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厚照这几年胡作非为没多少威信,连朱祐樘临终时也都说太子年少顽劣的话,谢迁自然也就不把太子当回事,至于刘健和李东阳,更是把太子当成孩子,从来没想过该如何帮朱厚照树立权威。
谢迁道:“陛下,一切还是等您登上皇位后再说吧,您得在乾清宫等上一段时间,之后会有人前来请陛下往奉天殿……”
此时谢迁已有些不耐烦,不想再跟朱厚照过多纠缠,准备去奉天殿那边看看登基典礼准备的情况。关键是他不像沈溪,不知道该怎么跟朱厚照交流,告诉熊孩子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皇帝。
朱厚照有些失望:“那意思就是,即便朕当上皇帝,之后什么事还不是完全由朕来做主咯?以后朝事都要你们作决定,甚至朕要跟父皇一样,像个泥菩萨一样坐在乾清宫里,等你们把事情处理好,直接在奏本上盖个印是吧?哼哼,这皇帝当得可没什么劲!”
谢迁听到这话,有些哭笑不得。
朱厚照到底有多胡闹,他比谁都清楚,熊孩子居然一个人跑到江南几个月,这还是去年年中的事情,此时谢迁暗自庆幸:“好在这小子回来得及时,如果再让他在外面胡闹半年,朝堂上就要乱了,那时真不知该如何跟天下人交代!”
看着朱厚照返回乾清宫时蹦蹦跳跳的背影,谢迁不禁皱眉:
“这哪里有天子的风采?根本就是个不开窍的孩子,如果让他执掌国政,指不定要做出什么荒唐的事情。”
“不过……除了他也没旁人能登上皇位,就连襁褓中的婴孩都能当天子,他这样已经算快要成年的,已经不错了。只要我跟刘少傅几个好好辅佐,想来不至于会出乱子。朝堂上能人异士还是不少的!”
想到“能人异士”,谢迁自然联想起之前在皇宫中兴风作浪的司马真人,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
……
……
朱祐樘驾崩当晚,紫禁城奉天殿内便举行新皇加冕仪式。
朱厚照今年十四周岁,虚岁不过十五,匆匆忙忙被拥立为皇帝,如此做一来是为稳定人心,二来是为方便接下来开展工作,三来是为便宜内阁掌权。
朱祐樘临终时已委命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
当然在内阁首辅刘健眼中,太监焉能跻身顾命大臣之列?但以目前的情况看,今后一段时间跟新皇接触最多之人非萧敬莫属。
登基大典开始。
因为只是简单的加冕仪式,一应步骤都从简,正式的登基大典要等朱祐樘的葬礼结束,那时还会商定改元事宜,就算朱祐樘死在大年初一,这一年也铁定是弘治十八年不会再作变更,朱厚照的年号则要等商定后来年实施。
刘健作为百官之首,带领文武百官先去乾清宫迎接新皇,太后张氏随行。
此时朱祐樘的尸体已在乾清宫大殿内,棺椁尚未准备好,入殓要在丧事快要结束时进行,列席大典的文臣武将都要先过来哭一遍灵,由新皇朱厚照率领跪拜。
众大臣跪在地上哭丧,谢迁位列第一排最左边,他属于在场人中相对冷静的一个,发现对于皇帝驾崩朝廷上下似乎都已有所预见,并未出现因过于悲伤晕厥的场面,细细一想能进乾清宫来哭丧的,基本都是半身入土的老臣,丧礼参加多了,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自然没那么伤感。
不由得谢迁想到自己的长子,随即又想到自己的长孙女,开始牵挂远在广西的沈溪,他觉得事情来得太过突然,事前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
谢迁心道:“先皇驾崩,对沈溪小儿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朝政基本为刘少傅把持,就算不铲除异己,沈溪小儿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过,既然刘少傅无意将沈溪小儿征调回京,留在南方倒是好事,受到的影响不大,想干什么都可以由着他!”
新皇登基仪式有条不紊进行。
哭灵结束,朱厚照被人搀扶着上了銮驾,张皇后则登上凤驾,因为太皇太后王氏并未出席丧礼,以至于现在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在张皇后和朱厚照母子身上。
刘健道:“请太后和陛下往奉天殿升座!”
