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县中财政并不宽裕,我们几家经过上一次修缮各地公学,也是没有了多少积蓄。”
看着三人表情,陈鸿宇直接笑了出来。
他的意思自然早就透露给了三家,只不过他们现在这般作态却是为了多争取一些利益。
“你们也知道我的行事风格,开凿安定渠一事由你们负责投入,开辟出的部分良田,以及安定渠与乌江和垫江联通后带来的商业收益都可以分你们一部分。”
说着,他坎了几人一眼,继续道:“此事虽然没有明文律令,但是我大吴已经有着先例,司马相公会帮忙推进此事,你们不用担心知县换人后不认账。”
再说了,即便是换了一个不认账的知县,在形势错综复杂的安定也不一定能够有什么作为。
他之所以能够在安定掌握大权,一方面是背景深厚,另一方面是以利益将这些地方豪族和他捆绑在一起。
例如先前修缮各地公学一事,这些豪族替县衙出资,帮他提升政绩,而他则是通过明廉学派请了几位举人来这里讲学。
第二十三章 实封进士,大晋神庭
弘光十一年四月,安定县,安定渠工地,一个个赤裸着上身的男子不断在其中劳作。
此时向着远处望去,就可以看得到一条巨大的沟渠已经即将成型。
王佑站在沟渠边缘,朝着远处望去,就可以看到远处沟渠边缘,垫江江水滔滔不绝顺流而下。
“历时一年有余,终于是即将成功了!”王佑心中感慨。
安定渠自从动工之初,就消耗了大量物力,甚至是遇到一些浪费时间的工程,还会请知县出手。
思绪间,体内文气运作,就可以感觉到周身空气受到文气影响,衣袍一角无风自动起来。
“天地封禁啊!”王佑暗暗感慨。
最近这一年,天地封禁以一种机极其快的速度解开,即便他一个秀才,此时也有了不低的实力。
安定渠在开凿之时,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就会直接请知县出手。
实封举人一旦出手,文气震荡之间,难以开凿都路段直接粉碎。
就在这时,王佑看见远处两段安定渠直接链接在了一起。
“主薄,安定渠,成了!”听着远方传来的声音,王佑一阵振奋。
“快,快去通知知县大人。”
……
安定渠与垫江交界处,陈鸿宇背负双手,感慨道:“佑之,这安定渠终于是成了,你我也可以离开这里了!”
“知县虽然仅仅在这安定坐镇两年,但是如今这安定已经完全换了新气象,谁也抹不掉您的功劳,升迁也是理所当然。
更何况您还是科举状元,大吴立国千年,可从未曾有过止步郡县的状元。”
“行了,不多说了,直接打通沟渠吧!”
陈鸿宇蔚然一叹,口中高呼:“通!”
体内一股文气席卷而出,直接将这处入口打通。
入口刚刚打通,那垫江的江水便自入口处不断灌入安定渠之中。
随着安定渠中水面不断上涨,江水又沿着两岸田地上的水渠蔓延而去。
此时,其余人还在为安定渠打通而庆祝,但陈鸿宇已经无心关注这些。
随着安定渠打通,陈鸿宇可以感觉的到一股股文气从天空之中汇聚而来。
“这就是‘名’的力量啊!”
在他的感知之中,一股股不断滋生的气运不断转化为文气涌入体内。
“实封进士就在今日!”陈鸿宇眼中闪过一抹沉思之色。
最近一年,天地封禁不断解开,儒道修士提升修为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他能够此时就有突破到实封进士的机会,一者是他自身儒道造诣深厚,本就距离实封进士一线之隔。
二者,如今东辰世界入侵在即,儒界天地封禁不断解开,一些天资卓越的儒修就会受到天地青睐,有天地大运加持。
而他因为系统存在的原因,完全没有一丝异常,自然也有天地大运垂青。
而此时,自己主持的安定渠已经功成,汇聚而来的气运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助他破开了这最后一层阻碍。
此时,磅礴文气不断涌入体内,滋养萃炼着他的身躯魂魄。
姓名:许平(分神)
种族:人族
阵营:大吴抚州天水郡陵川县许家,知巴州临江郡安定县县事
修为:实封进士
状态:身体强健,受到一定程度天地压制
寿元:19/100
术法神通:明眸夜视(被动)、身强体健(被动)、声名转化(主动)、平步青云(主动)、口含天言(主动)……
“终于是突破了,此时大乾分神也应当要突破了。”
……
小岭界中,大晋代乾已八十一年。
玉京,太子府,大晋太子王炜静静坐在座椅之中,心中感慨。
“历数前朝,这天下间岂有八十年之太子!
