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笑了笑:“本官会采用一些手段,促成鞑靼人南下。要是敌人不上钩,我就虚晃一枪,杀向河套地区,这次出征就算不能歼灭鞑靼人有生力量,但至少把水草肥美的汉时朔方、五原、云中、定襄四郡拿下来,彻底改变大明三边和宣大地区的攻受之势……”
张永还是在摇头:“就算鞑靼人杀来,也未必一切都会按照沈大人的设想进行,最简单一点,大人能确保各路人马及时杀到吗?稍有差池,哪路人马迟到个几天,那时怕是要出大问题。沈大人手里不过一万人马,鞑靼人仅骑兵就有十万之众,草原上……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危机四伏……哎呀,您不会又打算在什么平坦的地方挖坑阻敌吧?”
沈溪脸上满是笑容。
他发现张永的脑子,比朝中很多人都管用,若论对他战术的熟悉程度,张永可说是朝中少有的明白人。
从土木堡之战到西南平叛,张永都在沈溪军中,而且张永一直行走于中军大帐,对于沈溪的军事安排十分熟悉,本身张永也是才学卓著同时有政治远见的太监,想在他面前打马虎眼,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沈溪问道:“怎么,张公公觉得这个计划不靠谱?”
张永用一种匪夷所思的目光望着沈溪,目光好似在说,这哪里是不靠谱,简直是送羊入虎口。
沈溪本来一直坐在帅案后,此时站起来,走到平摊于作案上的地图前,道:“张公公应该知道我们这路人马带了火器吧?”
张永点头:“自然知晓,而且听说沈大人带的这批火器,威力很大,比以前军中装备的老式火铳好多了。但无论怎么样,在旷野中开战,需要有险可守,火器射程毕竟不及床弩,而鞑子骑兵可快速杀至身前,沈大人的火器最多能发射一两次,鞑子骑兵轻松就可以把咱们的防守阵型给冲散!到时……唉!”
沈溪道:“张公公言之在理,不过本官有信心,就算各路人马不能及时杀到,也可以用手上的新火器形成屏障,做到全身而退!”
张永这下脸上皱纹更多了,叹道:“沈大人,盲目的自信要不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您这自信……下面的将士或许会相信,但咱家心中却忐忑不安,指不定就会有人跟咱家持同样的观点,到时候逃兵会逐渐出现,军心溃散,再想打胜仗千难万难。”
沈溪诧异地打量张永一言,等对方避开目光,这才道,“张公公也说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以陛下行军时展现出来的懒散,甚至本官不敢奢望各路人马能准时抵达预设战场,但既然计划已经制定好,岂能临场改变?不然的话,本官带上几万甚至十几万人马,从大同镇出发,鞑子受惊之下肯定远遁,坐等我军粮草耗尽,自行撤兵,那这次出击也就无功而返了。”
“唉!”
张永听了沈溪的分析,不由唉声叹气,“其实这场仗,根本就不该打,征服草原有那么容易吗?北方苦寒之地,对于鞑靼人来说那就是自己的地盘,一草一木无比熟悉,如此一来天时地利俱不利我方,人和方面也不占优,从兵法上来说,这场仗已输掉大半……”
沈溪笑问:“如此说来,张公公不支持这场战事,想临阵退缩?”
“咱家绝无此意。”
张永断然摇头,“咱家哪里有资格言退?陛下态度坚决,咱家只能舍命奉陪,只要这场战事打下来,兵马没什么大的损失就好,就算搭上咱家这条命,保个不胜不败,或者小胜,那对陛下、对天下人都是个交待……就怕最后落败,到时候谁脸上都不好看。沈大人觉得呢?”
沈溪点了点头:“张公公的意思,是让本官见好就收,尽量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不要做太过冒险和激进的事情?”
张永高兴得直点头:“对对,咱家大概就是这层意思。”
沈溪却大煞风景,道:“那本官可能要让张公公失望了,如果只是为求小胜,本官不至于如此大张旗鼓,好不容易力排众议把战火烧到草原,轻言退兵,怕是以后要把丢下的脸面捡起来,千难万难了。”
第二一四一章 忧虑
无论张永怎么努力劝说,都没法打消沈溪的主意。
就算张永再着急也没用,按照朱厚照吩咐,他以监军的身份跟随沈溪出征,这一路上所有事情都是由沈溪来做主,这是连朱厚照都无法改变的事情,更不要说他张永了。
沈溪对张永还算客气,毕竟张永没有跟他唱对台戏,这一路旅途辛苦也没叫苦,尽量配合他工作,如此一来沈溪也不会故意端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
张永没在中军大帐中停留太长时间,见沈溪态度坚决,只好起身告辞,回去见马永成。
相比于张永,马永成的监军经验也不差,曾长时间担任马文升这样名臣的监军,在张永跟随沈溪获得诸多战功前,马永成在大明所有担任过监军的管事太监中的地位,比起张永来高多了。
但现在马永成见到张永也要给面子,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张永已成为当今建立军功最多的太监。
“……如何?”
