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999(1 / 2)

马九道:“那小人是否即刻动身?”

“九哥刚回来,不用着急走,好好休息一晚,出发前我把详细情况跟你交待清楚,你去了才知道见谁,以及如何提条件。”

沈溪显得很自信,“过几天宋六哥也将抵达新城,他会将南直隶、江浙周边的买卖接管下来,九哥你可能要全面负责江西、河南、山西和湖广等地的生意,未来几个月都不能回来。”

若是换作旁人,定会对这样的辛苦差事心怀不满,但马九却直接领命:“小人定能帮大人做好。”

沈溪笑着拍拍马九的肩膀:“我已经跟京城那边打过招呼,估摸年底,家里就能搬到这边来,到时小玉姐也会跟着一起过来,这样你的归期基本就定在年底。过年的时候,咱就在新城团聚!”

……

……

马九在新城休息两日,得到沈溪的耳提面命后,再一次踏上征途。

这次他去的目的地是江西,负责的事情是要联系新城耗费资源的补充,形成长效化的补给,不但包括木材,也包括煤、铜铁矿石、硝石等货物的开采和运送等。

按照沈溪的构想,新城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的数量大概维持二十万人便足够,不需要再增加,但内陆要为建造新城之事增加大概十万到二十万的工人,他们的任务是帮忙开采矿石、伐木和运送货物等等。

这些人不需要完全受雇于车马帮或兄弟商会,可以是地方官府,或者是地主,甚至可以是商人,只要他们能开采出来,沈溪指派人手购买便可。

若单纯只依靠沈溪手里的商业体系完成这些会很困难,好在沈溪在物产丰饶的闽粤、湖广和江西当过官,如今又身兼两部尚书,在朝中的声望无人可敌,地方上想巴结和归从沈溪的官员和将领比比皆是,沈溪靠这些人来帮忙完成原始资料的积累,其实并不困难。

有这些人帮忙牵头,地方上的官商体系会调动起来,加入开采资源的行列中。

沈溪暗自庆幸:“大明疆土就是一座没有被文明社会开发过的大宝藏,看起来原始,但处处都是宝贝,不用考虑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样一来我就可以甩开膀子做事,这座城池也会将成为未来大明科技最先进、经济最发达、生活最安逸的城市,甚至京城都要相形见绌!”

等沈溪回到县衙,将他的构想,原原本本跟惠娘一说,惠娘心中的惊诧溢于言表。

连李衿都觉得不可思议,明明沈溪手上没银子,结果靠预售房屋和商品,转眼间手上就多出上百万两银子来,并且各承宣布政使司还源源不断运送来各种货物,从未中断过。

“老爷这一招叫无中生有吗?”对于沈溪销售还没建成的房子和正在生产的商品,惠娘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相对贴切的语句。

沈溪笑着摇头:“这叫预售,没什么好稀奇的,反正最后我们会把房屋和货物交到他们手上,只是这中间有个等待的时间罢了。”

“有时候园林式建筑住腻了,住楼房会有新的感受……你知道行宫附近那些房屋吗?刚开始只需要一千两银子,但随着陛下即将住进行宫,价格已经翻了两倍,如今你拿四千两银子都未必能买到。”

“还有那些货物,放眼大明,只有我们能制造,那些商人若是能获得销售权,便等于垄断市场,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财富,他们不疯抢才怪了。”

惠娘显得难以置信,但她还是提出担忧:“就怕最后那些商人窝里反,而且涉嫌垄断货物……很可能会让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你错了。”

沈溪摇头,“我给他们的货物,都无关乎百姓平常衣食住行,可以说是属于富裕阶层的奢侈品,就算价格上涨,对民生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或许还会刺激地方经济,引起连锁反应,带来的收益远比危害大很多。”

惠娘苦笑一下,道:“老爷真是算无遗策,妾身没什么话说,希望老爷能尽快将亏空问题解决了。不然的话……唉!”

第二四九六章 押宝

惠娘对沈溪自然是无条件信任,但她也有隐忧,觉得事情未必像沈溪说的那么简单。

此时的惠娘像是一家主母,为沈溪的方方面面进行谋划,甚至包括城池建设都在她的担心范围之列。

沈溪暂时解决了经费危机,迎来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喘息时间,而未来的工作重心,沈溪会慢慢放到迎接圣驾上。

如此一来,就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跟倭寇进行一场摧枯拉朽般的战事来振奋军心士气,确保圣驾安全也好,让那些正在充当劳力的士兵更有动力也罢,总之要有一场看得过去的胜利摆在那儿。

对此沈溪颇费心思,这几天时间他仔细研究过江浙近海倭寇的情况,总的来说有机会,但机会不大。

因为倭寇以龟缩的姿态应对,知道沈溪前来,倭寇没有正面开战的打算,逃得远远的,伺机而动。

之前南汇咀中后所的千户李凌主动请战遭到拒绝,便在于沈溪意识到出动出战的风险很大。

“稳中求胜固然是好,但就怕官兵闹情绪,现在已跟他们最初的构想有差别,他们若是得不到军功,更会产生懈怠心理……人心散了,队伍怎么带?”

