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427(1 / 2)

等斥候离开,沈溪问道:“阁老明早就要出发回京?”

谢迁忽然改口了:“老夫几时说过明日动身?老夫之意,是等紫荆关的确切消息传来,再从长计议……至于是进兵撤兵,可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若刘时雍部兵马进攻紫荆关,你能坐视不理?”

“嗯。”

沈溪点了点头。

虽然同意了谢迁说法,但沈溪心里却在想:“你谢老儿真以为刘大夏脑袋缺根筋吗?会带着几万步兵,来攻打由十余万鞑靼兵马控制的紫荆关?”

沈溪非常清楚自己给林恒和王陵之制定的目标,那就是不要跟鞑靼人缠斗,胜利了固然要追击,但也得秉承穷寇莫追的原则,要等到鞑靼人自行撤出紫荆关,再去接管,而不要耗费心血攻打。

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沈溪了解大明骑兵的优势和劣势,他生怕王陵之乱来,所以将指挥权交给林恒。

沈溪本想送谢迁回去休息,谢迁道:“老夫精神尚可,今日便与你一同等候吧!”

沈溪暗忖:“您老睡了一整天,这会儿确实不困,但我却没精神陪你熬到深夜。”

“阁老见谅,学生这段时间睡眠都不佳,趁着这个难得的空暇,先回寝帐休息,若有前线战报传来,学生再来处置!”

沈溪说完,直接便起身告辞,谢迁还没反应过来,沈溪已经一溜烟出了帐篷,让谢迁吹胡子瞪眼却无可奈何。

沈溪出来后还没回到寝帐,云柳已带着紫荆关最新消息而来。

云柳道:“沈大人,刚刚得到的消息,林将军和王将军已带兵进驻紫荆关……鞑靼人撤兵了!据说是由广昌走蔚州,直驱张家口堡……下一步如何行军,请您示下。”

沈溪眯了眯眼睛,挥挥手道:“连夜派人求证,务必万无一失!”

自从在土木堡接纳云柳和熙儿后,两女负责的情报系统一直都很靠谱,沈溪用这套情报系统调查到很多鞑靼用兵的情况,准确有效。

等差不多子夜时分,云柳将更多紫荆关传回的消息带给沈溪,到这个时候沈溪彻底放下心来,既然证实紫荆关已经顺利光复,那剩下的问题,就交给刘大夏来处理了。至于刘大夏是准备跟鞑靼人在内长城和外长城间血拼,还是放任鞑靼人撤回草原,都是刘大夏的事情,跟他沈溪无关。

沈溪回到中军大帐,将消息告知谢迁,这会儿谢迁正打呵欠,已在帐篷中小寐一个多时辰。

“嗯……紫荆关拿下来了?很好,很好,那明早便撤兵,紫荆关的事情,交给地方守备官员负责,你终于可以安心回京城了!”

谢迁马上给沈溪安排差事,那就是尽快回京城,因为谢迁之前已违背皇帝旨意,让沈溪在紫荆关外多停留了一日。

沈溪问道:“谢阁老,鞑靼犯我国土,到此为止就算完事了?”

谢迁打量沈溪,似笑非笑:“否则呢?你这点儿兵马,老夫看着都寒碜,狄夷已北撤回草原,让你追,你能追得上吗?”

沈溪摇头苦笑,但随即表态道:“如果真要追,还是有办法的!”

谢迁顿时板起脸来,责备道:“你小子怎么就不知道见好就收?事情到此就算了解了吧,你这路兵马追上去,人虽然不多,但需要的粮草谁来供给,后勤谁保障?你以为朝廷还有钱粮供你接着打仗吗?”

沈溪道:“粮草补给的问题,学生之前思虑过,问题应该不大。学生认为,只要刘尚书能提前拿下张家口堡,关上鞑子北遁的大门,再把大同、太原镇的篱笆筑牢了,然后跟鞑靼人在宣府周旋。鞑靼人虽然凶狠,但其攻城器械已悉数丢在京城,加之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粮草要不了多久也会消耗完毕,只要各部守好城池,最终胜利的可能高达五成!”

谢迁略带不屑:“五成?哼哼,要是败了呢?不但我大明岌岌可危,连你沈溪都要葬身边关,你是想让小君儿守寡,是吗?”

