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顾四爷面部表情严肃认真,双眸带着敬仰,极度崇拜隆庆帝。
顾四爷显得比任何人都真诚。
又迟了一步。
何大人赶忙也跪了下来,恭贺陛下。
朝臣们从粮食丰收的奏报中清醒过来,纷纷跪起声恭贺。
今年几乎没有灾祸,有许多地方都上报了粮食增产,但是这份奏报却是丰收,而且是罕见的大丰收。
而且不仅本朝,听隆庆帝的意思是上数千年都没有过粮食大丰收。
“铮儿。”
“臣在。”
陆铮一身朝服,俊秀贵重。
他身躯笔直跪在隆庆帝面前,同隆庆帝的狂喜和朝臣的谄媚恭贺不一样,陆铮一如即往从容。
隆庆帝满意陆铮的表现,“这是你带给朕的,带给朕粮食增产丰收的稻种,铮儿,朕高兴,太高兴了。”
“天意,天意钟情铮儿,你今日成亲,粮食丰收的奏报在此时送到朕跟前。”
“你的婚礼当万民同乐,真正的万民同庆。”
陆铮声音沉稳,“万民同庆丰收,臣的婚礼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万民同庆上面最宝贵最耀眼的存在。”
隆庆帝相信上苍眷顾陆铮,否则时机不会如此赶巧。
何况稻种的确是陆铮献上来的。
别的臣子也曾提议改良稻种,可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陆铮说道:“由此丰收,臣不敢居功,全赖朝臣鼎力相助,还有各个府县推广稻种,百姓辛勤耕种,而且若无陛下决断,一切都是枉然,您才是首功。”
隆庆帝笑得只见牙不见眼,陆铮说话太动听,太合乎他的心意。
“赏,朕会重重的赏你。”
隆庆帝即便对有功之臣偶有吝啬,可是对他所喜爱的有功之臣从来都很大方。
“陛下,臣也有点功劳。”
顾四爷主动说道:“决定是陛下下的,可您询问臣时,臣是赞同播种增产稻种的,为此臣还同几个保守守旧的老顽固大吵了一架。”
“是吗?”
隆庆帝努力回忆,顾湛同朝臣吵架的次数太多,他都有些记不清楚了。
“陛下不记得也不奇怪,您也知道臣一项是帮亲不帮理,臣很少过问朝政,您询问臣,臣几乎说不出,但是只要是臣认识的人,或是臣的亲戚提出来的政策,您问到臣头上,臣都是举双手赞同的。”
顾四爷一脸骄傲,“献上稻种的人是陆侯爷,他是臣的女婿,臣自然要帮他了,所以臣一定同反对的朝臣吵过架,打过仗。”
“在帮亲不帮理上,臣很有自信。”
隆庆帝手痒想抽人!
抽得还是顾湛!
只有顾湛!
第一次有人把帮亲不帮理说得如此坦荡,面对朝臣诡异的目光,顾四爷胸脯挺得高高的,积极求表扬,求赏赐。
隆庆帝无语很久,说了一句:“等哪日朕仔细教教你,帮亲不帮理会被朕打死的。”
“今日朕心情好,饶你一次。”
隆庆帝冷哼一声,拽起陆铮,和蔼说道:“铮儿于朕同行。”
“臣在陛下龙辇旁骑马护送戍卫就好。”
“不成。”隆庆帝死死握着陆铮的手臂,“百姓要看得是献上稻种的功臣。”
“陛下……”
“你给朕滚到一边去。”
隆庆帝不轻不重踢了顾湛一脚,“朕不想听你说话,把嘴闭上!”
顾四爷委屈点头。
隆庆帝又有几分心疼了。
不过他依旧没有理睬顾湛,带着陆铮上了龙辇。
宫门叠次大开,隆重盛大。
文武百官,勋贵宗亲随着龙辇走出皇宫。
太子在尚未登基前,都不敢在宫中乘坐轿子走在中轴线上面。
朝臣看着同隆庆帝一起端坐的陆铮,心头涌起一阵阵苦涩,还需要争吗?
答案已经公布出来了,他们想保一生富贵的话,只能尽快靠近陆铮。
往日,陆铮同隆庆帝一起总有御使义愤填膺站出来阻止。
今日,御使销声匿迹,哪怕成为某位皇子咽喉的御使也都装作看不到皇子的暗示。
丰收的功力太强了。
御使已经不敢抹黑攻讦陆铮。
这一次不是陆铮以圣宠同权势威胁御使闭嘴。
陆铮的战功可以黑,陆铮的目中无人,凶狠歹毒也可以黑。
但是稻种是陆铮献上的,就这一点就算是太阳都黑不了陆铮!
百姓第一感激的人就是陆铮!