沈溪左右为难,一边是觉得悍然发起战事可能会有不良反应,一边却要为了稳定军心士气打一仗。

因为朱厚照尚未从京城出发,所以此时沈溪不着急非要在几天时间内完成战事,这段时间新建造的海船正在试水,将士们的注意力全都在上边。

沈溪自己也盘算了一下:“以朱厚照那小子的品性,南下途中必定是一路吃喝玩乐,能在两个月内抵达便不错了,有可能年底都未必赶到……不过这次他跟亦儿一起前来,却不知大婚后他们相处得如何?”

想到妹妹嫁进皇宫,沈溪便带着些许遗憾,他对沈亦儿入宫这件事始终有些耿耿于怀,觉得自己的退让很自私,让一个少女去承受狂风暴雨,太过不人道,但心底却他知道这件事其实根本就无法避免。

……

……

沈溪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衙所到工地、工厂,回来后到马怜的寓所欣赏歌舞,松弛紧绷的神经,偶尔还会去云柳和熙儿那边住上一夜,新城的好处就是面积够大,他有不同的地方歇宿,无拘无束,不过更多时候他会留在县衙跟惠娘、李衿相处,但想到过不了几个月家中妻儿老小就会从京城迁移过来,他已经开始考虑另外给惠娘和李衿安排住处。

就在沈溪工作和生活两不误的时候,南京官场,正在紧密关注两件事,其一自然是有关朱厚照南巡,第二件便是沈溪建城进展。

南京兵部尚书位置一直空缺,朝廷未将人选确定,如此一来南京官场便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如今南京兵部暂由侍郎王佐代尚书事,而王佐跟徐俌过从甚密,等于说南京兵部事务受徐俌挟制。

不过张永到江南后,很快利用人脉关系控制住局势,本来张永跟徐俌间可能会爆发激烈冲突,但因沈溪从中说和,一场风暴消弭于无形。徐俌也知道,张永到江南来更像是例行公事,沈溪完成剿灭倭寇的任务后,张永也会被调回京师,甚至这次皇帝南巡结束便有可能将张永带走。

既然张永不会长期留在应天府,且张永作为首席秉笔还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不如早些与之打好关系。

这个时候爆发冲突只会便宜别人,就算不提朝中声望卓著、到江南后也能控制局势的沈溪,就算是钱宁和江彬之流便足够让徐俌头疼。

八月初六,徐俌去看望张永,表面上他是来商议事情,但其实是变相给张永送礼,同时试探一下张永的口风,毕竟之前朱厚照决定南巡还是从张永口中传出来,后来以徐俌查知,连京城内的人都是事后才知晓,徐俌便对张永在朝手眼通天的能力越发看重。

“……张公公,陛下即将南下,你可知圣驾几时动身,几时抵达南京?”

徐俌准备好好招待一下皇帝,他接掌魏国公爵位后,还没有哪位皇帝到过南京城,即便他曾去过京城拜谒过皇帝,但在南京自己的地头接待圣驾,意义总归有所不同,徐俌也知朱厚照是什么性格,他准备投其所好,让自己也得到圣眷。

张永坐在守备府大堂的太师椅上,伸手去端茶杯,闻言稍微一怔,随即摇头:“陛下就算南巡,时间也不会太早,估摸要到中秋后才动身,九月中旬以后才会抵达……陛下不一定会进南京城,可能直接前往新城,陛下此行的最终目的是跟沈大人相见……所以魏国公莫要去操心。”

在一些事上,张永没有刻意隐瞒,怎么想便怎么说,避免让徐俌生出误会。

不过在徐俌看来,张永这话不那么实诚,心想:“陛下好不容易南下一趟,自然要到南京城来游玩,这里有皇城,有亲军十七卫,更有闻名天下的秦淮河,去沈之厚建造的新城不是给自己找罪受么?听说那里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小皇帝可不是能吃苦的人,肯定知道怎么取舍。”

徐俌没有跟张永争辩,笑着说道:“就怕陛下突然改变主意,造访金陵,到时准备不及……公公最好跟南京内监各衙门打好招呼,若是陛下来的话,自然会住进皇宫,还有教坊司也要多准备节目,让陛下尽兴。”

明面上赞同张永的话,但其实打心底不认同。

张永道:“迎接圣驾之事,陛下属意沈大人安排,之前所下圣谕也是这么吩咐的,就算陛下真要到南京来,也可等陛下确定后再准备也不迟,毕竟吃的住的玩的都是现成的,最多就是加强安保措施,跟当日沈大人来南京有多大区别?”

