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686(1 / 2)

无论朱厚照是否临朝问政,总算派了人前来传话,大部分朝臣其实更愿意回去,就算朱厚照参加朝议,很多事也轮不到他们发言,毕竟这个皇帝行事太过武断了。

“拧公公,陛下这是……”

谢迁作为文臣之首,主动上前问话。

小拧子道:“诸位大人,小的怕诸位等久了,先出来知会一声,陛下还在休息,等起来大概要入夜了,各位大人……不妨先回去吧!”

谢迁皱眉:“朝议尚未进行,陛下也未说不出现,我等就此退缩,成何体统?”

张懋带着夏儒等人过来,主动劝解:“于乔有话好好说,这不陛下为国辛劳,沉睡不起么?我等只管先回去,等陛下有空闲了,再参与朝议也不迟。”

谢迁扫了张懋一眼,自打张懋去他小院问过兵部和西北人事安排后,他对张懋就有了意见。

洪钟也过来劝说:“既然拧公公出来传话了,我等先回去就是……此时暮色已深,朝议何时进行不可?”

“对,对!”旁人都在附和。

反正劝在场大臣离开的人是小拧子,就算大家伙儿走了,朱厚照要怪罪,也只能怪罪小拧子,众大臣在乾清宫正殿等候,就好像是没有时间期限的罚站一样,加上人有三急,很多老臣都快撑不住了。

何鉴劝说:“于乔莫要勉强,不如就此打道回府?”

谢迁道:“谁愿走便走,老夫要留下来等候,就算是等上一宿,老夫也心甘情愿,谁等不了可以离开!”

这话说出来,其实等于是把自己摆在现场文臣武将对立面上。

在场大多数人都想走,但又怕这么离开会被谢迁事后迁怒,一时间场面非常尴尬。

恰在此时,张懋又站出来说话:“老朽年迈体弱,身子骨无法支撑太久,先告辞了,诸位谁愿留便留吧!”

张懋这一表态,其他文武大臣马上蠢蠢欲动,反正有带头的就好,张懋声望足够,我们跟着走了,你谢于乔要怪责,就去怪英国公,是他带的头。

张懋离殿,谢迁没拿正眼去瞧,更没提出挽留。

夏儒作为五军都督府的人,一直以张懋马首是瞻,张懋走他跟着走,随后一班武将悉数离开。

在场剩下的人中,王敞和陆完之前被谢迁登入阉党名录,本身对谢迁就有意见,二话不说跟着张懋离开,剩下的人中各寺司衙门的人本来就相对边缘化,行事无所顾忌,也一哄而散……

不到一刻钟时间,乾清宫内人已走了大半,除了谢迁外,仅剩下杨廷和、何鉴、杨一清和李鐩四人。

大概意思,是四位尚书愿意跟谢迁共同进退。

但何鉴依然在旁劝说:“于乔,看来陛下今日不会出来了。”

谢迁没有回话,继续固执等候。

……

……

小拧子出来说完话,便回到乾清宫寝殿。

他进入殿内,此时朱厚照已经梳洗完毕,扬扬下巴,问道:“朕让你说的话,跟那些人说了?”

“都按照陛下您交待的跟那些大人说了。”小拧子回道。

朱厚照点头:“那就好,估摸现在大臣们都走干净了吧?”

小拧子摇摇头:“有几位大人留了下来……尤其是谢阁老,他说要等陛下一夜。”

朱厚照生气地道:“这个老匹夫,愈发把自己当回事了,朕让你出去说得委婉些,让他们自行离开……沈先生都没来,涉及朝中大事,朕自己说不清楚,再加上起来晚了……你再出去一趟,跟那些人说,朕刚起来,今日朝会延后。”

小拧子问道:“陛下,若那几位大人问延后到几时,奴婢该如何回答?”

“你爱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

朱厚照怒道,“就说等几日,这几日朕有事情做,总归要等沈先生病情好转能入宫再说……哦对了,跟那些人打个招呼,就说吏部的事情暂由谢尚书兼任,他不是对朕有意见吗?那朕就给他个足够重要的位置,堵上他的嘴。”

“等朝议如期举行,朕再让沈先生出来担任这个吏部尚书,兵部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王敞或者陆完处置,反正这二人也是沈先生手下,既然一人不能担任两部尚书,沈先生遥控指挥就是了!”

小拧子恭敬行礼:“是。”

朱厚照摆了摆手,小拧子赶紧出来传话,心情忐忑不安。

等小拧子在谢迁等人面前把朱厚照的意思一说,谢迁恼火地道:“我就说陛下随时都会出来举行朝议,看看那些没恒心的人做的好事……”

何鉴道:“拧公公,陛下的意思是……让谢阁老担任吏部尚书,是吧?”