父皇啊父皇,这叫我如何自处?”
他不是没有想过兵变,但是一想到自己父皇那举世无敌的霸气,以及英国公府邸之中那位不动声色间镇压军中诸将的国公爷,就不由得一叹。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一道声音。
“祖父,我来看您了!”就见得一个身桌白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自殿外走入。
看到数息的身影,王炜面上浮现一抹慈祥之色。
正是由于自己那位父皇的存在,自己一直看不到继位都希望,也才因此更加重视亲情。
……
玉京,皇宫,乾天殿。
王牧有些震惊的看着陈鸿宇的修为一路自性道第三境圆满破入第四境,然后继续朝着第四境界圆满而去。
“公瑾,这就是你说的的契机?”王牧有些惊讶道。
“不错!原先不突破就是为了打下更浑厚的根基。”陈鸿宇点了点头,“牧之,也是时候开辟神庭了,我们两个老头子再不离开,恐怕太子太孙都要先我们一步离去了。”
小岭界中,天地气运压制,帝王不得长寿,不论修为如何生老病死犹如凡人。
但是,王牧却是打破了这一惯例,也因此有了大晋新元八十一年盛世。
小岭界之中,虽然以性命二道为尊,但是这两条道路到了第四境界已经是顶峰了,前路断绝。
如今,也只有王牧的神道可以尝试一番。
闻言,王牧抚了抚胡须,手一挥便有着一道铜镜飞出。
顿时,皇宫天柱之上有着一道道气运注入乾天殿然后没入铜镜之中。
“神庭,立!”
随着一道威严声音传播至大晋各地,铜镜之中积攒近百年的气运力量猛然喷涌,转瞬就来到气运天柱上方。
天柱上方,一道威严身影逐渐浮现而出,手持长剑狠狠向前一劈。
顿时,冥冥中有着一个空间开辟而出,其中不断有殿宇楼阁演化而出,又有霞光万道充斥其间。
此时,巨大的虚影手中出现一抹铜镜,铜镜一转,就有着一道道魂魄飞入此处空间,凝出神体。
“公瑾,该走了!”王牧转头一笑,直接跃上了天际上那气运神龙的头颅之上。
那气运神龙发出一声龙吟,便载着王牧朝着头顶的神庭而去。
陈鸿宇叹了口气,朝着国公府而去。
《晋史·大晋简史》大晋新元八十一年末,太祖龙驭宾天。同日,英国公过世。
大晋大晋八十二年初,大晋太子王炜继位,年号继元。
继元二年,王炜驾崩,谥号太宗。
第二十四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灵州、凌仙阁,一座座亭台楼阁林立而起,有才子佳人往来期间。
凌仙阁旁边,滚滚灵江淘淘而下。
丁凯乘着一叶扁舟顺江而下,望着远处的凌仙阁,心生感慨。
“这一定就是半山先生的《凌仙阁序》中讲述的凌仙阁了,往日里也只是偶有听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心中感慨之际,就见的旁边小舟之上一个声音响起。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这种种景象尽在半山先生的描述之中了!”
丁凯转头一看,就见的对方也是一个年轻士子。
“兄台莫非也是来听半山先生讲述新学?”
对面那士子听见他所言,笑着回道:“这是自然,半山先生乃是我大吴数百年一出的天才,弱冠之龄便天封进士的存在。
我自然是想要来一睹真容。”
听到对面士子回答,丁凯也是不由暗暗感慨。
据传半山先生许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
即便天资聪颖,但是半山先生从未生出骄纵之心,一直勤恳求学,为了多一些学习的时间,更是做出了悬梁刺股的惊人之举。
这种事情,丁凯即便是想想,也觉得头皮发麻。
弘光七年二月,半山先生以十四岁之龄参与县试,一举夺得案首之位,此时以初露锋芒。
同年三月,来到京都入了明廉书院。
弘光八年,又于东湖小文会舌战群儒,首次提出了新学总纲——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同年,接连通过府试州试,连中三元。
弘光九年,取得会试殿试第一,成为了这一年的状元,声名传遍天下。
同年,半山先生放弃了入馆阁的机会,调为巴州临江郡安定县知县。在任两年年,击退蛮族、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弘光十一年,许平又任任巴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次相司马珣以许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吴王举荐,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
但是半山先生许平却是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
后,司马珣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不久许平出任灵州知州,得与灵州名士周颐相知,声誉日隆。
如今,已经是弘光十五年,半山先生名满天下,每有空闲便于凌仙阁讲述新学,常有各地士子慕名而来。
如今,他也成为了这些士子之中的一员。
思绪片刻,丁凯道“这位兄台,既然都是慕新学之名而来,不如你我把臂同游如何?”
