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542(1 / 2)

说到这里,朱厚照指着几名太监道:“行了,今日的事情到此为止吧……朕留了你们一条命,但麻烦事随之到来,刘少傅和李大学士,还有吏部马尚书都致仕了,这才是第一批,估摸后面要请辞回乡的大有人在,朝廷上一场风波少不了,朕不能指望你们出来为朕打理朝政,必须得想个办法才行……”

刘瑾想说什么,欲言又止。

朱厚照看到刘瑾,扬了扬下巴:“刘公公,有话直接说。”

刘瑾仍旧跪在地上,道:“陛下,如今翰苑中大多数人都站在刘阁老和李阁老一边,二位阁老致仕后怕是不肯入阁为陛下效力……但还是有人被刘阁老他们疏远,这些人提拔起来后定能尽心尽力帮陛下做事,而不至于行那……党争之事。”

刘瑾故意把刘健等人跪谏的行为,说成结党营私,以他对朱厚照性格的了解,朱厚照在心中必然是这么想的。

以前朱厚照不提,那是因为刘健等人在朝中,但现在刘健、李东阳既然致仕,一些事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

朱厚照没听出刘瑾话语中隐含的意思,点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刘少傅和李大学士退下来,内阁尚有谢阁老,至于王学士……朕觉得还是不要让他入阁得了,他以前就帮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做事,朕不觉得他有什么能力。”

“至于旁人,李学士和焦学士真的能胜任吗?还是先看看,先从梁学士等东宫讲官中选择,这些人跟刘少傅关系未必亲近,在朝中也算德才兼备,入阁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要谢阁老为朕推荐人选。”

“随着刘少傅和李大学士致仕,谢阁老现在已经是内阁首辅,他跟沈先生的关系亲近,朕要想办法让沈先生入阁……”

刘瑾听说朱厚照准备让沈溪入阁,别提有多紧张了,暗自琢磨道:“沈溪这小子实在太有能耐了,少年得志三元及第,在朝几年便立下战功无数,官运亨通,又得前后两任皇帝信任。”

“之前他留下锦囊只是说了一句话,就让陛下改变态度,同时促使刘健和李东阳两个老匹夫离开朝廷。若是他入阁,有谢迁给他撑腰,我能有好日子过?”

刘瑾想要说什么,但想到自己刚刚被沈溪救下来,再加上朱厚照现在对沈溪完全是一副盲从的态度,便不敢说什么了。

……

……

京城,谢迁府邸。

谢迁当日没打算入朝,称病不出,留在家里看书。

谢迁面前摆着份写了一半的奏疏……这是份请辞的奏本,他准备安心回余姚老家当个闲散之人。

谢迁拿着笔,一边琢磨一边喃喃自语:“在朝当了这么多年官,身心俱疲,不如早些返乡养花弄草,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自在……唉,以后之厚那小子没人管,想必在朝堂上只会混日子,老夫实在顾不上他了。”

尽管谢迁想让自己开心起来,但想到自己就将离开京城,远离朝廷权力核心,内心还是一阵空落落的。

恰在此时,门房连门都没敲便匆忙进来,显得非常着急。

谢迁心情不佳,见此情形立即喝斥:“一点规矩都没有,你可是我谢府的门子,说出去都丢人现眼!”

那门房道:“老爷,刘尚书来了,好像有紧急朝事相商。”

谢迁冷笑一声:“想必朝会散了吧?不用说也知道他为何而来,告诉他,老夫正在病中,拒不见客!”

门房领命而去,过了一会儿,又折返回来,满脸为难:“老爷,刘尚书不肯走,说朝廷发生大事……”

谢迁怒不可遏:“什么大事也抵不上老夫身体要紧,难道老夫病倒了也要管朝事?”

门房期期艾艾地道:“刘尚书说,是……刘少傅等人辞官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

谢迁霍然起身,瞪着门房喝问。

门房老老实实地禀告:“老爷,说是刘少傅、李大学士等俱已辞官。”

谢迁将笔往砚台上一搁,连连摇头:“胡闹,胡闹!说辞官就辞官了?这上疏请辞还有抢着来的?陛下怎么说?”

门房道:“老爷,您还是亲自问刘尚书吧,刘尚书正在府门外等着,他说了,今日不见到老爷不会走。”

谢迁没好气地道:“好个刘时雍,就是喜欢给我找麻烦,让他进来吧……算了,我亲自去迎接好了……”

……

……

谢迁在谢府门前见到刘大夏。

刘大夏见了谢迁,顾不上礼数,上来便着急地道:“于乔,朝中发生大事了,刘少傅、李大学士还有马尚书俱已请辞,陛下当场恩准,他们就要离开朝堂回归故里,萧公公今日也要出宫……”

谢迁听得头都大了,赶忙道:“先慢些,进去再说吧……这都是什么事儿,还让不让人安生了?”