“是啊,陛下说让谢大人先管着,至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小拧子愁眉不展。

何鉴释然道:“那就是了,于乔,既然陛下都安排你管吏部的差事,还有何可争的?这件事暂时到此为止吧!”

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

谢迁以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等于说不但能对朝廷奏疏有参议权,甚至代管大明人事系统,瞬间便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秘书,变成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对官员任免有直接的裁决权。

何鉴对谢迁道:“于乔,既然陛下已有决断,这件事咱莫要再争了,回去商议为宜。”

谢迁不满足现状,虽然朱厚照让他管理吏部事务,但只是暂管,也就是说皇帝赐给他的权力,随时都可能会被收回,这让谢迁感觉到朱厚照不是想重用他,而只是想堵住他的嘴,之后吏部尚书的位置照样会给沈溪。

“是啊,谢尚书,咱们先出宫去吧,毕竟今日朝议已取消。”杨一清和李鐩也在旁帮腔。

谢迁用恼火的目光打量小拧子一眼,这才不甘心地转身往乾清宫殿门外走去。

小拧子见谢迁终于离开,赶紧让人把乾清宫正殿门给关上,随即去向朱厚照奏禀……对他而言,只要能把顽固的谢老儿赶走,任务就算完成了。

这边谢迁几人从乾清宫出来,杨廷和率先道喜:“谢尚书,恭喜您执掌吏部,以后朝中的事情,我等便要仰仗您了。”

何鉴也恭维道:“谢尚书本为三朝元老,深得陛下信任,这次陛下让谢尚书兼吏部事,乃实至名归。”

以前称呼谢迁“谢尚书”,是因为弘治时谢迁挂兵部尚书衔,正德皇帝登基后,谢迁作为内阁首辅接过了刘健的吏部尚书衔,但说到底这个吏部尚书只是尊称,并无实际权力。但现在情况截然不同,谢迁被皇帝任命掌管吏部,在场几人相信,在正职吏部尚书出缺时,谢迁这个挂衔的首辅可以一直行使吏部尚书权力。

谢迁脸色阴沉:“怕是陛下另有目的。”

何鉴惊讶地问道:“陛下让谢尚书兼吏部差事,能有何目的?陛下应该想借谢尚书您的声望和能力,帮朝廷实现平稳过渡……”

何鉴的话不但帮谢迁圆场,更好像是在提醒谢迁……就算你对沈之厚有意见,或者认为这件事陛下是在搪塞你,也最好别说出来,私下场合说跟公开场合说,有着本质区别。你在这儿说什么话,回头就能传到满朝文武耳中,那时你跟沈之厚的关系就彻底无法挽回。

谢迁看了何鉴一眼,虽然心里很不甘,但仔细一想,短时间内朝廷的平稳可以保正,心想:

“陛下从我手中把阉党案的管辖权拿走,但同时给了我吏部的差事,等于是有得有失,但沈之厚那边纯粹是得,之前还说有什么工商税之事,很可能是由沈之厚主导,今日沈之厚没入朝,才是陛下不举行朝议的原因吧?”

“沈之厚可以暂时称病在家,躲过朝议,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一旦他回朝,陛下还是会把他主张的一些事提出来,那时沈之厚就不单单是个兵部尚书,甚至连吏部之事都可能归他管辖……不行,我不能让他成为第二个刘瑾!”

……

……

谢迁等人出宫时已入夜,本来还说要商议事情,但时间太晚也就各自散了。

一天下来,这些人除了在宫里等朝议外,什么事都没做,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就算谢迁有意拉着几名部堂开小会,但还是不得不让这些人回府休息。

此时京师北居贤坊一处小院,沈溪正在跟惠娘、李衿叙话。

称病并不影响沈溪跟惠娘、李衿见面,尤其沈溪留在京城当官的事情已确定下来,鉴于目前短时间内没有政敌,他得跟二女交代如何把兄弟商会的业务在京师迅速扩展开来。

“……老爷,不是说今日有朝议,陛下会在宫里问事么?就算老爷称病在府,难道不怕陛下深夜造访,再探老爷的病?”

惠娘很细心,沈溪抵达后,发现沈溪不时咳嗽,并非完全装病,立即亲自去帮沈溪烧水煎药,连晚饭也是她和李衿二女亲手准备。

人刚回京城,惠娘身边的人没安排齐全,侍女和仆役都缺,以至于小院内一切都显得简单,不过惠娘习惯了清贫,没有太过苛求。

沈溪拉惠娘到自己身边坐下,关切地道:“你也要多休息……身体还没完全缓过来吧?”

