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沈溪给谢迁和谢铎的信,只是讲述南下途中的见闻,没有在信中参杂主观臆断,至于什么“宁王造反”等事情他选择了装聋作哑。
现如今沈溪尚不知马天禄是怎样的人,对于其到地方后会不会配合他工作一无所知。现在看起来,湖广和江赣地方衙门,对他手中的权势还是有所畏惧的。
经过深思熟虑,沈溪最终决定把马九留在身边办事,他已经去信广州府,让惠娘和李衿起行,争取早日到湖广。
……
……
京城,谢府。
谢迁送走沈溪后,一直觉得心里空空落落,他以前认为是惦念小孙女所致,现在才知原来是担心沈溪。
这天刘大夏和马文升联袂到谢府拜访,三位朝中重臣坐在一起唠嗑。
“……这小子,去了地方,不会再整出什么幺蛾子吧?”谢迁提到沈溪,一阵头疼。
马文升宽解道:“于乔何必担心?佛郎机人、鞑靼人、东南盗匪堪比豺狼猛兽,沈溪不照样将其灭了?湖广和江赣的地方官,能更凶猛?”
谢迁眯着眼反问:“听马尚书之意,派沈溪到湖广,就是为了让他打地方上那些豺狼猛兽?”
马文升没有回答,刘大夏道:“陛下让沈溪履任湖广,目的是让他接受一番历练,地方部族叛乱年年发生,不得根治。若沈溪能平息地方,再立新功,下一步征调沈溪回朝则名正言顺!”
这话说出来,谢迁不爱听了,当即反驳:“那意思是,沈溪征调湖广,不是名正言顺而是咎由自取?”
马文升和刘大夏对视一眼,二人能察觉谢迁心中的怒火。
谢迁近来脾气之所以不好,不是因为沈溪的事情,而是他被文官集团的核心——刘健和李东阳等杯葛,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
京师。
紫禁城,撷芳殿内。
朱厚照捧着沈溪专门给他撰写的武侠小说,一看就是十几天,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终于,熊孩子把沈溪续写的武侠小说全部看完了,觉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沈溪给的这些武侠小说,许多都是之前让熊孩子看得牵肠挂肚的作品的完结篇,比如《侠客行》、《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终于不再跟之前一样有头没尾了。
“原来故事结尾是这样子的啊,石破天这傻小子,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却傻人有傻福,不仅学会了侠客神功,还勾搭那么多美女……郭襄虽然暗恋杨过,但杨过最终还是跟他姑姑团聚,还成为天下五绝之一,可歌可泣……令狐冲没有选择仪琳小尼姑,而跟魔教妖女任盈盈好上了,真枉费了仪琳的一片痴情……段誉跟神仙姐姐在一起了,钟琳和木婉清也有机会嫁给他,以后的日子一定很开心,原来他自己才不是段王爷的儿子……那个谁,赶紧给本宫找把重剑回来,从今往后,本宫就是神雕大侠了!”
朱厚照受武侠小说荼毒很深,半大的小子对于世界正是好奇的时候,沈溪的武侠小说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这可比宫里面的生活生动有趣多了。
通过这些小说,朱厚照明白了什么是侠义精神,大致了解社会百态,明白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意义,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当熊孩子把武侠书全都看完,回头又翻看几遍,几乎许多情节都倒背如流后,又开始失落起来。
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结束了,而现实生活则还在继续,朱厚照面对四面宫墙,发现自己相当于被囚禁在这一方狭窄的天地中,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愈发想要到外面走走。
“沈先生也是,要去湖广,为什么不带上我一起?若是能跟着去湖广见识一下地方风土人情,那该多好?我记得书里郭大侠和神雕侠守卫的襄阳,好像就在湖广境内,不知道那里是不是跟沈先生书中所描述的一样,有没有剑冢、绝情谷等所在?”朱厚照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浮想联翩。
虽然现在出宫到京城走动对于朱厚照来说基本不费什么力气了,但他却没有机会出京城,不知道京城外的世界究竟如何。
此时,弘治皇帝朱祐樘对于自己儿子的管束不像之前那么严格了,或许是想到太子年岁已长,在京师保卫战中又立下汗马功劳,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朱祐樘的病反反复复,对于儿子学业上的督促没之前那么严,让朱厚照有了更多的机会逃课。
当然,这也跟王华、梁储、王鏊、杨廷和等几名东宫讲官对太子的纵容有关。
无论刘健和李东阳这样的大臣对朱厚照态度如何,詹事府这些翰林官对朱厚照的态度基本一致……朱厚照乃是大明储君,是未来的帝王,就算太子有过错,身为臣子也只能适当去规劝,而不能过分苛责,就算朱厚照无心向学,他们也只能放任,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进行引导。
而张苑,现在逐渐学聪明了,尽量不出现在朱厚照身边,免得老是做错事挨罚。
朱厚照把手头的武侠小说又翻了一遍,吩咐人把张苑叫来,板起脸道:“张公公,你以前是在宫城外生活的,对吗?”
