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身边的人都是演技派。
谢迁看到魏彬在那儿哭着求死,心里很恼火。
“一个二个别的没学会,求死的样子倒是跟真的一模一样,有本事你就挂根绳子自个儿去死啊!”
谢迁心中愤懑地想。
魏彬知道自己罪不至死,才会用死来表示忠心。
最熟悉这个套路的其实是朱厚照,张太后却显然不太适应这种哭诉方式,眼睛立即红了起来,声音有些哽咽:
“魏公公,平息一下心情吧,没人说要杀你,哀家的意思是让你先卸职去京郊皇庄休息一下,皇上和哀家不会亏待你。”
张鹤龄在一旁笑着安慰:“是啊,魏公公,没人定你的罪,怎会杀你?太后是让你暂时避开京城这是非之地,到皇庄过一段清闲的日子,俸禄照领,还不用为朝事劳心,难道不好么?只要你将执领三千营的权力交出来,不管你以前做过什么,都既往不咎!”
魏彬跪在那儿说道:“太后娘娘,奴婢若有罪,为何您不索性杀了奴婢?”
张太后道:“魏公公,你是否有罪,哀家不知,也不想计较,哀家只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宫里做事的老人,都是皇上和哀家的亲人,若是你不能体谅哀家,那就当哀家没说过这番话!”
“不敢!”
魏彬磕头道。
张太后问道:“那你是接受哀家所言,暂时去皇庄闲住,还是不接受?”
魏彬抬起头望了屏风后一眼,随即又看看旁边站着的谢迁和张鹤龄。
换作以前,身边有刘瑾撑腰,魏彬或许还敢挣扎一下,但现在他孤掌难鸣,太后已经打定主意,很难再把局势扳回来。
魏彬是个聪明人,这会儿刘瑾不在京城,将来是否回来难说,暗忖:“若在得罪首辅和国舅之余,又得罪皇后,我如何还能在宫里立足?以前我帮刘瑾掌权,现在刘瑾不在京城,我就算坚持也没人领情,只能碰一鼻子灰,不如就此卸职,如此一来那些言官也不会再针对我。”
想到这里,魏彬恭敬领命:“太后娘娘,奴婢的命是您赐给的,怎敢违背您的意思?奴婢这就去跟陛下提请,明日离开皇宫……”
屏风后传出张太后的声音:“不必去见皇上了,这件事由哀家做主,回头哀家会跟皇上说明,你只管回去将差事放下,出宫前往皇庄便是。”
魏彬问道:“启禀太后,不知奴婢的差事由何人继任?”
张太后忽然意识到,说了大半天,关于谁来接替魏彬的事情竟然没来得及说,立即问道:“谢阁老,寿宁侯,两位卿家有合适人选吗?”
戴义脸上多了几分期待,执掌三千营意味着掌握军队,若是他能以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身份兼领这个差事,在宫中的地位会提升许多。
谢迁往屏风旁侍立的戴义看了一眼,心想:“戴义懦弱无能,让他执领三千营,将来若刘瑾回来,怕是会将权力乖乖交出。”
谢迁尚未表态,张鹤龄迫不及待道:“太后娘娘,您认为张苑张公公如何?他如今可是御马监掌印……”
听到这话,谢迁当即用严厉的目光盯着张鹤龄。
显然,张鹤龄公然破坏了之前的盟约。
原本二人商议的结果,三千营交给兵部,而作为回报,内阁和兵部不再干涉京营历年财政预算和拨款,等于是给了张鹤龄贪墨的机会。
张太后不知张鹤龄提议的人选未经与谢迁商议,笑着说道:“张公公做事沉稳,哀家甚是欣赏,他本就提领东厂,让他再督三千营也不错,谢卿家以为如何?”
张氏姐弟的话,完全将谢迁的计划打乱。
他心想:“之厚之前只是让我找张鹤龄一起进宫觐见太后,提议将三千营兵权归于兵部,但如今商议的却是三千营领军太监,他没提议人选,到底谁来担当合适?”
张鹤龄笑道:“怎的,谢尚书还有更好的人选吗?”
谢迁面对姐弟二人的攻势,只能被迫接受,行礼道:“回太后的话,老臣认为可行,不妨就由张公公暂掌三千营,但具体事宜,要等陛下和兵部商议后再行安排。”如今他只能用缓兵之计,先让张苑出来担当重任,至于将来谁督军三千营,另说。
张鹤龄脸上堆满笑容,俨然成为此番弹劾魏彬的最大赢家,毕竟三千营的兵权和监察权都已落在他的手上,以后京营再没人能跟他叫板,等于说京师防备全都被他掌控。
张太后道:“既然人选已经定下来了,那这件事便如此决定吧,派人去传召张公公过来,哀家有一些事跟他说……魏公公,你回去整理自己的东西后,明天一早便出宫去吧,哀家会让人为你安排妥当……”
……
……
事情圆满完成,张鹤龄和谢迁一起出了端宁殿。
二人往午门而去。
张鹤龄面带喜色:“还是谢尚书老谋深算,进宫来跟太后一说,便把阉党要人魏彬给拿下,这下刘瑾羽翼已折,无法展翅而飞,谢尚书功不可没!”