马永成见张永回来,连忙上前问道,“沈之厚怎么说?咱们可是要出塞充当诱饵,在危机四伏的草原上朝不保夕?”
张永叹了口气,无奈地点了点头。
“哎呀!”
马永成显得无比懊恼,一拍大腿,声音尖利,“出来前咱家就知道事情不妙,跟着沈之厚走准没好事,他做事太过激进,从来就不走寻常路,他这是要把咱们都带到沟里去啊!”
张永苦笑道:“现在咱家担心的,并非是去充当诱饵,是怕陛下和其他各路人马不能按照约定准时出兵,导致计划从一开始就失败……另外,该如何保持各军之间距离,让鞑子陷入预设的埋伏圈而不被察觉?”
马永成怒道:“什么圈套,分明是坑害自己人,以沈之厚的聪明才智居然笃定设伏能成功?鞑子又不是傻瓜,会轻易出兵而不顾后路?”
张永无奈地摊摊手:“想弄明白这些,只有去问沈尚书了。”
“你刚才没问?还是他不肯说?”马永成凝视张永。
张永再度叹息:“你也说过了,沈尚书行事武断,能大致跟咱家说明军事部署便已属不易,指望他解说得面面俱到,实在太过困难。不过他说了,就算其余各路人马无法配合,他也保证可以在草原上进退自如,大家安全方面应该没问题。但我琢磨,这话的大概意思是……如果这一战没什么成果,责任就不在他身上……”
马永成听了眼前一亮,连忙问道:“此话可当真?那他……是否有推卸责任的想法?故意把计划定成如此,只要其余人马不来或者迟到,导致最终铩羽而归,那时陛下就不可能追究他的责任了?”
张永坚定摇头:“不对,不对,沈之厚是想一战奏凯!他丝毫也没有退兵的想法,而且就连小胜都不接受!”
“疯子!疯子!咱家怎么那么命苦,跟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出征?要是能守在陛下跟前多好?宣府那边随便一点小功劳就能吹到天上去,而跟着沈之厚,就算天大的功劳……咱也没命享!”
马永成一副呜呼哀哉的模样,瘫坐在椅子上,半天没力气说话。
……
……
沈溪送走张永后,开始规划接下来两天的行程。
从居庸关到大同镇治所,走官道的话大概六百里,这时代道路不好走,涉及爬山过河,非常容易耽搁时间。
原计划是十二天走完全程,在沈溪有意加快行军速度后,要不了七天就能抵达,此时才是第四天,已经距离大同不到一百五十里。
“……现在我这边已快到大同,而陛下率领的中军怕是还需要五天以上时间才能抵达宣府,现在的问题是协调好各方出兵,这时代连电报都没有,要送出消息联络到位实在艰难……”
沈溪发愁,很多事不像他预想那么简单,一时间又不知该如何解决。恰在此时,门口传来云柳的声音:“大人,卑职求见。”
沈溪喝道:“进来吧!”
云柳得到门口侍卫放行,趋步进入中军大帐,走到帅案前向沈溪行礼,恭声道:“大人,卑职已经把大同周边几百里情况摸清楚了,暂时没有发现鞑靼人的踪迹,甚至连草原部族的斥候也没见一个,可见鞑靼人尚未集结调动!”
沈溪点头:“这么说来,鞑靼人对于这一战准备并不充分……”
云柳请示:“是否派侦骑深入草原腹地?距离开战不到一个月时间,鞑靼骑兵推进速度很快,如果不把敌人的情报调查清楚,很可能会发生意外。”
“既然鞑靼人尚未出兵,着什么急?”
沈溪神情淡然,“陛下率领的中军还没到宣府,就算到了,怕是陛下也要在宣府盘桓一个月以上时间,等到陛下协调完九边各地出兵,可能要到五月中旬去了……”
云柳非常惊讶,问道:“大人,出兵如此晚的话,草原上就要进入雨季了,到时候一个月有近半时间下雨,咱们这支偏师是以火器为主,人生地不熟的,士兵们怕是很难适应吧?”