二人进入谢府,路上刘大夏将之前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说给谢迁听。

谢迁听完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顾不得想别的,皱眉问道:“陛下意气用事,难道无人劝谏陛下收回成命?”

刘大夏一脸苦涩:“于乔也知道昨日宫里闹出的那些事情……跪谏没了效果,刘少傅和李大学士请辞,陛下一一恩准,这个节骨眼儿上谁还敢站出来说话?”

此时二人进入书房,刚刚分宾主坐下。

谢迁听到刘大夏这番说辞,立即瞪大眼:“你不会站出来说话吗?怎么,刘时雍,你别说担心自己官位不保,连一句公允话都不舍得站出来说……”

刘大夏没好气地看了谢迁一眼:“在这件事上,我从来就没发表过意见,昨日联名上奏我也未曾署名,怎么现在你倒责怪起我来了?”

“若是联名上奏的人说话,陛下肯定不会采纳,而你……战功卓著,跟刘少傅等人关系又不是很亲近,你说句话,陛下指不定就应允了。现在刘少傅和李大学士都致仕,朝堂岂不乱成一锅粥?”

谢迁把自己摆在行将致仕的立场上,气呼呼地说道。

刘大夏打量谢迁,道:“于乔,这不是还有你么?”

“我?”

谢迁突然意识到,如果刘健和李东阳请辞,那他就成为内阁硕果仅存的大学士,自然而然就是首辅了。

谢迁心想:“我就这么成了首辅?”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起身把刘大夏引到桌案前,指着写了小半篇的奏疏道:“你看,老夫正在做请辞的准备,这乞骸骨的上疏我已草拟一半……”

刘大夏道:“于乔,此时你可千万别出来添乱,朝廷已乱成一锅粥,你若再辞官,那内阁就真的一个人都没了,难道你让奏本直接进司礼监,给现任司礼监掌印刘瑾票拟和朱批?这位可不是萧公公,若其一意孤行,不顾朝廷法度,责任谁来承担?”

谢迁指了指刘大夏,想破口大骂,却找不到理由,最后气冲冲地道:“谁来承担责任也不该我来担,我不过病休一日,朝廷便发生这么多事情,可不是我造成的……连刘少傅和宾之都退了,我留在朝中算什么事儿?之前上疏我还犹豫,看来得尽快完成。”

谢迁说完,绕到书桌后面,拿起毛笔便要继续写。

刘大夏在一旁看着却不阻拦,扁着嘴道:“你写也好,不写也罢,陛下绝对不会准你这份奏疏,不信你上疏看看!”

谢迁眉头紧锁:“我就不信陛下以两种标准待人,凭什么别人乞骸骨能得准允,我就不行?我倒是要试试看!”

写了半天,最后谢迁一把将毛笔丢在地上,带着几分懊恼坐回椅子上,此时刘大夏依然气定神闲。

谢迁道:“亏你沉得住气!”

刘大夏道:“我来找你,是要跟你商议事情,陛下明摆着要以你为首辅大臣,至于提拔新阁臣人选,估摸也要跟你商议,现在那些内监跟陛下走得近,你不会想陛下身边都是蝇营狗苟之人,或者你辞官后内阁乌烟瘴气吧?”

谢迁耷拉着头,许久说不出话来。

“于乔,我看你到了进宫之时,这会儿你不站出来说话,怕是无人跟陛下进言。陛下正在气头上,说话能进他耳之人太少,恰好你就是其中之一。”刘大夏道,“若你进言得当,那一切事情便可迎刃而解,若进言失败,朝堂将来变成什么样子,就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了!”

第一六六九章 你退我进

谢迁百感交集,正不知该如何应对眼前之事,突然门房又到了书房门口。

谢迁瞥了门口一眼,问道:“何事?”