之前谢迁挂口不提,但现在他却说出来,主要是想要让沈溪知道,他主张撤兵的原因,其实是为了让谢恒奴早些见到丈夫。

算算时候,沈溪知道谢恒奴差不多快临盆了。

谢恒奴怀孕后,沈溪便一直未曾陪伴身边,他自问自己这个丈夫做得不尽职,现在小妮子挺着个大肚子,天天盼郎归,而他如果还要继续追击,那就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再者说了,现在是朝廷不让他追击,并非他擅作决断,如抗旨不遵反倒要承担责任,那还不如听从谢迁的吩咐,直接撤兵回京城,你好我好大家好。

想到这里,沈溪道:“那一切就遵从谢阁老的吩咐,学生这就传令下去,明早撤兵回京城!”

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

这边易州卧龙山下,沈溪已决定撤兵,而位于京城朱厚照却依然一门心思想出城,与沈溪会合后一起追杀鞑靼人,建功立业。

熊孩子在正阳门碰了硬钉子,而后去了西直门,可惜西直门守将也不给面子,于是大发脾气。

城门司通报兵部,兵部知道太子出宫的消息,赶紧上报内阁和弘治皇帝。朱祐樘闻讯大怒,派出锦衣卫和宿卫等上百宫廷侍卫前往西直门,押解朱厚照回宫。

如此一来,朱厚照出宫之事,彻底败露。

“本宫不回去,谁若是强迫本宫做不喜欢之事,本宫就杀谁!”城门楼三层房间里,朱厚照犯了牛脾气,端着一张臭脸,怒目而视,好像小老虎要咬人。

这些个宫廷侍卫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守在西直门城楼口,再次把难题上报,让朝中大佬们头疼。

过了一个多时辰,朝廷派来接朱厚照的官员才匆匆赶到,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兵部侍郎熊绣。

皇帝没别人可委派,想到那些老臣要么年老体迈上不去城头,要么身子骨欠佳不良于行,干脆让“年富力强”同时又是军头的熊绣来。

可惜的是,熊绣在临机决断上没有胆略和魄力,根本就劝不动太子。

朱厚照气吼吼地说道:“别来本宫面前碍眼,本宫今日就守在西直门城头,防止鞑子去而复返!”

熊绣苦口婆心地劝解:“太子殿下,北寇兵马已西去,不可能折道杀回!”

朱厚照冷笑不已:“熊侍郎,你是鞑子吗?你怎么知道鞑子的动向?还是说你跟鞑子有勾连,是以对他们的去处一清二楚?”

熊绣简直有打人的冲动,熊孩子的思维简直不能用常理推测,冤枉人的手段一套接着一套,他身为代尚书事的兵部侍郎,对撒泼的太子没半点儿办法,之前张懋便吃过亏,把这熊孩子逼急了,能拿死来吓唬人。

太子如果蛮不讲理,逼狠了照样以跳楼作威胁,熊绣半点儿办法都没有。

就在熊绣茫然无措时,突然有侍卫前来通报,说是外面有人前来拜访太子。熊绣出了房间细问,侍卫道:“侍郎大人,是翰林院王学士的公子王郎中!”

熊绣愣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个“王郎中”是之前在正阳门一战中立下不小功劳的兵部郎中王守仁,心想:“连我都对太子无计可施,他来做什么?莫非是自告奋勇,想在陛下面前再立新功?”

熊绣此人,虽是个能臣,但为人锱铢必较,历史上他甚至弹劾对他有恩的马文升,原因是马文升推举他为两广总督,平息粤桂沿海匪患,其实马文升此举,是想熊绣重复刘大夏的老路,培养熊绣为兵部尚书接班人,结果熊绣却因为山长水远不愿赴任,将矛头指向马文升,纠结御史劾马文升老衰,马文升只能乞去。

在熊绣看来,京师保卫战大获全胜,内臣中他应居首功,即便不是首功,也只应居于内阁三位大学士之下。

但因为王守仁在正阳门一战有杰出表现,让他的“首功”变得有些不太确定,由此熊绣对王守仁产生嫉恨心理。

熊绣下得城楼,来到外面的城墙上,王守仁正在恭候。

看到熊绣到来,王守仁连忙上前,恭敬行礼:“见过熊侍郎!”

熊绣摆了摆手,侧头问道:“伯安,你没事到西直门来作甚?昨日交给你的差事,你都完成了?”

京师保卫战结束,熊绣知道王守仁的功劳后,一心为难,找了许多事情让王守仁忙活,只要王守仁不小心犯错,就可以名正言顺将其功劳抹杀。

王守仁不明就里,以为这是熊绣对他的器重,大为感激,毕恭毕敬地说:“回侍郎大人的话,下官已将公文连夜整理完毕,其中部分随时可以呈递银台。”

宋朝设有银台司,掌管天下奏状案牍,因司署设在银台门内,故名。大明的通政司职位和银台司相当,所以通政司衙门也称为银台。

熊绣原本想杀杀王守仁的威风,结果却自取其辱,当下略带恼火地问道:“你将公文带出兵部,回府整理的?”