徐俌笑道:“就算上次之厚到南京,老夫照样做了不少准备,一般人看不出来罢了……”

张永眯着眼:“魏国公只管再依样画葫芦一次罢。”

徐俌脸上笑容更盛,他意识到张永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任,这也跟二人身份立场对立有关,不过二人都尽量避免起冲突,张永性格有些刻薄,也不会跟徐俌真正撕破脸皮。

徐俌道:“先不提陛下到江南之事,就说这新城……之前我等派人给那边送了价值十万两的物资,粮食铁器石炭都有,甚至包括建造船只用的材料,却没见那边派人来沟通一番……张公公,你说咱是否还得继续帮忙?听说沈大人那边缺钱缺得厉害。”

“怎么,魏国公想替沈大人分忧?”张永神色很怪异。

徐俌正色道:“能帮上忙的地方,老夫自是责无旁贷,不过之厚之前没跟我们提,现在见他一面都困难……不过,老夫听说他派了不少人到各处,跟地方讨要货物,说来也奇怪,这闽粤、江西、湖广等处都在给他输送物资,银子一概记账……朝廷至少拖欠了他上百万两银子。”

张永沉默半晌,摇头道:“此事关键在于朝中人态度,不关咱们南京的事情。”

“不能这么说。”

徐俌表情严肃,“之厚有麻烦,咱能帮就尽量帮上一些,朝廷调拨是否到位,那是朝廷的事,咱管不着,但若咱什么都不做的话,回头之厚在陛下跟前告我们一状该如何?”

张永瞪大眼:“他告我等什么?”

徐俌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厚到江南雷声大雨点小,你看看他刚来时多么意气风发?结果一头扎进被倭寇祸害得一穷二白的上海县城,居然不出来了……张公公去看过他,你觉得他到底有何目的?准备在黄浦江边当野人?”

徐俌对沈溪多有贬损,其实是变相对张永示好,因为他听说张永去送信,连住都没住一晚就被沈溪赶走,面子丢大发了。

张永神色阴沉,“魏国公可不要瞧不起那地方,如今沈大人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座此前从未见识过的城市硬是让他给建起来了,就算一般府城也未必比得上,若发展个几年……或许比南京城更繁华……”

“哈哈!”

徐俌好像听到个笑话,乐不可支道,“巴不得,他让南京城迁到上海县城更好,就怕他没那能耐……手头没银子还想办大事,年轻人就是初生牛犊,做事不考虑周全,难道他没提前料到朝中有人蓄意给他制造麻烦,不让他顺利建城?”

张永终于听出徐俌话中的弦外之音,板着脸道:“魏国公有何目的,但说无妨!”

徐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之厚到南京时,帮我等调停,让你我明白钱宁的阴谋诡诈,这份恩情我们得领。现在之厚去建城,无论他出于何目的,总之没仗恃他皇亲国戚和两部尚书的身份来叨扰,就是对我等的支持。之前我等已筹措物资,从表面上看已问心无愧,但问题是如今陛下即将到南方,还是奔着他去的……”

张永想让徐俌直说,但徐俌拐弯抹角,一直以暗示的口吻说事,让张永心里很不爽。

倒不是说张永是笨人,只是他不明白徐俌的用意,老脸横皱:“直说吧!再不说,魏国公可以回去了!”

徐俌听到这话简直有翻白眼的冲动,有关张永的事他所知甚多,心底带着几分轻视,暗忖:“怪不得都说张永得了沈之厚天大的好处,感情他的功劳都是跟着沈之厚混来的,换了任何太监,结果都跟他一样,他不过是个昏庸无能之辈罢了!”

徐俌道:“张公公,你跟老夫,都不想将主动权交给别人吧?”

“嗯。”

张永想了想,点了点头,但心底依然满是疑惑。

徐俌再道:“之厚到南方,远离陛下,跟陛下中间隔着张苑和谢阁老等人,做事处处受到掣肘,所以有些事情必须得依靠我们……但若他能直接面圣,陛下定会为之撑腰,如此一来钱粮调度等我等就帮不上忙了,到那时你猜他会如何在陛下跟前如何编排你跟老夫?”

张永这才恍然大悟,没好气地道:“你当沈大人是小肚鸡肠之人,咱家跟他相处很久,知道他品性如何,不会做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之事。”

徐俌微笑道:“你还别说,老夫还真有这方面的担心!咱二人难道不是领了皇命守在江南?你想啊,他迟迟没有跟朝廷进言定下南京兵部尚书人选,你猜有何目的?他人在江南,不屑于当南京兵部尚书,难道就愿意让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当此要职?他已在京师遭遇那么大的阻力,还想在南京遭遇同样的阻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