谢迁因张苑出任三千营都督之事恼火不已,黑夜中,他瞥了张鹤龄一眼:“刘瑾在宫中的势力尚未全数铲除,更遑论朝中的阉党势力?寿宁侯何来自信刘瑾不能重振威势?”
张鹤龄笑道:“那还得再仰仗谢尚书,若是能将朝中奸佞悉数铲除,那时朝事还不是由谢尚书您做主?”
谢迁脸色漆黑,却不能跟张鹤龄翻脸发作,拼命安慰自己:“此时跟外戚相斗没有任何好处,不管是先皇还是现在的陛下,因为张太后的关系,对外戚势力非常纵容,就算作奸犯科也无从惩戒,更何况如今外戚只是擅权?”
谢迁道:“朝廷制度,需要大家一起维持,寿宁侯身为朝臣一员,肩负着与老夫同样的使命,怎能说谁仰仗谁?”
张鹤龄哈哈一笑,不再跟谢迁讨论这个问题,暗自嘀咕:“你谢老儿现在还想让我帮你铲除焦芳、刘宇等人的势力?想得倒是挺美,只要我作壁上观,这些事你自然会跟沈之厚那小子去办,我只管等着收现成的好处便可。”
谢迁心里很不爽,却又无可奈何,即出宫门前,他出言提醒:“寿宁侯这会儿该去三千营看一眼,免得魏彬乱来……”
张鹤龄之前还沉浸于大权在手的膨胀心态中,听到谢迁的话,立即反应过来。
现在张太后只是撤了魏彬的职,拿走魏彬的令符,但不代表魏彬不会联络旧部拒不放权,甚至公然造反。
张鹤龄笑道:“多谢谢尚书提醒,本侯这就往三千营驻地,谢尚书欲往何处?是否要本候找家奴送谢尚书一程?”
“不必。”
谢迁板着脸道,“老夫抱恙在身,今日入宫一次便觉头晕眼花,这会儿正要回府,告辞!”
二人在大明门分道扬镳。
张鹤龄说是去三千营,其实是先回府,然后叫人通知张延龄,再招来京营一众将领,一起前去收权。
至于谢迁则真的是回府,此时他已身心俱疲。
……
……
眼看到了四更天。
豹房门前,除了沈溪和焦芳外,其余人等已经进了自家的马车和轿子。
沈溪精神很好,毕竟他习惯了熬夜,坐在那儿优哉游哉,神游天外,至于焦芳则明显撑不住了。
焦芳年过七十,身体衰弱不堪,跟沈溪这样年轻力壮的比耐性显然有些为人所难,但焦芳确实是个硬骨头,一直死撑着不肯挪步,直到最后靠着椅背沉沉睡了过去。
好在风停了下来,也未下雨,这时沈溪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把焦芳给惊醒了,他下意识地往周围看了一眼,发现自己的家仆不知何时站在身旁。
“老爷,您可算醒了,府上有人拜访!”家仆一脸焦急。
焦芳厉声喝道:“没看到老夫正有朝事要办,退下!”
或许是平时焦芳对自己的下人太过严厉,以至于那家仆一脸惧色,但奇怪的是他仍然强撑着不肯退下。
沈溪一脸关切:“要不焦阁老先回府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再回来跟在下一起等候面圣?怕是到天亮前,难以见到陛下。”
焦芳瞪着沈溪,心道:“你当我不知道老夫走后,你有办法进得了豹房门?或许谢于乔也在什么地方等着,我走后他便会过来,跟你和周经等人一起进去面圣!想避开老夫?哼哼,老夫就是不走,看你有什么辙!”
焦芳道:“老朽岂能半途而废?今日不能面圣,便不走了。”
那家仆实在等不及,只能是无奈地道:“老爷,谢阁老已入宫。”
“你说什么?”
焦芳当即站起身来,怒视家仆。
恰在此时,周经跟着屠勋、李鐩、张峦和王敞等人一道过来,周经开口问道:“孟阳兄,何事让你动怒?”
焦府家仆见这么多人到来,顿时不言不语。
焦芳老谋深算,此时心里无比懊恼:“哎呀,我怎忘了谢于乔入宫面见太后这一出?要裁撤魏彬的职位,何须陛下亲自吩咐?太后发话也能成!”