张皇后没说什么,此时坐在銮驾上的朱厚照显得非常兴奋,他摆摆手道:“劳烦诸位卿家,朕知道了。”
说话间显得颇为成熟老练,但熊孩子完全是虚张声势,其实此时他最应该做的反而是保持沉默,以显示他对先皇的哀悼。
众大臣紧随銮驾,一同往奉天殿而去,抵达奉天殿时,那些没资格去乾清宫哭灵的中层官员已等候多时,远远看到銮驾,齐刷刷跪下叩拜行礼。
朱厚照从銮驾下来,抬手道:“众卿家免礼!”
众大臣起身,低下头不敢跟朱厚照平视。
朱厚照在刘健等人陪同下往奉天殿正殿行去,等朱厚照到了奉天殿正门前,大臣们分成两列入内,随即,两列变成四列,文臣武将分站一边。等站好后,众大臣行礼下跪,朱厚照这才在刘健和萧敬陪同下,往正殿高处龙椅上而去。
至于张皇后,则从侧门进,她毕竟是女儿身,除了皇帝升座这一天她会过来参加朝会外,其余时候她都不能进入奉天殿。
这里是大明最神圣的殿堂,大明向来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传统,况且以朱厚照虚岁十五的状况,张皇后也没资格垂帘听政,刘健和李东阳等强势的文官不会允许。
等朱厚照到了玉阶前,刘健停下,列在文臣一边,而萧敬则继续陪同朱厚照凳上玉阶,到了龙椅前,他还不能转身,而是要先去迎接从侧门进来的张皇后,以示他有足够的孝心。
龙椅旁,会为张皇后特别准备凤座,让她亲自见证自己儿子登上皇位。
第一五五九章 当皇帝没劲
因为属于临时的登基仪式,只是向天下昭告朱厚照登临成为九五之尊,大明江山已有了主人,因而仪式一切从简。
丹陛大乐奏响,众大臣行跪拜礼,新皇登基仪式已宣告进入尾声。刘健代表文武百官上前向朱厚照行礼,顺带问及先皇丧礼安排。
朱厚照正要回答,旁边萧敬使了个眼色。
朱厚照虽然不乐意,但今天是他第一次做皇帝,不敢太过放肆,只能等萧敬过来指导后,才照葫芦画瓢道:“一切交给刘少傅和诸位臣工负责,朕初登大宝,很多事不懂,需诸位臣工悉心辅佐!”
“是,陛下!”
众大臣再次行礼。
朱厚照看着站在文武大臣最前面的刘健,突然觉得很碍眼,心想:“我以前当太子的时候,就没少受你的气,现在当了皇帝还是一个样,你刘少傅阴魂不散,准备让我一辈子都活在你的阴影下面,是吧?”
心里有气,但不能撒出来,这让朱厚照很无语,他只能强行按捺住,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张皇后。
此时张皇后依然啜泣不已,不过朱厚照能察觉到来自母亲的期冀,他登基后,张皇后在短时间内地位会更加重要,毕竟现在后宫无主,加之朱厚照尚未成年,很多事不能自行处置,刘健和李东阳等大臣遇到重大事情,定会去请示张皇后。
但在奉天殿这种公开场合,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不会驳新皇面子,任何事情他们都得先请示朱厚照,但私下的场合就难说了。
张皇后如今荣升为太后,即便在一个后宫不得干政的时代,也拥有很大的权力,很多大臣也会倒向太后的派系,而张氏兄弟便是张皇后天然的帮手,张鹤龄和张延龄的地位随之凸显出来。
朱厚照对于弘治皇帝的丧礼,没多少话语权,只能将父亲的后事托付给刘健等人。
包括庙号、谥号、丧礼的具体安排、陵寝修筑等等,对此朱厚照作为新出炉的皇帝,丝毫不懂。
“……陛下,国丧期间,民间当禁舞乐音乐嫁娶之事,朝官守孝三年,哭丧如旧,请陛下恩准!”刘健行礼奏禀。
朱厚照一听,完全不知该如何回答,要是朝臣真的守孝三年,那意味着三年内朝廷都无法正常运转。
朱厚照张张嘴,只能无助地看向身边的萧敬。
萧敬走到龙椅旁,对朱厚照又是一番耳提面命。
朱厚照刚想将话复述出来,却发现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当着这么多朝臣的面,之前萧敬说话又很小声,记住后面的便把前面的忘记了。但他很聪明,对萧敬道:“萧公公,便按照朕所说,向朝臣宣布吧!”
萧敬先是一怔,刚才明明是我在说,您老人家说什么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暗赞一声朱厚照应变很快,当即朗声道:
“传陛下御旨,朝事为上,百姓民生也不可荒怠,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不得輙离封域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
刘健代表朝臣,行礼领命:“谨遵陛下御旨!”
