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557(1 / 2)

第一七一二章 尘埃落定

刘瑾弹劾许进之事,很快有了结果。

许进发现无法拉刘瑾下马后,便主动请求乞老归田,奏本呈递到内阁,谢迁却死活不同意。

按照许进的设想,他退下后在刘瑾推动下,兵部尚书刘宇必然会接任吏部尚书,而兵部尚书只能由沈溪回朝担当。

三月十五,朱厚照召谢迁到乾清宫议事。

这几天许进都没上朝,谢迁意识到,许进离朝之日为时不远,很多事情似乎已无法挽回。

现在问题已不是许进是否离朝的问题,而是许进致仕后,谁来担任吏部尚书,如果是刘宇进为吏部尚书,谁来担任兵部尚书。

谢迁抵达时,内阁大学士焦芳和王鏊都在,除此之外还有兵部尚书刘宇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戴义,除此之外尚有一个人,正是前几天才从南京提亲回来的英国公张懋。

见到这几人,谢迁心中稍微安定一下,尤其见到张懋,他便知道自己跟刘瑾对立的态势不会那么强烈。

刘瑾朝中最忌惮的几个人,除了谢迁外,就是许进、张氏外戚和张懋。

刘瑾现在尚未有资格染指军队,张懋作为英国公一直掌握五军都督府,等于说掌控大明军权,张懋一向不喜欢参与朝政,而他为人正派,不会为刘瑾这样的阉党利用。

谢迁到时,朱厚照显得有些不耐烦,埋怨道:“谢阁老似乎来迟了……”

谢迁行礼:“开春后有很多事务处置,臣刚去了一趟刑部,问过开春后刑狱之事。”

朱厚照点头,做开场白:“这次朕宣你们过来,是有两件事说,第一件事是关于朕大婚之事,英国公和王学士已从南方归来,提亲之事基本完成,大婚之期也该由礼部确定下来,呃……礼部没来人是吧?”

刘瑾问道:“陛下,老奴这就找人去通传?”

朱厚照一甩手:“算了算了,商议好后找人通知一声便可,不就定个日子吗?让高公公跟太后商议一下,再让钦天监选个良辰吉日便可。”

说到这儿,朱厚照看着谢迁,道,“这第二件事,是关于吏部许尚书告老归田之事,朕已恩准,许尚书年近七旬,理应回乡颐养天年,免得在朝无事生非,今天参劾这个明天参劾那个,吏部是考核朝中官员之所,而不是用于纠罪,不然就代替都察院了……既然许尚书退下来,就该有人补上,今日是跟你们商议一下,谁来担任吏部尚书合适……”

谢迁心里犯难了,琢磨道:“这种事如果在朝议时提出,尚有许多参考意见,但现在陛下是在私下里提出,面前就这么几个人,根本代表不了朝中大多数官员的想法。”

他看了看刘瑾,再看看刘宇,现在似乎刘宇进补吏部尚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朱厚照提出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让人商议,但本意却是要在场之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已呼之欲出。

张懋对于朝政一向不喜欢发表意见,站在旁边看热闹。

刘瑾和戴义身为内监,就算现在有权有势,也不敢在这种问题上随意发话,刘宇也不能举荐自己,其实说来说去朱厚照就是问谢迁。

谢迁不会举荐刘宇,因为他很清楚刘宇早已失去气节投靠阉党,近来劣迹斑斑,再加上之前许进提出过“刘宇为吏部尚书、沈溪为兵部尚书”之议,谢迁更不愿意这个设想成为现实,于是道:“回陛下,吏部左侍郎刘机在朝多年,其为翰苑出身,做事妥当有序,臣以为以其为吏部尚书较为稳妥。”

谢迁不推刘宇,而举荐吏部左侍郎刘机,明显采取了与阉党拒不合作的态度。刘瑾闻言瞪了谢迁一眼,却不敢说话。

朱厚照微微点头:“谢阁老说得有理,刘侍郎行事得体,之前吏部考核他出力较多,照理说吏部尚书退下来,让吏部左侍郎进补也可,不过最近几次吏部尚书更迭,都是以其余五部尚书增补的吧?”