沈溪回到京城才知道,惠娘离开宣府回京时经历小产,上次沈溪见惠娘时,惠娘因为知道沈溪要跟刘瑾恶斗一番,并未跟沈溪提及,这让沈溪心中越发内疚。

“没事。”

惠娘倒显得很坚强,作为一个经历苦难的女人,她对于事情看得很开,悲痛过去就过去了,着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沈溪苦笑不已:“近来朝中事务顺风顺水,不过家事却一团糟,经历太多让我心情郁结,或许是我作孽太多……造成的杀戮太甚吧……”

李衿眨眨眼:“老爷以前作过什么孽啊?”

“衿儿!”惠娘喝斥。

李衿吐吐舌头,不敢再多问。李衿知道不管自己说什么沈溪也不会着恼,而惠娘这边只是觉得她说话不合适,并非埋怨她。

沈溪不由莞尔,在他面前,李衿好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所问问题有时显得很幼稚,不过沈溪喜欢的正是她这种俏皮的性格。

沈溪解释道:“战场上杀敌太多……自打我领军以来,歼敌何止万数?虽然不是我亲手所为,总归还是造成了杀戮,斗刘瑾时也采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总归这孽是做下了!”

惠娘白了沈溪一眼,“衿儿不懂事,问的话不那么合适,老爷怎么给她解释上了。”

李衿那边则喜滋滋的,好像觉得事情很有趣。

沈溪道:“既然衿儿问了,我为何不回答?让她知道,其实我不是什么圣人,而是红尘俗世中的大俗人一个,否则你们怎么会到我身边来?”

这下惠娘和李衿都向沈溪使白眼。

沈溪脸上满是轻松的笑容,随即长叹一声,语气显得稳重许多:“这不是开玩笑,最近跟陛下提出改革工商税,对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很有帮助,就在北直隶进行试点……这次我来见你们,更多是要交代你们尽快在京师及周边完成商业布局。”

惠娘摇头:“老爷,妾身不是很明白。”

“不用着急!”

沈溪道,“咱们慢慢聊,反正长夜漫漫,有的是时间跟你们解释!”

沈溪在惠娘这里,永远恨时间太短。

感觉没过多久便又到分别时。

沈溪这天晚上睡得不那么踏实,跟李衿和惠娘说过工商税改革的情况后,贪欢到很晚,临近天亮时又早早醒来,起身到书桌前,拿起笔在那儿写写画画,却不是平时所用毛笔,而是他很久前就准备好的铅笔。

等到外面天色微亮,惠娘才睡醒,起身来到沈溪面前,低头望着沈溪,目光中带着一种痴迷,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这个比她年轻十几岁的男人身上。

“怎么不睡了?”

沈溪侧过头望着惠娘,问了一句,“距离辰时还有一两刻钟……”

惠娘坐到沈溪旁边,摇摇头:“时间不早了,过一会儿老爷就该回府了吧?”

沈溪看惠娘的神色,知道她此时想的是什么,就算匆忙来见一面,等天亮后还是会走,毕竟沈家需要他这个主心骨。

沈溪解释道:“我不打算回府,而是先去兵部衙门看看,昨日朝议已过去,今日该到各衙门走走,顺带去刑部看看……阉党案总该有个了断。”

“嗯。”

惠娘不想问沈溪朝中事务。

沈溪看着惠娘,问道:“你是在为泓儿的事情担心?”

惠娘回过神,微微点头:“泓儿已经五岁,该开蒙读书了……”

沈溪苦笑一下,沈泓是弘治十六年出生,到如今虚岁才五岁,但惠娘惦记着儿子将来有个好前途,希望早点儿读书认字,到底有沈溪这个能干的父亲,儿子若一点本事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

但对于现在惠娘和李衿的处境来说,找人为沈泓开蒙不那么简单,很容易便把沈泓的身份泄露出去。

“只是读书认字,你和衿儿应该可以吧?”沈溪道。

惠娘摇摇头:“妾身学问浅薄,最多只是认几个字罢了,泓儿需要名师教导,妾身之前想过,要不……交给信得过的人抚养,让他可以跟外面的人多接触。”

按照惠娘的想法,如果儿子实在没法读书,干脆把沈泓交给京郊的农户寄养,这样儿子有了身份后就可以正常开蒙读书。

“太早了。”沈溪道,“你舍得吗?”

惠娘道:“就算不舍得又如何,孩子始终要读书,老爷……孩子需要名师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