众朝臣皆行礼领命,此番朱厚照登基大典他们基本在下跪和平身中来回反复,真正能说上话的只有寥寥数人,而以首辅刘健言语最多。
大臣上请为先皇易服守制三年,而皇帝则特批将月转化为日,守孝二十七天便可以常服入朝;不禁止民间婚姻嫁娶,尽量减轻先皇丧礼对民生的影响;各总督藩镇巡检司等人马不得专权擅离职守带兵离开驻地,以防止有领兵之人谋反作乱;百官哭丧之日皆都以三日为期限。
总的来说,臣子上奏建议为先皇大操大办,而新皇则体现出对臣民的恩德,尽量将丧事从简。
朱厚照年岁不大,刚当上皇帝,对于很多事不了解,尽可能听清楚萧敬怎么说。
萧敬是三朝老臣,对于宫廷礼数非常熟悉,就连皇帝的丧礼细节安排,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这是个有能力的内监,但因性格懦弱和老好人的心态,以至于无法压制刘健和李东阳这样强势的大臣,导致弘治朝后期内监为内阁压制。
刘健再次奏请:“请陛下为先皇上庙号、谥号!”
朱厚照一怔,关于庙号和谥号是什么,他倒是明白,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萧敬再次附耳又说了一句,他才带着很大的自信大声道:“再议!”
刘健躬身领命,未再多问及此事。
关于“再议”的决定,算是一种常例,当日只是新皇登基仪式,关于先皇的丧礼可以做出一些安排,至于庙号、谥号和陵寝问题,则可押后,不必急于一时,这也是让朱厚照有更多时间消化这些事。
眼看快要到二更天了,众大臣自打进宫便滴水、滴米未进,这时代的人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生活很少,这个时辰对大臣们来说基本算是熬夜了。
刘健暂时没什么事奏禀,在场大臣都希望能早些回去休息,至于哭灵的事情,说是三天,但只是白天过来,晚上只需安排些人守夜便可。刘健奏请:“陛下,先皇灵堂已设,请移步乾清宫守灵,臣等愿同往!”
朱厚照见萧敬又要过来指点,有些心烦,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说道:“刘少傅,您年事已高,在场很多都是老臣,你们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朕还年轻,为父皇守灵没什么,但你们却不同,还是先回去休息,等天亮后再来接朕的班吧!”
话粗理不糙,虽然这口吻不像是皇帝,但言语中却透着对臣子的关心,很多大臣其实不愿意留在皇宫守夜,守夜意味着要熬一晚上,为先皇守灵,睡着了那是对先皇的不敬,熬一宿又没那精力。
现在皇帝让他们回去休息,可以说是天大的恩典。
刘健自己就撑不住,所以不再勉强,皇帝主动承担守夜的任务,他自然考虑先回去休息,但值此关键时刻他也不会出宫,而是回文渊阁暂歇,内阁必然要出人去乾清宫守夜,这个人选刘健早就想好了,正是谢迁。
刘健行礼:“谢陛下恩典!不知陛下还有何训示?”
“没什么了!”
这会儿朱厚照已经完全自由发挥,根本不听萧敬说什么,直接道,“朕现在便去为父皇守灵,众位臣工不必跟随,回家去吧,明日辰时进宫来为父皇守孝便可。现在天气依然寒冷,朕不希望你们中谁病倒……萧公公,安排散朝吧!”
萧敬哭笑不得,新皇做事激进,完全不听他的指导,许多事情都是瞎说,原本朝议中还要谈太后的事情,最后张皇后还要讲话训勉百官,如今这一切都被省略了,新皇直接宣布退朝。
但皇帝公开下达的命令萧敬不能违逆,当即扯起嗓子道:“陛下有旨,退朝,诸位臣工请退!”
众大臣行礼:“恭送陛下!”
朱厚照站起身来,正要往玉阶下走,忽然想到老娘坐在身边,为了显示他是个大孝子,赶紧过去,将张皇后扶起,母子二人一同往乾清宫而去。
……
……
刘健等人则目送张皇后和朱厚照离开,才能退出殿外。
此时众大臣有的还在抹眼泪,但刘健、李东阳和谢迁却哭不出来了,毕竟今天已经流了太多的泪,再者以他们的年岁,见惯生死,而且他们之前已辅佐两代君主,自然不会因皇帝病故而自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