说此话时,朱厚照看着刘瑾。

刘瑾不动声色,恭谨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朱厚照道:“谢阁老,你举荐吏部刘侍郎,而朕觉得兵部刘尚书比较合适,你意下如何?”

谢迁心里不爽,早就定下来的事情非要跟他商议一下,以体现皇帝有多重视大臣的意见,简直多此一举,当下冷声道:“若陛下早就决定,那老臣无异议。”

朱厚照笑呵呵道:“谢阁老不必生气,这件事的确是朕早就决定下来的,朕觉得刘尚书执掌兵部这些日子,做事得体,朕决定他做吏部尚书看看,至于兵部尚书的位子,朕准备召三边总制沈卿家回朝……”

谢迁正要回绝,刘瑾先开口了:“陛下,您忘了?您说过要等西北战事彻底结束,才会召三边总制沈大人回朝。”

这边谢迁不愿意沈溪出任兵部尚书,刘瑾更加不乐意了,刘瑾知道沈溪这个人比什么许进、韩文之流要厉害得多,关键在于朱厚照非常信任沈溪,简直把沈溪当作人生导师来看待。

一山不容二虎,刘瑾对于沈溪回朝之事百般阻挠。

既然刘瑾开口了,谢迁也就没再说什么,他不想直接跟朱厚照唱反调。

朱厚照皱起了眉头:“西北边乱不是差不多已结束了吗?有沈卿家在,那些鞑子都怂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未再听说鞑子犯边之事,现在已经过去三四个月,天下太平,让沈卿家回朝最合适不过。”

刘瑾看了看谢迁,揣测谢迁会不会阻止沈溪回朝,但他不敢冒险,又道:“陛下,鞑靼人之所以不敢有所动向,正是因为三边总制沈大人在,沈大人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打得鞑靼人鬼哭狼嚎,望而生畏,若他回朝无人威慑,鞑靼人岂不卷土重来?”

接连被刘瑾反驳,朱厚照一张小脸涨得通红,他霍然站起,瞪着刘瑾阴测测地问道:“嘿,刘公公,你今天哪根筋不对,朕说什么你都要反驳,非要跟朕过不去?难道真像别人说的,朕是坐皇帝,你是立皇帝不成?”

朱厚照这句真可谓诛心之言,像他这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生平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被人反驳,他可没有孝宗朱祐樘那么好的脾气,他自己认定对的事情,不会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改变。

就算朱厚照对刘瑾非常宠信,他也不允许刘瑾在自己面前说三道四,尤其是在大臣在场的情况下。

刘瑾吓得赶紧跪下,连声道:“老奴不敢,老奴不敢!陛下,老奴只是提供一边愚见,陛下若觉得沈大人回朝合适,老奴绝不敢阻碍。”

谢迁看到刘瑾在朱厚照发火后立即服软,心道:“现在刘瑾不帮着说话,那只有我自己来了,定不能让沈溪小儿回朝。”

这时朱厚照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下了玉阶,背着手在大殿上走来走去,嘴里振振有词:“沈卿家回朝本就合情合理,朕认为,朝廷那么多文官中,以沈卿家统兵能力最高,否则也不会有对鞑子的一场场胜仗,再看看保国公……这些人太过昏聩无能,朕收到兵部王郎中上奏,原来保国公当政那几年,三边官场乱成一团,贪污腐败比比皆是……朕现在想让沈卿家回朝,谁有意见?”

连刘瑾都不出来说话,戴义自然不敢说什么,而刘宇跟沈溪没有过节,完全听从刘瑾之言行事。

至于张懋,则把自己当做看客,缄默不语。

这会儿能出来阻挠的只剩下谢迁,谢迁有些着急了,心想:“怎么闹了半天,倒真跟许季升所说一模一样,要让沈溪小儿回朝带头跟刘瑾斗?朝中这么多人,至于让一个黄口小儿来挑大梁?”