王守仁连忙解释:“未曾。下官昨日连夜在兵部后堂完成,熊侍郎切勿担心!”

熊绣一心想给王守仁出难题,但王守仁却顺顺利利就完成了,此时熊绣也不得不承认王守仁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此一来他心里更不爽了,一摆手道:“太子在里面,你去将太子劝回宫吧!”

一个难题不成,熊绣又给王守仁出难题。

之前熊绣担心王守仁是来表现自己,怕王守仁进去见太子,但此时他已改变主意:“我都劝不回太子,你有什么本事能劝得动?”

王守仁领命后,径直进到城楼内,还没多久,王守仁便出来,身后跟着闷闷不乐的朱厚照。

这下熊绣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会儿的朱厚照,似乎已不想继续留在城墙上,临下城头时,朱厚照指着王守仁道:“王郎中,本宫希望你所说的一切是真的,否则的话,你就等着本宫寻你晦气吧!”

说完,朱厚照头也不回地离开西直门城头。

等朱厚照在侍卫保护下上了轿子远去,王守仁才重新回到熊绣身边,他原本想行礼问候然后离开,但落在熊绣眼中,却认为王守仁是特意过来耀武扬威。

熊绣板起脸道:“伯安,太子如此乖巧离开西直门回宫,你可……别在太子面前口出虚言!你……到底对太子说了什么,太子便改变主意回宫去了?”

王守仁恭敬地说道:“下官只是将事情,据实以陈罢了!”

熊绣皱眉道:“详细说来听听!”

此时的熊绣,心中带着无比的好奇,他很想知道王守仁到底有多大本事,一个普普通通的进士,当官还没几年,结果就在很多事上出类拔萃,熊绣猜想王守仁很快便会受赏,继续升迁。

王守仁实话实说:“下官只是告知太子,陛下已下旨让沈军门撤兵,此时沈军门所部兵马应该很快就要回到京师!下官请太子回宫,没必要留在西直门等候!”

熊绣压根儿就没听懂王守仁说的一番话,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太子出城的目的不是为了闹事,而是去找沈溪,让沈溪带着他完成封狼居胥的壮举。

熊绣失口问道:“什么?”

王守仁道:“太子一直吵着出城,乃是为了去见沈军门,太子立功心切,又是少年心性,倒是可以理解,但太子也是孝子,下官跟他说明,陛下龙体有恙,身为储君,不宜离开京师,此方为人臣孝子所为!”

熊绣仔细一琢磨,大概明白了。

王守仁用的是威逼利诱的方式。

先告诉太子,沈溪快回京城了,你出城也没人陪你打仗,建功立业遥遥无期。

再告诉太子,你是储君,如果你离开京城,如果皇帝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继任皇帝的指不定是谁了,你要建功立业,大可等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再说,那时候天大地大你最大,谁敢反驳你?

第一二七一章 面圣

十一月十三日上午,沈溪率部回到京城。

沈溪回京前,紫荆关已光复,功劳虽未记在他身上,但王陵之和林恒毕竟是他派出去的,在王陵之和林恒占领紫荆关后,并未就地驻防,而是把驻防职责交给自易州等地赶来的大明兵马。

朝廷得悉宣府失守后,安排“钦差总理紫荆关兵备按察使”负责紫荆关防务,只是紫荆关在鞑靼突袭下失守,紫荆关部分兵马分撤到周边的易州、涞水、定兴等县城,一直到王陵之和林恒光复紫荆关,这些兵马才重新入驻。

王陵之和林恒继续率领骑兵,一路尾随鞑靼人北上,伺机对鞑靼人的撤兵行动展开骚扰。

由于之前的京营驻地已被鞑子付之一炬,沈溪将兵马驻扎在城南的南苑,一方面是保护这个皇家园林的安全,另一方面这里建筑众多,方便士兵御寒。

还有个原因是如今的沈溪是外臣,即便领兵勤王,在京师已无外患的情况下,没资格带兵进城。

谢迁作为朝廷钦差,亲自带沈溪进宫面圣,由弘治皇帝对沈溪的差事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并给沈溪安排下一步差事。

至于沈溪是继续担任延绥巡抚,还是暂时卸任等候调遣,又或者是直接新差事,都要由朱祐樘一言而决……内阁和吏部,对于沈溪的新职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这天中午,沈溪与谢迁、张永三人,各骑一匹马,带着几十骑兵纵马抵达正阳门外。

在递交入城官牒后,三人获准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