门房回道:“老爷,宫里来人了。”

谢迁神色略微错愕,刘大夏轻捻颌下胡须,道:“于乔,定是陛下召你入宫,若你此时提出乞老归田,怕是朝堂无人主政,这稳固的江山也会出现极大的变数……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谢迁脸色漆黑,他没有看刘大夏,凝眉思索,正要跨步出去迎接宫中来使,却突然想起什么,回头将之前写的乞骸骨奏本给捡了起来。

刘大夏没有多言,二人一起到了府门口,见到宫里来人。

随后谢迁回后院换上朝服,进宫面圣,刘大夏也回兵部做安排。

……

……

乾清宫内,朱厚照正襟危坐,这是他掌权以来第一次接见朝臣,且还是谢迁这样素有名望的内阁大臣。

朱厚照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尽量拉拢,让谢迁帮自己做事,让朝堂不至于出现分崩离析的状况。

但以大明政治体系来说,就算内阁三名大学士都请辞,也不至于出大乱子,军队牢牢地掌控在皇帝和勋贵手中,六部和各寺司衙门各司其责,人才多的是,朝堂离了谁都能正常运转。

“……谢先生,朕一向敬重您的为人,您在朝兢兢业业多年,朕也听过您的经筵日讲,算是您的学生,以后朝廷的事情还要多仰仗先生……”

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朱厚照的嘴巴很甜,他知道,再拿出应对刘健和李东阳的态度,那他就要彻底成孤家寡人了,而且站在他的角度,他更喜欢谢迁这样善于察言观色、进退有据的大臣。

刘健和李东阳为人处世一丝不苟,仿佛严厉的尊长,让人一看就心里发怵。谢迁的性格很随和,随时笑眯眯的,做事更为圆滑。

还有一点,谢迁跟沈溪关系亲密,朱厚照一向对沈溪信任有加,爱屋及乌之下,朱厚照对谢迁好感倍增。

谢迁可不惯朱厚照的坏毛病,直接拿出自己的乞骸骨奏本,上前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处置朝事已力不从心,请陛下恩准,让老臣回故乡余姚,安心养老,从此之后不问朝事……”

朱厚照原本满心期待,听到这话后,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如果谢迁这话是当着朝臣的面说出来,那熊孩子必然会赌气直接答应下来,但现在谢迁是在私下场合提出请辞,他就算想赌气同意,但细细思索一番,这么做只会让朝堂乱成一团,于大局无益。

朱厚照苦口婆心地劝解:“谢先生,您这又何必呢?以前刘少傅跟李大学士如何对您,难道您不知晓?您可是内阁辅政大臣,父皇在世时便说过,谢先生的能力在内阁数一数二,父皇一向不会偏袒谁,连父皇都说先生被打压,现在朕为您打抱不平,为何先生要请辞呢?”

谢迁闭着眼睛,低下头,什么话都不想说。

内阁三位大学士相处二十多年,携手打造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原本就应该共同进退。在谢迁心目中,哪怕刘健和李东阳有对不起他的地方,内阁作为一个整体,涉及文官集团的脸面,他该引退还是得引退。

戴义在旁边给朱厚照打眼色,朱厚照却不理会,继续劝说:“谢先生,如果您也离开朝堂,那内阁就无大学士值守,要重新选拔一批出来,能力上有欠缺不说,或许还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先生还是考虑一下……实在不行,请先生留在朝堂一段时间,以后再提请辞之事,如何?”

朱厚照也学会了妥协,他没苛求谢迁一直辅佐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谢迁坚持道:“陛下,老臣的确年事已高,无力承担朝事辛劳,就算有心辅佐陛下,怕也难当此任。”

朱厚照鼻子皱了皱,甚至连额头也在微微颤动,显见气得不轻。最后他道:“这样吧,谢先生,您跟现在一样,可以随时告病回家休息,朕只要你留守内阁,做一个名义上的首辅大臣,这总不会有问题吧?”

皇帝的话让谢迁颇感意外。

原本在谢迁看来,皇帝就是个孩子,思想不成熟,做事易冲动,不能当作一个合格君主看待。但在他听了朱厚照的话后,突然发现,熊孩子长大了,说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不可小觑。

皇帝没有一味奢求,而是一步步找台阶下,不但给他自己,甚至为谢迁也架好了梯子。

戴义见谢迁态度坚决,赶紧劝说:“谢阁老,您若现在从朝堂退下去,朝事必乱作一团,您也不希望大明江山因此而出现变故吧?陛下也是无可奈何,朝议时刘阁老和李阁老等人实在是……不给陛下颜面……”

以前戴义坚决站在刘健和李东阳一方,但现在情况不同,戴义看到皇帝已逐渐把颓势扭转过来,为了避免朱厚照秋后算账,只能站在皇帝的立场说刘健和李东阳的坏话。

朱厚照趁机道:“谢先生,就当朕求您,请您务必留在朝堂,这也是父皇临终前对您的嘱托啊!”

谢迁眉宇间满是为难之色,心想:“留在朝堂就能当上梦寐以求的首辅,但为何做出这个抉择如此艰难呢?我现在是得到地位,但恐怕要遭世人唾弃吧?”

想到这里,谢迁摇头:“请陛下给老臣一点时间考虑……恕老臣无法直接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