谢迁赶忙道:“陛下,老臣以为,三边总制沈溪资历尚浅,回朝怕是人心不服。”

朱厚照有些不耐烦了,来到谢迁面前站定,叹了口气后语重心长地道:“谢阁老,你别事事跟朕唱反调,沈卿家跟你什么关系,难道朕不知道?让沈卿家回朝担任六部尚书,那是你一直以来都在运作的事情,但之前因刘少傅当政,看不起沈卿家,所以这件事受阻,现在朕是在帮沈卿家,不是害他。”

谢迁正要辩解,张懋笑着说道:“谢尚书,我看陛下说的没错,让之厚这样的年轻才俊回朝担当重任,乃是好事。”

谢迁瞪着张懋,心想:“你什么时候也被许季升给收买了?”

朱厚照不等谢迁表态,直接道:“连英国公都支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刘公公,去写诏书吧,让沈卿家回朝任兵部尚书……哈哈,朕总算能跟沈卿家好好聚聚了。”

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

朱厚照对刘宇并不了解。

本身刘宇入朝担任兵部尚书也就几个月的事情,朱厚照跟刘宇面都没见过几回,谈不上欣赏。

朱厚照提拔刘宇出任吏部尚书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因为刘瑾举荐,二是刘宇占了兵部尚书的位子,将刘宇迁任吏部尚书,如此就能空出位置来,方便沈溪回朝接班。

谢迁硬着头皮奏请:“陛下请三思。”

朱厚照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见谢迁依然不答应,他眉头紧锁,瓮声瓮气地道:“谢阁老,如果您再反对,那就是有意跟朕作对,朕劝你思量清楚……您年岁大了,很多事需要有人帮忙分担,沈卿家回朝对您对朝廷都是好事,朕做如此决定,并非全然出于私心!”

谢迁非常为难,却不知如何让朱厚照收回成命。

换作以前,沈溪这样年轻没多少资历的后起之秀,根本没资格入朝做部堂,更别说是做六部尚书了,在这之前就连当个兵部侍郎都被朝中官员百般阻挠,即便南京兵部侍郎的位子都没捞着。

但在许进倒台后,朝中文官集团已缺乏得力人物与刘瑾抗衡,这会儿朝臣们都觉得沈溪回京乃最好选择,就算让沈溪出任兵部尚书,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文官们自己不想出面,就让沈溪来,把沈溪当枪使,并非是信任沈溪的能力。

焦芳和王鏊都是墙头草,一个支持刘瑾,一个倚靠谢迁,看似可以建言,但其实在这种场合根本就不敢发表意见,生怕自己的话不符合皇帝心意。

谢迁看了看张懋。

张懋神情淡定自若,很显然,他跟朝中文官集团利益一致,对沈溪回朝持支持意见,这让谢迁很恼火,他很想上前质问,你张廷勉就这么听之任之,以后你这英国公不是要听从沈溪这个新任兵部尚书的号令?

按大明制,张懋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调兵权归属兵部,张懋推举沈溪出任兵部尚书,意味着张懋要服从沈溪的命令。

谢迁百感交集,边上戴义已将诏书拟好,双手捧着送到朱厚照面前,恭敬地问道:“陛下,这是委命三边总制沈大人为兵部尚书的诏谕,您看是否合适?”

谢迁不由皱眉,诏谕不应该由翰林学士代拟么?为什么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便把此事代劳了?

谢迁唏嘘不已:“这会儿朝堂跟先帝在时大相径庭,什么规矩都乱了,就因阉党当权,朝官地位急剧降低,或许这便是满朝文武都想让沈溪小儿回朝的原因吧,朝廷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跟刘瑾相斗。而沈溪小儿深得陛下器重,在陛下心目中跟刘瑾地位相当,舍他没谁了。”

想到这里,谢迁有些心灰意冷,心里发愁,“难道真的是我太自私?我应该听从许季升的话,让沈溪小儿早些回朝,才能挽回当前文官集团节节败退的惨痛局面?”