官员都是爱惜羽毛,把得民心者得天下挂在嘴边上,他们都怕自己名声有损。
指望着名声做官的御使更甚。
“瑾儿。”
顾四爷招手把在一众年老官员中显得格外年轻儒雅的顾瑾叫到自己身边,压低声音道:“名声给了陆侯爷,好处的话是你的,陆侯爷年轻气盛,咱不同他比,你……来个默默发大财,你同陆侯爷的路还长着,指不定最后谁辉煌呢。”
顾瑾嘴角微弯,“父亲说得是,儿子不在意虚名。”
顾四爷仔细端详顾瑾半晌,“算了,你回去吧,爷看不明白你,不过却知道你不是因嫉妒而生事的蠢货。”
“爷不知道这次祭天祭祖有多少个蠢货冒出来。”
顾四爷钻进了马车之中,文官坐车,武将骑马,跟随隆庆帝接受涌上街头的百姓欢呼。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托付江山
粮食大丰收的消息传得很快。
尤其是顾瑾本就没打算隐瞒。
这可是增强百姓自尊心幸福感的最好机会,哪怕百姓如今的崇敬都给了陆铮,以及隆庆帝。
顾瑾早早让人在百姓中间挑起狂热的氛围。
百姓对陆铮有信心就是对国朝有信心,对顾瑾也有好处。
顾瑾应了顾四爷的话,闷声发大财。
等陆铮征讨辽东时,哪怕耗费再多的钱粮,百姓也不会怨声载道。
“陆侯爷今日成亲,丰收喜报今日送到京城,早就听说顾家小姐是个有福的,这不就印证了吗?”
“陆侯爷的能力才干配上顾郡主的福气,咱们以后的日子一定更好过。”
“每年都能风条雨顺,不缺粮食,陆侯爷做太子就是天命所归。”
“……”
虽然有点大逆不道,但是周围百姓并没有出声反对。
陆铮的私生子身份,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如今百姓都盼着隆庆帝早日让陆铮认祖归宗,以后陆铮即位,他们的日子一定比眼下更好。
陆铮媳妇也能带来更多的好运气。
除了陆铮,谁做太子都不成。
百姓的拥护满满会感染很多人,底层的士兵本就崇拜陆铮的百战百胜,家中父母也说陆铮好,娶了个有福气的媳妇,他们自然愿意效忠陆铮。
官员们大多也都相信运道,他们也被狂热的气氛感染了,抛开陆铮私生子身份,他们不得不承认陆铮比其余皇子优秀太多了。
他们也不想再中庸之主下做官,陆铮的确是最好的新帝人选。
顾瑾拽住顾四爷的衣袖,“您小心点,别从马车上摔下去了。”
顾四爷大半个身子都探出马车外,频频挥手,仿佛外面百姓高喊的陆侯爷是他一般。
顾四爷回头说道:“听见没?方才有人喊爷啊。”
顾瑾说道:“我怎么听着是陆侯爷?”
“你听错了!”顾四爷哼了一声,“喊爷女婿,同喊爷是一样的。”
他咬了咬嘴唇,“本来爷该同陛下坐在一起的,毕竟喜报也有你,瑶瑶一分功劳。”
顾瑾无奈叹了口气,他可以面对任何难题,却不愿意面对父亲。
顾四爷太能闹腾。
“看不惯爷,你可以单独乘坐马车,爷不是让你自己走吗?”
顾四爷前脚上车,后脚顾瑾就跟了上来,顾瑾看着他,顾四爷觉得被拘束了,毕竟在顾瑾面前,顾四爷不敢太过放飞自我。
“儿子还需父亲指点,怎能离开您?”
他是怕顾四爷想尽办法混到隆庆帝身边,此时顾瑾若是名声显赫,才是坏事。
顾四爷立刻来了精神,指着外面的百姓说道:“这就是瑶瑶说过的舆论基础?这事你办得不错,就是没多提提爷的功劳,你让人做实验的庄子可是爷提供的。”
“……”
“该得的东西,少得一分都是亏,爷今晚睡不着了。”
顾四爷突然怪笑一声,“瑾儿,你,你不行,爷得叫上顾珏,今晚去镇国公府,争取装醉歇在镇国公府上,爷总觉得陆侯爷也会给瑶瑶一个惊喜,爷可以去看看热闹。”
“镇国公应该会拒绝您吧。”
“哈哈,爷若是被他拒绝就进不去,那才是笑话!”
顾四爷神采飞扬,“还可以拽上陛下啊,爷就不信陛下不想?”
“您就不怕小妹?”
“……瑶瑶就算是生气,一会儿就过去了,何况爷可是跟在陛下身后,有陛下顶着,爷还怕什么?没准爷还可以说自己苦劝陛下,陛下担心他们小夫妻不懂,非要去听洞房?”
