

……

送走李频,云柳和熙儿回到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