……
凌仙阁中,陈鸿宇坐在主位之上,不断讲述着着儒道学识,期间还夹杂着一些自己都新学思想。
所为新学,就是他自己的儒学之道,一种变革类型的儒家思想。
如今大吴承平日久,天下弊病积蓄,儒学之中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一场变革在所难免。
再加上当今圣上逐渐掌权,对于进行变革以及从以宰相为代表的保守派中收回大权有着切实的需求。
因此,明廉派圣眷愈浓,而他这个明廉派之中最耀眼的年轻一辈自然也是入了吴王的眼。
此时,因为天地封禁解除,他一身实力已经相当于半个金丹。
讲学之时,有着道道文气显化而出,环绕在底下听讲的诸多学子身旁,提升他们的专注和领悟。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陈鸿宇这才停止了讲学,顺手回答了几个士子的疑惑,便匆匆离去。
见此,人群中的丁凯不免有些遗憾。
“可惜了,今日却是来晚了,半山先生已经结束了讲学!”
听到他所言,旁边的同伴略微抱怨了几句。
顿时,四周士子纷纷怒目而视。
“半山先生身为一州知州,事务繁忙,能够抽出时间来讲学已经是不易。
更何况,先生还是大吴少有的实封进士,一身儒道造诣在整个大吴排在前十。”
“如今,先生不求回报、不问出身,四年如一日在此地讲述儒学,教导后辈,乃是天下人称颂的壮举。
怎么能轮得到你一个小小秀才前来质疑?”
“恐怕,你原先都没有机会受到举人的教导吧!”
一声声呵斥声,弄的两人狼狈无比,直到两人连声告饶,这才好不容易离开。
……
灵州城,知州府,陈鸿宇坐在书房之中静静品着一杯灵茶。
同时,不时翻阅手中公文。
如今,距离来到此方世界已经有着九年。
根据远在东辰龙宫之中的本体探查,再加上自己猜测,或许是因自己在大吴的地位愈发的高,探查到的如今规则愈发清晰,所以东辰神庭方面反而不是太过焦急,不再催促。
就在此时,王佑轻轻敲门走了进来。
“知州大人,朝廷再次下令,想要召您入崇文院入职。。”
陈鸿宇抬头一笑,“回绝了,就说我才疏学浅,不能担此大任。”
“知州,这如今可是第四次了,崇文院虽然并非实职,只是一种荣誉职位,但是这代表着朝廷对您的认可啊!”
闻言,陈鸿宇有些好笑的看了双鬓已经斑白的王佑一眼,心知他是为了自己着想,害怕自己一再推却,失去这个大好机会。
崇文院虽无虚职,但是其带来的巨大声名却是几乎没有官员可以拒绝,更何况有些崇文院职位还有着更深层的政治意味。
“佑之啊,你虽然年纪老大不小了,但有时候却是有些纯真的可爱啊!”
闻言,王佑一脸懵逼,起初朝廷第一次要赐予陈鸿宇崇文院馆阁之职被陈鸿宇推让的时候,他还以为陈鸿宇只是按照惯例谦虚推让一番。
甚至,他还以为陈鸿宇要来一个类似新皇登基的三辞三让,但是如今已经是第四次了,陈鸿宇却是依旧拒绝了。
看到他有些懵逼的神色,陈鸿宇无奈的叹了口气,他的上限就在这里,无法了解自己更深层次的谋划。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五章 秘阁
“我似乎是有些明白了!”王佑面露思索之色。
“行了,自己下去慢慢思索吧!”陈鸿宇笑道。