焦芳瞪着周经问道:“伯常,你可知谢于乔入宫之事?”
周经被问懵了,蹙眉反问:“于乔入宫了?去作何?难道是内阁需人值夜?我一直在这儿,从何得知?”
第一八〇〇章 占尽先机
周经何尝不是老狐狸?
你们斗你们的,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管你们最后得出个什么结果来,别怪罪到我头上就行。
焦芳顾不上质问周经,更因与沈溪站在对立面,无从跟沈溪计较,直接拂袖而去,旁边屠勋脸上隐现喜色。
“看来,于乔得手了。”屠勋道了一句。
周经明白屠勋这句话的意思,望着焦芳匆忙离开的背影,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担忧:“于乔出手又如何?这边陛下全不知情,若陛下计较起来,此事当如何收场?”
周经和屠勋对视一眼,不再说下去,而沈溪则一脸淡定地站在旁边。
“时候不早了。”
周经看了看天色,道,“之厚,既然谢尚书已入宫,你也该打道回府了吧?折腾大半宿,想不到会徒劳无功,亏我们在这里硬扛了那么久寒风晨露。”
沈溪行礼相谢:“诸位老大人辛苦了。”
屠勋道:“唉,于乔突然进宫,必然是提请太后处置朝臣群起弹劾魏彬之事……只有于乔进宫,太后才肯赐见,我等之前都未想到这一出……之厚,这件事你可知情?”
沈溪没有正面回答屠勋的问题,道:“在下今日前来,是为禀奏边关军情。谢阁老入宫求见太后,在下并未参与。”
“并未参与”乃是模棱两可的说法,至于是没跟着谢迁一起进宫,还是没参与谋划,只能由屠勋和周经等人自己琢磨。
周经问道:“这么说来,你还要留在这儿等候面圣?”
“是!”
沈溪直言不讳,“边关军情未达天听,为人臣子者只能耐心等候,诸位若力不能支,请先回去休息,不必陪在下受苦。”
周经言语中带着少许不满:“要等你就等吧,这儿顶着北风吹可真不好受,我等年岁不小了,多少年未曾熬过夜,感觉每一刻都是煎熬……元勋,一起走吗?”
屠勋点了点头,李鐩等人自然随大流,各人均往自家马车和轿子而去。
沈溪则回到自己的马凳坐下,耐心等候面圣,就好像谢迁弹劾魏彬之事真的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
……
焦芳直接去了吏部衙门,见到尚书刘宇。
刘宇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听说焦芳到来,直接迎到大门口,一见面就火急火燎地道:
“谢于乔进宫面见太后,还是跟寿宁侯一道前往,具体说的什么不太清楚,怕是弹劾魏公公已得逞,因为出宫后不久寿宁侯便带人往三千营驻地。”
焦芳懊恼地道:“我便知道谢于乔今日闭门不见客,其中定有猫腻,不想万般防备依然被其所趁。”
刘宇连忙问道:“焦阁老为何如此不小心,竟然让谢于乔得逞?眼下可如何是好?刘公公不在京城……”
看到刘宇质问自己,焦芳非常生气,暗忖,“难道你还要怪责我不成?也不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发生事情后连个预案都没有,光会动嘴,果真是靠钻营取巧得来的官职,半点真本事都欠奉!”
“先去见克明,听听他的意思!”焦芳道。
刘宇忙不迭附和:“此言在理,我等先去见过孙聪,毕竟刘公公走前吩咐过,让他主持大局。”
二人离开吏部,马不停蹄赶赴孙聪府宅。
却说当日孙聪根本不知谢迁和沈溪有什么动向,满心以为朝廷发生什么事焦芳和刘宇都会及时通知他,结果等到谢迁入宫在张太后面前弹劾魏彬后,二人后知后觉前来府中拜访,从睡梦中惊醒的孙聪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两位大人的意思,是说谢少傅今夜入宫见过太后?”孙聪惊讶地问道。
焦芳脸上一片黯然之色,道:“事后老夫才听闻,却是谢于乔跟寿宁侯一道入宫,二人之间怕是有什么协议……之前我去谢府拜访,门子说谢于乔离开府宅不知所踪,以为他去见沈之厚了,却不知他找的人是寿宁侯。”
孙聪稍微思量,摆手道:“我看未必,谢少傅当时应在府上……他分明是跟沈之厚设了个局,让焦阁老您以为沈尚书才是出面在陛下面前弹劾魏彬之人,引诱您同往豹房,如此便无法防备谢尚书连夜见寿宁侯,并一同入宫觐见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