张苑不知道朱厚照为何突然关心起他的私生活来,战战兢兢回道:“回太子殿下,是这样……”
朱厚照满意点头,又问:“你是哪里人啊?”
张苑有些惧怕,暗自琢磨,莫非是太子知道了我的出身有问题所以出言询问?
不行不行!如果被人知道我是寿宁侯送进宫来的细作,我的下场会非常悲惨……这个秘密一定要保守住!现在我妻子尚在寿宁侯控制中,我一定要小心谨慎应对!
张苑结结巴巴回道:“奴婢……奴婢乃是南直隶江阴人!”
朱厚照不满地说:“怎么不是湖广?或者你是闽省人也好嘛!我还想听听那些地方的事情……唉,算了,你知道从京城,怎么去湖广吗?”
当熊孩子嘴里问出这问题时,已经动了出京城前往湖广的心思,但因为对路途不熟,以朱厚照那点儿小聪明,自然要找人问清楚,免得在路上迷失方向。至于他要投奔的对象,除了沈溪也没谁了。
以前熊孩子就算有心,但在很多事情上却无能为力,想跟着沈溪出去闯闯也没那胆魄。
但自从京师保卫战中朱厚照亲自带着人杀上城头,临阵斩杀鞑靼士兵,并且坐镇指挥守住西直门和正阳门后,如今的他自信心爆棚,觉得跋山涉水难度不大,可以轻松克服。
朱厚照聪明睿智,天生带有冒险精神,只是他没把其用在正道上,在乎的不是江山社稷或者黎民百姓,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和虚荣心。朱厚照一门心思要去京城外面长见识,丝毫不理会他是弘治皇帝仅存的儿子,大明王朝储君,而且绝对无人能撼动位置的太子。
张苑一时间还未猜透朱厚照那点儿小心思,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如实相告:“回太子,奴婢从未去过湖广,但听闻……要去湖广,应该走水路,从通州上船,自大运河南下,一路到江都,再乘船西行,如此方可到湖广。至于走陆路,料想也是可行的,应该走中原……但那边道路不好走,听说有盗匪……”
“有盗匪?”
朱厚照眼前一亮,心想,没鞑子,我带兵去平匪也是极好的,沈先生当初去东南不就是平匪寇吗?
可转念一想,自己去跟老爹要兵马平匪,老爹一定不会给他兵权!这次自己可是要偷跑出京,一心要去见沈溪,跟着老师做大事,至于平盗匪什么的交给地方官府就行了,自己没必要惹那麻烦。
张苑正说得起劲,忽然意识到熊孩子可能动了出宫的心思,不由打了一个激灵,冷汗漱漱而下。
张苑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赶紧用小聪明吓唬朱厚照:“是啊,殿下,地方上盗匪横行,不但中原和齐鲁地界有,连运河周遭也有很多,尤其是鞑子南侵后,地方盗匪为患尤为剧烈,百姓受到滋扰民不聊生,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已经停航!”
张苑说到这里,暗自得意:“让你喜欢出宫,我这么说了,你还不吓得乖乖留在京城?若是让你溜出宫去,被皇上和皇后知道,不重重责罚我才怪呢!”
可惜的是,朱厚照是那种赶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若南下途中遇到盗匪,对朱厚照来说反倒是刺激有趣的事情,他出宫就是为了找乐子的。
而且,朱厚照根本就不信张苑的鬼话,心道:“你当我傻啊?以前沈先生说过,大运河是沟通我大明南北的交通枢纽,南北方贸易有半数走运河一线,尤其涉及到朝廷钱粮调运,更是非走大运河不可。”
“就算别处有盗匪,大运河周围也一定太平无事,怎么可能有盗匪在运河一线生事?莫非不想活了?你想吓唬我,哼哼,还嫩了点儿!”
但熊孩子没有揭破张苑,挥了挥手:“张公公,本宫要问的事情已经问完了,你可以出去了!”