沈溪摇头:“你说的问题我已经想到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陛下御驾亲征是没法更改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争取不到如此多的支持。宣府那边兵马出塞后怕是会遭到鞑靼人袭扰,如此一来,中军每前进一步都会举步维艰……”
云柳惊讶地问道:“大人是想……让陛下领衔的中军成为诱饵?”
“鞑靼人可不傻。”
沈溪分析道,“陛下统领的中军,加上后勤补给队伍,至少在二十万人左右,那里又是王旗所在,旁边还有我率领的兵马虎视眈眈,鞑靼人会不顾一切盯着中军打?反之,中军臃肿不堪,行动力极其低下,如果鞑靼人把所有精力放在我身上,打起来的话我部根本不会得到支援。”
“只要我一败,这次战事胜负就很清楚了,如果鞑靼人趁着我中军撤退之机连续袭扰,说不一定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战果……放出消息,一定要让鞑靼人知道,我不在宣府,而是在大同!”
云柳道:“卑职实在不明白,大人已身处高位,何必以身犯险做饵?鞑靼人集结起来,兵马数量十倍于我,稍有疏忽就万劫不复……”
沈溪把面前的书卷稍微收拾一下,站起身来:“如果我不当诱饵,就要让大明天子来当,这可不行。达延汗好不容易才整合草原各部,就算只为了树立威信,他也会领兵南下打一仗……时候不早,该休息了,你跟我一起进寝帐吧。”
……
……
跟唐寅比试一天连续步行下来,沈溪自己也很疲惫。
虽然说早已适应军旅生涯,但用两条腿走路,一走还是一整天,以他目前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也不过是在咬牙死撑罢了,他不打算继续走路,该坐马车还是要坐,至少也要骑马代步,让自己双足好受些。
到了寝帐内,沈溪累得瘫坐在椅子上,云柳蹲下,为沈溪脱去绑腿和鞋袜,用烛火消过毒的绣花针挑破沈溪脚底的水泡。
脓水流出来,沈溪没什么反应,脑子里还在琢磨战局。
云柳小心翼翼拿白布把沈溪的脚缠住,一脸心疼的表情:“大人,天逐渐暖了,这两天您可能会受些罪。”
沈溪笑了笑:“再怎么受罪,有普通士兵受的罪多吗?连你,每日走的路也比我多吧?”
云柳低下头:“卑职大多数时候都骑马,少有走那么多路的时候,再者……习惯了就好,士兵大都不是第一天这么走,当然比大人更能适应。”
沈溪看着云柳,目光中满是嘉许。过了一会儿,见两条腿绑得差不多了,道:“起来吧,你也累了,为了早日收集到情报,怕是连续几天都衣不解带吧?让熙儿送些热水过来,你也简单沐浴一下。”
云柳摇头:“卑职不辛苦。”
沈溪笑了笑:“怎么,在我这里,你还要拿军中那些规矩来约束自己?在这儿,你就是我房里的女人,一切是要听从相公命令行事。”
云柳羞赧地低下头,走到帐门口,对门口的熙儿说了两句,熙儿在外应了一声,然后高兴地去伙房打水。
此时沈溪寝帐周围侍卫已全部撤离,沈溪不想让人知道他帐中有女人,就算云柳和熙儿再怎么能干,到底在他的寝帐内还是柔弱的女子。
平时熙儿留在沈溪身边的时间更多,云柳一直在外奔波,这次回来,熙儿就好像个丫鬟一样,尽心尽力侍奉云柳,端茶递水都是熙儿在做。
等一切都收拾好后,沈溪半倚在床头想事情。
云柳走过来时,身上一身宽松的睡衣,头发湿漉漉地散开披在肩膀上,这时代可没条件让云柳吹干头发,以至于只能这样处理,她本想蹲下来帮沈溪捏腰捶腿,沈溪却让她坐在床沿上。
“大人……”
云柳娇怯地唤了一声。
沈溪轻叹:“谁曾想,这一路上最辛苦的人是你,你已从大同府来回几次,如果换作是我,怕是受不了这种辛苦吧。”
“能为大人做事,是奴婢之幸!”云柳道。
沈溪笑了起来:“客套的话不必多说,我明白你的心意,如今我身边唯一能够托付重任的也只有你了,你不要把自己摆在太低的位置上,这一战之后,应该就没那么多辛苦的事情了吧。”
沈溪说到这里,自己都不太确信,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能用到云柳的地方太多,想让云柳彻底放松下来当个小女人,实在太难。
……
……
朱厚照一行走得很慢。
从居庸关到宣府不到三百里,比起大同路途还相对好走许多,不过仍旧每天只行进三四十里,以这速度非要七八天才能到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