顾四爷正义凛然,“陛下太任性,爷也没法子。”
顾瑾:“……”
也只有顾四爷敢甩锅给隆庆帝。
往常祭天,百姓会因为官差趋使出门到街上山呼万岁。
今日维持秩序的官员生怕百姓太激动而冲撞了隆庆帝。
百姓随着圣架汇聚成一道洪流,他们徒步跟随隆庆帝去祭天。
隆庆帝抓住陆铮的胳膊,激动兴奋:“这就是朕打下来的江山,只有朕做到了万民归心。”
“铮儿,朕打算把祖宗基业交给你。”
“臣更愿意做您手中的利剑,您所指的方向,就是臣的目标。”
陆铮说完之后,耳朵微微发烫。
隆庆帝惊讶道:“不会是顾湛教你的吧。”
“岳父让臣背了不少的话,他说臣性子太冷太傲,不会讨好……陛下。”
陆铮垂头,“岳父说,彼此之间的情分都是一点一滴的小事堆积而成的,臣光做事,不知表态,陛下许是误会臣的用心。”
“不会。”
隆庆帝拦住陆铮的肩膀,笑道:“以后朕绝不会误会你,铮儿无需勉强自己背顾湛教你对朕的阿谀奉承,顾湛会把这些话都说给朕听。”
有了顾湛,陆铮还怕隆庆帝误会?
天坛到了。
百官按照品级跪下后,隆庆帝才缓缓走下御辇。
他并未放开陆铮,“你今日紧紧跟着朕,不许离开朕半步。”
“臣……”
“铮儿从未让朕失望过,你不是众矢之的,而是朕最信任最欣赏……儿子!”
隆庆帝望着陆铮年轻俊美的容颜,“你是朕的儿子,这一切都是你应该得到的尊荣。”
“陛下……”
“去太庙向皇后多磕几个头,她诸多安排都实现了,即便她故去,一切都按照她的心思,朕……朕很少佩服女人,皇后是唯一一个让朕心服口服的女人。”
隆庆帝明白陆皇后的算计,他本不想按照她的计划走,可是一切事推着隆庆帝前行。
“她看出陛下您如何都不会让自己的好恶凌驾江山社稷之上。”
陆铮轻声说道:“臣并不喜她的安排,任何安排都不喜欢!”
陆铮稍稍用力震开隆庆帝的手,他后退几步,走到臣子中,缓缓跪了下去,同皇子和朝臣同一般无二。
隆庆帝恼怒陆铮不识好歹,不过转身后嘴角却是微微勾起。
儿子是他养大的,终究还是更偏向他。
陆铮感到周围人灼热的目光,暗笑皇子们太蠢。
越是得意,越是要保持冷静自持。
毕竟隆庆帝性情多疑又自负。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照看一二
一个不愿意同隆庆帝并肩前行,分享万民归心的儿子还是值得信任的。
易地而处,隆庆帝倘若是此时的陆铮,他都未必能做到面对巨大的声望不动心,依然保持着君臣的界限。
隆庆帝早就架空皇帝,自己主政天下了。
他倒不是有意试探陆铮,但是陆铮的表现绝对让身为帝王的他感到了安心。
此时他渐渐发觉没有认回陆铮的好处了。
陆铮始终是臣子,一切荣辱恩宠都来自隆庆帝。
陆铮有战功政绩证明隆庆帝有识人之名,陆铮一旦起了异心,没有用皇子的名分,就算逼宫也不会有人支持。
隆庆帝如今是圣天子,四海升平,万民归心的皇帝。
他的名声不仅超过先帝,也赶超了太祖。
有如此巨大的声望,再加上百官拥趸,隆庆帝掌握住朝廷同兵权,谁敢逼宫颠覆国朝?
按照议程,隆庆帝独自祭拜天地,焚香诵读早就写好给天地的诏书。
隆庆帝俯视伏跪在下面的百官同百姓,他的龙袍随风翻滚,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太爽了。
他很喜欢掌控一切。
只要再攻下辽东,文治武功就可以同历朝历代的明君做比较。
祭天之地同太庙相隔不远。
隆庆帝一般祭天之后总会去太庙祭祖。
太庙外,皇贵妃领着一众后宫妃嫔,以及朝庭命妇向祭天之地磕头叩拜。
女子是不能去天坛祭天的,因此早有太监传信。
那边跪,这边也得跪,那边磕头,这边叩首。
两边几乎同步。
皇贵妃穿着厚重的礼服,头带沉重的冠冕,身上也挂着配饰,每次下跪,叩拜,再起身,对她都是不小的折磨。
然而除了皇后有等同于隆庆帝的优待之外,即便如今管理整个六宫的皇贵妃依旧得按照礼数跪拜。
她是干着皇后的活儿,却享受不到皇后的待遇。
皇贵妃暗暗非议陆皇后是不是故意的?
让她自觉亏欠陆皇后,不忍心争夺后位?!
皇贵妃提着帕子擦了擦额头的细汗,这番折腾下来,她又得在床上躺三日了。
毕竟她的身体元气不足,以前亏得厉害。
“娘娘,奴婢扶您去歇息一会儿?皇上那边祭天已经完事了,正在来太庙的路上。”
尚宫轻声建议:“一会儿陛下进去祭祖,您还得跪在外面,早知道您就该去争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