张苑带着洋洋自得的心情,行礼后退下。
第一三四〇章 熊孩子又失踪了
张苑前脚刚走,朱厚照后脚便开始整理起自己的“家当”来。
以前熊孩子出宫,最愁的是没有盘缠,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积攒,他从各处筹备来几十两银子,其中一部分是他从太监和侍卫手上敲诈所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他在西直门和正阳门督战时,从战利品中截留。
除了银子外,还有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铜板,都被他当成必需品,再加上平时老爹老娘赏赐给他的傍身之物,手头上的财物差不多价值上百两纹银了。
朱厚照嘀咕:“以前沈先生提过,他到京城赶考,一路上的花费还不到十两银子,我现在身上有这么多银子,去一趟湖广应该不难吧?”
“但是……该找谁同行呢?如果被那些太监知道,一定会跟父皇说,那我不仅无法得偿心愿,这些钱还会被父皇母后没收!”
朱厚照为出宫往湖广这事,又是一连几天茶饭不思,在这期间他最热心的事情就是调查中原、齐鲁以及南方各省的情况,尤其是从京城前往湖广的路线。
终于,在一本已经蒙上厚厚灰尘的书中,熊孩子找到当初沈溪教授他兵法韬略时用到过的华夏地图。
这是朱厚照手头最为全面的一张地图,除了京城和湖广、江赣、南直隶和闽粤等地具体进行标注外,尚有南北运河的起始、走向和详细河段标注,以及长江、淮河、黄河流经的省份等等。
这是沈溪赴京赶考途中根据前世记忆绘制的大明地图,后来沈溪担任东宫讲师时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临摹了一份作为教材。
“太好了,有了这东西,天下尽可去得。但我现在需要一个帮手,最好能一路上照顾我,不会出卖我,遇到危险能奋不顾身保护我,那就更好了,但天下间谁会这么卖命帮我呢?”朱厚照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个人。
这个人,曾经多次帮他出宫,一直没有出卖他,被他看来最是忠心不过的太监——刘瑾!
朱厚照暗自揣摩:“我让刘公公陪我去,如果他不愿意,我就要挟他,说把他帮助我出宫的事情向父皇禀告……嘿嘿,若事情真曝光了,到时候他免不了被乱棍打死,只有跟着我出京,才能留下一条性命。”
“如果刘瑾屈服,我就说,他可以一直留在宫外,等我当上皇帝后把他征召回来,付以重任。”
“刘瑾虽然对我忠心,但始终还是贪生怕死。”
“此番跟着我出宫尚有一线生机,将来更可大富大贵。如果不跟我走,就要被活活打死,只要是个聪明人都知道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
朱厚照心中有了定案,便准备找刘瑾商议。
而此时,恰恰刘瑾也遇到人生的转折点。
刘瑾靠着会钻营,在御马监担任掌司的日子里逐渐组建起属于他的圈子,结果这被从西北建功立业归来获得重用的新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谷大用忌讳,谷大用可没把刘瑾当成自己人,一门心思想把刘瑾赶出宫,到地方去当个守备太监。
刘瑾正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另一只无形的大手已向他伸了过来。
……
……
太子失踪了!
当张苑心急火燎把这消息告知司礼监太监萧敬,再由萧敬把消息传达朱祐樘时,朱祐樘几乎从龙榻上蹦起来。
这不是太子第一次失踪,上一次得追溯到一年多前了。
那时太子尚顽劣不堪,可如今在朱祐樘眼中,儿子已能独当一面,可惜朱厚照终归还是让朱祐樘失望了。
张皇后匆忙从坤宁宫而来,到了乾清宫后,张皇后特地嘱咐萧敬,一切人等均不得进去打搅她和朱祐樘商量事情,而后才出现在朱祐樘身旁。
朱祐樘望着妻子,心中充斥着对朱厚照不争气的愤懑,道:“朕本以为如今太子又长了一岁,学会为人君者的担当,未料他如今仍顽劣不堪,竟连丝毫自持之力都无。朕着实失望,不知将皇位传与他,是对是错……”
张皇后哭诉道:“皇上,皇位不传给皇儿,该传给谁呢?”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朱祐樘给噎住了。
自己就这一个儿子,把熊孩子捧在手心还怕化了,就是太过重视,才养成朱厚照一身的坏毛病。
关键在于朱祐樘这一系人丁单薄,子嗣只有朱厚照一人。
过了好一会儿,朱祐樘才叹息道:“萧敬带人去了撷芳殿,里外都搜查,怀疑太子昨夜就已不在撷芳殿,估摸是趁着侍卫换班时离开皇宫,朕正准备宣顺天府尹进宫,让他调派人手找寻!”
张皇后无比紧张地问道:“皇上,若是让顺天府的人知晓此事,对皇儿真的好吗?”
朱祐樘打量张皇后,不解地问道:“皇后,你这是何意?难道太子失踪,不让顺天府派人找,只依靠宫里的力量,能把人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