朱厚照看过诏谕,满意点头:“好,大致就如此吧,让沈卿家五月前回京……不对,时间太过仓促,那就定在六月中旬前,兵部尚书之位不能总空缺着,两位兵部侍郎先把事情处置好,反正三边局势已平稳下来……”

张懋问道:“陛下,那由谁来出任三边总制?”

朱厚照一拍脑门儿:“哎呀,朕倒把这茬给忘了,让谁去合适呢?杨一清?王琼?这两位能力都不错,也不知谁去更好……哦对了,保国公不是还没回京城吗?就让他留在西北再干一任得了,反正三边钱粮亏空查得差不多了,我觉得他留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谢迁被自己的口水呛得直咳嗽。

朱厚照关切地问道:“谢阁老,你这是怎么了?”

谢迁一抬手:“陛下,请恕老臣失态,咳咳咳……呛着了。”

朱厚照笑呵呵地道:“没事没事,这里不是朝会,咱们君臣间不用那么拘谨,你能同意沈卿家回朝,这足以说明你识大体顾大局,实乃人臣典范。”

说到这里,朱厚照又对戴义道:“戴公公,你拟旨让保国公继任三边总制,让他好好练兵,朕打算今年夏秋时节去西北看看,朕还从来没去过三边呢。”

这次谢迁和张懋还没说话,刘瑾已蹿出来劝阻: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大明边塞乱象丛生,您的銮驾若要西巡,鞑靼人必然趁机侵犯,陛下不宜离开京城。”

朱厚照脸上满是不悦:“是吗?朕倒不觉得问题有你说得那么严重,朕是皇帝,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到三边走走未尝不可,这件事先放下,容后再说……散了吧。”

说完,朱厚照带着不满离开,刘瑾赶紧追了出去,大殿里留下谢迁、刘宇、张懋等人,刘宇此时已得意忘形,就差手舞足蹈了。

……

……

刘宇出任吏部尚书,相当于完成两级跳。

谢迁出乾清宫大殿门口的时候心想:“满朝文武,刘宇算什么东西?吏部尚书轮得到他来当?”

谢迁出了乾清门,后面张懋跟着出来。

谢迁回身拦住张懋,问道:“张老公爷,你做事怎么不循常理啊?关于沈之厚回朝之事,不会是许季升跟你打过招呼吧?”

张懋侧目一看,发现刘宇没跟着出来,焦芳和王鏊急着回司礼监,出宫这条路上只有他跟谢迁二人,现在被谢迁质问,避无可避,于是道:“于乔,我刚从南方回来不久,星夜兼程不敢耽误陛下大婚,你怎能说我跟季升暗中商议?这可冤枉我了……对了,你是说许季升支持沈之厚回朝?”

谢迁揣测张懋跟许进暗中有联系,但张懋就是不承认,他也没辙。

张懋又叹道:“于乔,你莫要着急,若季升有这想法,其实怨不得他,之前季升在朝参劾刘瑾而不得,现如今阉党势大,朝中清流被浊流所压,你身为首辅又无所作为,他埋怨你不是很正常么?”

“季升让之厚回朝,也是看准陛下对之厚的信任,之厚只要掌握兵权,哪怕刘瑾势大,对他也无可奈何。”

谢迁瞪着张懋,好似在说,你还说自己跟许进没有勾连?你怎么知道许季升埋怨我?难道不是他在你面前发牢骚?

谢迁道:“难道满朝上下都没人能跟阉党斗,只有让沈之厚这么一个年轻后生承担重任?刘瑾势大,若他暗中加害,或者在陛下面前恶言中伤,沈之厚能随便进宫面圣,抵住谗言?”

张懋咳嗽两声,不想跟谢迁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